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在規模化種養基礎上,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對于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引領輻射帶動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是我國著名的大蒜之鄉,是全國大蒜種植、貯藏、加工、貿易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金鄉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是首批認定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之一。近兩年,產業園立足大蒜主導產業,聚集現代生產要素,改進設施裝備,堅持綠色生產,推進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為全國大蒜產業發展樹立了標桿。
在素有“世界蒜都”美譽的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大蒜種植面積有70萬畝,占到全縣總耕地面積的四分之三。以樹立全國大蒜產業創新驅動發展新標桿為目標的金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總占地面積4.8萬畝,其中大蒜標準化種植基地達3.6萬畝,近年來年總產值穩定在20億元以上,帶動金鄉及周邊地區種植大蒜200多萬畝。
時下,正是大蒜春管的關鍵期。筆者來到金鄉大蒜標準化種植基地,感受到這里無處不在的現代農業新元素。
新奇:精細裝備、實用技術迅速推廣
在位于金鄉縣王丕街道的瑪麗亞大蒜種植示范園,筆者看到,春雨過后,綠油油的蒜苗長勢喜人,且蒜苗株距行距均勻,看不到明顯缺苗的情況。山東省農機局副局長韓永平介紹,這片大蒜是機械化播種的試驗田,應用的是世界首臺智能大蒜精量播種機。
“這臺播種機,是由山東農業大學和瑪麗亞機械農機等企業歷時5年聯合研制的。通過田間播種效果看,基本上正芽率都在90%以上,非常符合山東對大蒜種植農藝的要求。”韓永平說,“使用智能大蒜精量播種機每天可播種大蒜50多畝,相當于200多個人的工作量,打破了傳統大蒜播種不能直立、種植效率低的局面,為大蒜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金鄉縣委副書記、縣長鄭士民說,大蒜播種環節最是費工費力,每年的播種時節,金鄉及周邊200萬畝蒜田同時上陣,就會出現“搶工潮”,工人工資一度超過每天300元。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就是要瞄準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瓶頸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率先垂范,推進新裝備新技術迅速落地推廣,把產業園打造成為現代農業農村的先行區、試點區、示范區。
走訪發現,機械化播種、水肥一體化、無人機統防統治、機械化收獲等新裝備新技術,已在金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大面積推廣應用。“來這里看看,咱就知道以后大蒜怎么種了。就拿這個噴灌式水肥一體化設備來說,一畝地一次性投入2600元,當年就能通過省工省肥省水節約下1200元,而且還能增產不少呢。”魚山街道尋樓村蒜農尋克喜高興地說。
綠色:生態循環、精深加工實現提質增效
畢業于中國海洋大學的楊洪謙,37歲那年毅然辭掉年薪10多萬元的穩定工作,回村辦起了養雞場。六七年的時間,他養出了吃大蒜的“蒜香雞”。眼下,他的“蒜香雞”雞肉和雞蛋,價格是普通雞肉和雞蛋的3至4倍,且市場供不應求。
濟寧華源畜牧養殖有限公司的馬洪政,也是回鄉創業的一員。幾年前,馬洪政從建筑行業轉行到畜牧業養鵝。“隔行如隔山,一場鵝腸道疾病,損失了二十多萬元。”現在,他用蒜皮代替抗生素喂鵝,不僅治好了鵝的腸道疾病,而且鵝肉的品質也大大改善。
如今,金鄉已建成兩家大蒜秸稈加工企業,年處理能力超過10萬噸。以蒜皮、蒜秸等原材料為主的動物飼料,不僅在本地大受歡迎,還遠銷內蒙古、新疆等大型養殖基地,實現了蒜農、養殖戶、環境的多贏。
“就這樣,原先無處安放的蒜皮、蒜秸等廢料,通過肥料化利用,變身畜禽天然抗生素。而飼養畜禽產生的糞便等,又可變身有機肥回到蒜田,實現了簡單的生態循環。”縣農業局局長周利軍說。
除了讓“雞毛蒜皮”價值不菲,金鄉人更是對大蒜進行挖潛提質。在金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有一大片區域是大蒜精深加工區。筆者在這里看到,大蒜加工有速凍蒜米、脫水蒜片、大蒜精油、發酵黑蒜、硒蒜膠囊、大蒜多糖等一百多個產品,不僅讓大蒜附加值增長了幾倍,十幾倍,還為當地農民創造了就業的機會。
“我們的目標是推動由簡單大蒜原料生產基地向加工中心轉變,由大蒜農業向大蒜工業轉變。”金鄉縣商務局副局長高小雨說。目前,金鄉已擁有規模以上大蒜加工企業128家,產品出口168個國家和地區。
智慧:大數據、
物聯網等智能平臺落地生根
“我叫楊建強,是山東省金鄉縣的一位蒜農,也是一家大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這幾年,大蒜行情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看看國家是不是有這方面的政策,可以引導規范,保護蒜農的收益和大蒜產業健康發展?”這是前不久兩會期間,在央視《兩會有啥事我們幫你問》節目上播放的一段視頻中蒜農提出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張憲省在節目連線中對這一問題回答說,大蒜產業健康發展要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指導農民種植,才能真正解決蒜農的問題。
3月23日,一場以“海爾智慧農業定制健康生活”為主題的海爾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金鄉大蒜示范基地落成及成果分享會在金鄉舉行。金鄉大蒜將借力海爾COSMOPlat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方面的技術,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綠色、健康、安全、透明、可溯的高端農特產品供應鏈體系。
“金鄉大蒜接駁物聯網平臺后,相當于給農田種植大蒜安裝了智慧芯片,既有效優化了蒜農種植管理過程,也讓用戶可以全程可視化追溯并監測大蒜的生產過程。”金鄉縣網絡經濟發展局局長吳媛媛介紹說。
據了解,金鄉將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平臺,以智慧農業和物聯網為主導,創立海爾互聯農業工廠模式,建立優質大蒜種植基地及大蒜制品品牌認證體系。同時,通過海爾COSMOPlat金鄉智慧農業示范基地的樣板示范作用,引領整個大蒜產業轉型升級。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