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省沙河市的東石嶺水庫上游水土流失嚴重,每年約有20多萬立方米的泥沙淤積在河谷、溝道、塘壩、水庫內,使水庫壽命縮短。筆者針對東石嶺水庫的淤積問題,就如何搞好水庫庫區上游的水土保持,減少庫區淤積,談些粗淺之見。
庫區內的基本情況
東石嶺水庫位于太行山南端東麓,沙河市西部深山區,流域面積169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積110平方公里。東石嶺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的中型水庫。水庫庫區呈狹長狀,東西長29.1公里,南北寬7.3公里。主河道長26.4公里,河道縱坡1.43%。流域內0~15°的坡面占總面積的45%,15~25°的坡面占50%,25°以上坡面占5%。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為755.4毫米,徑流系數為0.46,多年平均徑流深270毫米,最大暴雨強度108毫米/小時。溝壑密度為3.13公里/每平方公里。地表表層多為花崗片麻巖,風化嚴重,侵蝕模數達每平方公里每年360噸。由于在生產建設和開發利用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致使水庫淤積日益嚴重。
庫區內水土流失現狀
(一)水土流失類型
東石嶺水庫流域主要以水力侵蝕為主,著重表現在溝谷中,沖溝發育,溝谷陡立,大多呈V字形。
(二)水力侵蝕發展的演變過程
由于東石嶺水庫庫區內地形比較陡峭、復雜,天然降雨在降落地面后形成地表徑流,在地表徑流作用下沖走表層土粒而形成面蝕,地表徑流集中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流量和流速的進一步增加,沖刷力增大,于是形成了向三個方向發展的溝蝕,結果造成基巖出露。在徑流、光、熱、風等交替作用下,基巖發生物理、化學變化,使變質基巖形成大量的松散沉積物,在徑流作用下隨水沖走,加快了溝谷兩岸的坍塌現象,造成了水土流失的惡性循環。
(三)溝谷工程及庫區的淤積
溝谷工程淤積
流域內溝谷和坡面大量的水土流失。據粗略統計計算,平均每年有30多萬立方米的泥沙淤積在塘壩、溝道內。如1982年一場大雨,就使流域內的500多座塘壩淤積50多萬立方米,占總容量的三分之一。
庫區淤積
本流域無實測資料,自1978年水庫攔蓄洪水至今,已實際淤積260萬立方米,平均每年淤積6萬多立方米,相當于報廢二座小(一)型水庫。若近期流域內植被無大的改善,暴雨來時還會增加。因此,減少庫區淤積,必須在水土保持上做文章。
搞好庫區水土保持是提高水庫壽命、減少水庫淤積的有效途徑
(一)增加大地植被,大力開展種樹種草
搞好水土保持,首先要大力開展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喬、灌、草相結合,搞好開礦,修路棄渣的處理。實踐證明,植被的好壞對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蓄水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如流域內的大欠村,有一面積為12.6平方公里的小流域,由于綜合治理較好,在1982年日降雨量167毫米,最大暴雨強度83毫米/小時的情況下,基本上沒有形成大的徑流。所以,搞好水土保持的關鍵是增加大地植被。要認真貫徹執行《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凡大于25°以上的山坡堅決采取措施,禁止開荒,并有計劃的退耕還林,流域內現有25°以上坡面13.9萬畝,占流域總面積的55%,因此,搞好這些坡面的植被,對于減少水庫淤積有重大意義。
(二)正確處理畜牧生產的圈養和放養的關系
東石嶺水庫流域有宜牧草場6萬畝,目前的關鍵問題是利用率不高,載畜量低。在飼養上只注意放養,不注意圈養。大牲畜、牛羊等夏飽、秋肥、冬瘦的現象普遍存在。平均每百畝草場僅8.1元。次生草場面積不斷擴大,因為次生草場根系比較膚淺,疏松,再加上牛、羊的踐踏,一遇暴雨極易形成水土流失。如果把陡坡變為牧場,放牧強度增大,勢必會引起新的水土流失。形成飼草既無保證,又會引起新的水土流失。筆者認為,在樹木已經成林的地方。實行放牧不會引起水土流失。如該流域內的王茜村有一凹溝,多年來堅持高標準治理,現有樹木已成林,且多在10cm以上,該村在該溝實行放牧,沒有引起水土流失。但在未成林、幼林和疏林的山坡則必須實行封山,禁止牛、羊進入。因為牲畜極易將幼樹苗啃、折、踐踏。有些地方林草長不起來與其有直接關系。因此在東石嶺水庫庫區內必須適當控制和禁止放牧,提倡實行圈養,提高飼草利用率。
(三)正確處理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的關系
實踐證明, 凡是林草茂盛,植被覆蓋率高的地方就會細水長流,就能調節和保持地上和地下水的平衡。所以,工程措施必須和生物措施相結合,兩者相輔相成,才能起到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
在荒山、荒坡要搞好林草措施,選擇生長迅速,枝葉茂盛,主側根系發達、固結能力強的樹種,喬、灌、草結合,因地制宜搞好種樹種草,封山育林。在坡面梯天要提高工程標準,實行等高耕作。在農田采用間作、套種、深耕的方法,以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的能力。在干、支、毛溝谷內修建高標準谷坊壩、塘壩,以攔截溝內洪水泥沙,減緩洪水下泄,起到蓄水保土的作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