2018年7月9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公告稱,自7月17日起啟動臨儲菜油競價銷售,銷售低價確定為6000元/噸。此輪拍賣啟動以來已經進行了三次拍賣:第一次(7月17日)計劃拍賣量62936噸,實際成交量54706噸,成交率86.92%,最低成交價6000元/噸,最高成交價6300元/噸,成交均價6077元/噸。拍賣標的分布來看,湖北計劃拍賣6320噸(2013年),實際成交1500噸,成交率24.07%;甘肅計劃拍賣7700噸(2013年),實際成交7700噸,成交率100%;青海計劃拍賣43576噸(2013年),實際成交41676噸,成交率95.23%。第二次(7月24日)計劃拍賣量59352噸,存儲地區全部為內蒙古,其中19894噸為2012年收購菜油,39458噸為2013年收購菜油,此次拍賣實際成交量2377噸,成交率4.00%,成交價均為拍賣底價6000元/噸。第三次(8月1日)計劃拍賣量76932噸,實際成交4250噸,成交率5.52%,成交價均為拍賣底價6000元/噸。區域分布來看,內蒙古計劃拍賣量70302噸(2011年18253噸,2012年22802噸,2013年29247噸),全部流拍;湖北計劃拍賣量4730噸(2013年),實際成交2950噸,成交率62.36%;青海計劃拍賣量1900噸(2013年),實際成交1300噸,成交率68.42%。
2009年國內正式啟動菜籽臨儲收購政策,至2015年政策退出累計執行了6年,從歷年收購結果統計,臨儲菜油累計收購量為780萬噸,過去幾年總共進行了五輪拍賣(不包括于7月17日啟動的最新一輪拍賣)和兩次定向銷售,其中拍賣612.8萬噸,定向銷售146萬噸,臨儲菜油剩余量約21萬噸,也是本輪臨儲拍賣最大可拍賣量。從已經公布的拍賣公告來看,剩余臨儲菜油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青海、甘肅等地,生產年份為2012和2013年菜油居多,因存儲時間較長,大多需要經過精煉方能進入包裝流通領域,精煉和出庫等成本較高,6000元/噸的起拍價相比當前市場價格沒有明顯優勢,而且內蒙古并非菜油主要消費區域,導致拍賣成交率較低。
結合市場情況來看,5月份國內油脂出現企穩反彈走勢,其中菜油表現最為突出,單月累計最大漲幅接近10%,油脂絕對價格相對偏低催生市場看漲熱情,中美貿易摩擦提供反彈契機,而對菜油遠期供應趨緊預期使其表現明顯強于豆油和棕櫚油。但國內外油脂基本面偏弱,對菜油而言期貨市場快速拉漲給出很好的現貨套保和進口利潤,6月份內外盤油脂聯動回落,菜油下跌幅度亦超過豆油和棕櫚油,并且在6月下旬油脂市場回穩過程中表現明顯偏弱,并且下跌一直延續至整個7月份。6月份以來菜油價格下跌主要源于幾個方面因素:首先,外圍油脂市場回落打擊多頭人氣,特別是東南亞棕櫚產區供給過剩令全球油脂市場承壓;其次,國內三大油脂庫存均居于高位,現貨市場壓力較大,前期價格反彈過程中菜油現貨對期貨價格跟漲力度明顯不足,國內現貨和進口套保盤大量介入修復基差;再次,菜油臨儲拍賣重啟是跌勢延續的重要推動因素,雖然臨儲菜油剩余量相對較小,但在定向出庫和庫存高企等多重壓力下仍對市場信心造成明顯負面影響。
菜油自身基本面,今年國產菜籽繼續減產,但近幾年國內菜籽行業變化過程中國產菜籽商品化程度偏低,壓榨主要以傳統小榨工藝為主,國產菜籽和菜油商品化流通占比極低,對市場影響有限;臨儲菜油繼續成為市場重要供給來源,春節前累計拍賣超過20萬噸,定向銷售90萬噸于6月底以前全部出庫,而7月17日開始啟動新一輪臨儲菜油拍賣,預期拍賣量超過20萬噸;國內進口菜籽和菜油供應量較大,207/2018年度國內菜籽進口量達到450萬噸,菜油進口80萬噸,行業機構統計的船期預報來看,近幾個月到港量處于較高水平。需求端,因菜油和豆油等價差較大,導致其他油脂對菜油替代效應較為明顯,特別是中包裝和散油消費中菜油需求受到抑制。行業機構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港口菜油庫存近50萬噸,處于歷年同期超高水平區域。豆油和棕櫚油基本面同樣偏弱,棕櫚產區和國內庫存都居于高位,國內豆油庫存更是處于歷史同期超高紀錄水平。
現階段菜油市場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核心因素:
1.國內外油脂市場供應寬松的基本面格局仍然持續,東南亞棕櫚產區處于季節性增產周期,全球大豆供應充裕;國內三大油脂庫存均處極高水平,棕櫚油、菜油和菜籽進口買船較多,未來幾個月內外部供應充足。
2.菜油自身供應過剩壓力較大,主要受臨儲菜油拍賣影響,長期趨勢來看,臨儲拍賣構成實際的去庫存效應,但短期卻造成供應壓力集中釋放,2015年12月份以來累計拍賣和定向銷售銷售量達到550萬噸,年初以來臨儲拍賣加定向銷售投放量達到110萬噸(不包括最新一輪臨儲菜油拍賣),另外港口進口菜油(包括進口菜籽壓榨)持續加大,銷區與港口價格倒掛時有發生。
3.菜油遠期供應趨緊預期持續存在,國內臨儲菜油消化完成后商品化供應將主要依賴進口,理論而言加拿大等主要出口國能夠滿足國內需求,但國內供應將更加依賴進口利潤等因素調節,供應存在非穩定性且更容易受外部市場環境影響。
4.生物柴油可能成為全球油脂需求的重要增長點,過去幾個月中全球油脂價格回落而原油價格走強使得生物柴油利潤轉好,東南亞等主產國加大對生物柴油政策引導力度,生物柴油有望成為調節植物油脂供需的重要因素。
5.中美貿易戰持續將影響國內油脂供應,南美供應季后國內大豆將面臨較大供應缺口,與之對應的國內季節性油脂消費旺季來臨,國內油脂市場面臨整體去庫存階段并可能形成較大供應缺口。
6.國內外油脂絕對價格處于低位,剔除通貨膨脹和匯率等因素影響,油脂價格已經跌至近十年低位水平,可想象的下跌空間較為有限。
綜上分析,目前菜油市場主要矛盾是現實供應寬松與預期供應偏緊中博弈,外圍油脂市場特別是東南亞棕櫚產區供應過剩疊加國內油脂庫存高企令價格承壓,且菜油臨儲拍賣啟動抑制看漲熱情。國內菜油供應過剩壓力源于連續幾輪的臨儲拍賣和定向銷售,今年上半年的臨儲定向銷售雖然已經完成出庫,但在消費端進行消化仍需一定時間;7月17日新一輪臨儲菜油拍賣啟動,總拍賣量預計為二十多萬噸,剩余臨儲菜油主要集中在內蒙古、青海、甘肅等地,理論而言此輪拍賣集中地區在全國菜油消費市場占比較小,也非主要貿易流通區域,對市場實際影響較為有限,不過在心理層面明顯增添了市場悲觀預期。長期來看,生物柴油利潤持續將可能調節全球油脂供應寬松壓力,國內受貿易戰影響,四季度消費旺季來臨疊加進口大豆缺口有助于油脂去庫存,屆時臨儲菜油對市場壓力也將弱化。因此,菜油在短期內繼續面臨壓力,在油脂絕對價格偏低背景下下跌動能將逐漸減弱,遠期供應偏緊預期兌現依賴于全球生物柴油概念和中美貿易戰的后續影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