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新茶上市季。記者來到安徽名茶——六安瓜片的核心產區探訪。處于云霧繚繞高山中的徽六生態基地綠油油的茶海生機盎然,地處大別山北麓,茶園多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坡體或山澗峽谷,高山環抱,土質肥沃,且遠離大城市,境內無任何工業污染,而這些得天獨厚自然環境具有不可復制性,是發展有機生態綠茶的最佳區域。
記者看到茶園里的茶樹行間距較大。每隔數十米安裝一個太陽能殺蟲燈,行間插著整齊劃一的黃色牌子,上面布滿了各種昆蟲。“這是黃板,是用來誘殺害蟲用的。我們的茶園不打殺蟲劑和除草劑。全部采用理化誘殺和人工除草。”安徽省六安瓜片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勝春介紹說,他們公司的前身就是安徽省六安市農委茶葉專業合作社,一直以生產優質六安瓜片為強項,不斷改善提高茶園及周邊生態環境,保護和利用天敵控制茶樹害蟲發生。主要是實行茶與林間作、伴作,保留茶園內及周邊灌雜樹叢,茶園行間套種顯花作物,豐富茶園植被,吸引天敵及中性昆蟲。茶園內實施測土配方,平衡施肥。加大有機肥、配方肥使用比例,均衡茶樹營養元素供給,提高茶樹的抗病蟲害能力。與普通茶園不同的是,這個茶園整齊有序,種植得比較稀疏,選用的是對當地主要病蟲害有較好抗性的無性系良種茶苗。
“由于瓜片是我們六安地區的品牌農產品。我們把質量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我們始終堅持無公害的生態治理方式,一直堅持不使用大量的農藥,通過建設生態茶園,優化茶葉生長環境。發揮茶園的自然調控能力,減少病蟲害發生。提高茶園的生物多樣性,為害蟲天敵提供過渡轉換寄主和越冬場所,有效降低了茶樹病蟲的危害。”曾勝春介紹,良好的茶園生態環境條件,是實現無公害茶葉生產的前提,也是綠色食品茶葉和有機茶生產的一項重要措施。企業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組織模式,加強茶農教育培訓,加大對無公害或綠色農藥的宣傳力度,多次舉辦綠色農藥使用技術培訓,提高茶農科學、合理、安全用藥水平。
由于生產六安瓜片茶的茶樹品種是獨山小葉種,葉子較小,抗寒抗凍抗病蟲害能力較其他大葉種強;六安瓜片地理標志保護區在北緯31度,是茶葉種植黃金區域,茶區屬于江北茶區,冬季寒冷、晝夜溫差大,茶樹病蟲卵很難越冬,茶區發生病蟲害的概率小;栽培管理技術水平高,每年的定期修剪、施肥、除草、松土等,提高了茶樹的抗病能力。在茶園中安裝太陽能殺蟲燈,插黃色黏蟲板,消滅害蟲。由市農委成立執法大隊,監管茶區茶園管理及茶葉生產,發現病蟲害由農委農技部門處理,嚴禁使用高殘留農藥。由農委及當地政府監管,嚴禁使用除草劑,除草使用人工或機械耕作。六安瓜片采摘一般在春季,夏秋茶很少采摘,病蟲害發生一般在夏季,所以六安瓜片茶葉農殘風險極低。
在生產加工工藝方面:六安瓜片生產過程,要求環境衛生,必須通過相關認證,且當地食藥部門每年都要到現場監督管理及審核,配備專人負責,出現質量問題源頭溯源,嚴厲處罰。六安瓜片生產設備衛生,工藝考究,從采摘—攤涼—生鍋—熟鍋—毛火—小火—老火,使用的是竹簍、鐵鍋、竹籃、炭火,都是環保產品,加工過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全部是自然形成的色、香、味、形。
嚴格掌握儲藏與包裝環節。六安瓜片的儲藏條件,要求低溫、避光、密封、無異味。現在大都在冷庫保存,品質不會發生變化。包裝材料要求環保,達到食品包裝材質要求,每年工商質監及食藥局監督管理,確保食品安全。
曾勝春說,近年來,徽六為了打好農業“綠色牌”,保護生態基地的環境和優質水源,建立茶葉質量源頭追溯制度,以自然的方式培育肥沃土壤,大力推行優良品種,擴大種植規模,采用無公害的生態治理方式,發展有機高端徽六瓜片,向中國馳名品牌沖刺,做大做強茶產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