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烏雞是江西省泰和縣特產,原產于泰和縣武山北麓,根據產地又稱武山雞,因具有叢冠、纓頭、綠耳、胡須、絲毛、毛腳、五爪、烏皮、烏肉、烏骨十大特征以及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而聞名世界。
保護烏雞品種,
確保性能穩定
在泰和縣,泰和烏雞又被稱作“白鳳仙子”。在泰和,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傳說。
世傳,恰逢重陽佳節,武山處處丹桂飄香、金菊怒放,一派祥和景象,仙人呂洞賓等“八仙”便乘興登臨武山,飲酒論道,賞景賦詩。武山的風景使“八仙”深深陶醉,“八仙”便相約500年后的重陽節再游武山。殊不知,500年后 “八仙”故地重游,但見武山一帶瘟疫流行、民不聊生、頹廢不堪。呂洞賓遂與諸仙商定,擇武山武疊峰北巖開壇煉丹,以濟蒼生。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修煉,丹藥煉成,正待出爐,忽然天昏地暗,妖風大作。“八仙”一面合力與妖魔斗法,一面急向王母娘娘求援。王母娘娘速派身邊的侍女——兩位白鳳仙子攜帶瑤池瓊漿玉液置于煉丹爐中,“八仙”頓時功力大增,將妖魔降除。兩位仙女卻被妖風卷入煉丹池,忍受烈焰鍛煉,皮肉、內臟、骨頭俱被燒得焦黑。丹藥出爐后,兩位仙女化成了一對白鳳烏雞,為防止妖魔再次興風作浪,白鳳仙子便留在了人間,為百姓祛病驅邪,造福天下。這就是“白鳳仙子”泰和烏雞的傳說。
據《泰和縣志》記載,泰和烏雞始于唐宋,興于康乾,盛于當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1567年,泰和烏雞的藥用功效還被載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泰和烏雞是中國特有的禽類種質資源,除西藏自治區外,各地都有一定規模的飼養。泰和烏雞性情溫順、體軀短矮、骨骼纖細、頭長且小、頸短,具有顯著而獨特的外貌特征,極易與其他品種區別。但是由于泰和烏雞質弱體輕,膽小怕驚,喜走善動,就巢性強,繁殖能力較低,因此,離開原產地飼養,便易產生變異、退化。
然而,20世紀中葉,為了提高泰和烏雞的產量,一些地區出現盲目雜交的現象,導致泰和烏雞品質下降,丟失了許多優良特性。
為還烏雞本來面目,20世紀80年代,泰和烏雞保護工作被國家列入農業系統的星火計劃,設立了專門的原種烏雞種雞場,開展了長期的烏雞品種保護工作。1999年10月,泰和建立了第一個烏骨雞生態保護區,開始了原種烏雞的“提純復壯”工作,接著,泰和縣政府注冊了“泰和烏雞”商標,為泰和烏雞領到了合法的“身份證”。
在此過程中,泰和烏雞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榮譽和關注。早在1915年,泰和烏雞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就榮獲“觀賞雞種”金獎。2000年,農業部將泰和烏雞定為首批國家級畜禽保護品種。2002年,泰和烏雞蛋搭乘“神舟三號”宇宙飛船進行了太空生命科學試驗。2004年,泰和烏雞還成了國家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對原產地進行了界定,獲得了原產地保護。2007年6月,泰和烏雞參加世界地理標志大會展覽被列入世界地理標志產品名錄,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保護。2016年,泰和縣“泰和烏雞養殖系統”成為農業部公布的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2016年,泰和縣印發《關于加快泰和烏雞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重點工作的第一項便是抓好種源保護,確保性能穩定。按照國家制定的泰和烏雞原種場和擴繁場建設標準和質量標準,明確各級保種繁育場業務范圍和職責要求,建立層次分明、分工明確、銜接緊密的“保種場—一級擴繁場—二級擴繁場—商品場”的四級保種繁育體系。對現有原種場、擴繁場進行調查摸底,建立品種分布、數量和性能表現等數據庫資料。在此基礎上,協調各級繁育場,建立全縣統一的泰和烏雞子代系譜,按照“統一供種、分散飼養”的原則,對現有的泰和烏雞種雞場和商品場進行規范管理與科學布局。
兩種方式提升育種水平。一是抓好泰和雞原種場育種隊伍建設,多渠道引進專業育種人才與管理人才。二是采取以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入股等方式,由保種企業與科研單位、高等院?;螨堫^企業聯合組建專業化的泰和烏雞育種公司,深入開展泰和烏雞保種繁育體系的現代化管理、生產工藝、監測體系和信息網絡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根據市場需求,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開發和利用好泰和烏雞品種遺傳資源,走“科研、培育、生產”一體化的路子,推進泰和烏雞品種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實現產業化開發。
實施標準化養殖,
壯大產業龍頭
泰和縣有著悠久的烏雞飼養傳統和較高的生產管理水平。1992年,該縣質監部門與泰和烏雞原種場科技人員共同制定了《泰和烏雞》省級地方標準,有效推進了泰和烏雞產業的發展。到21世紀初,泰和烏雞已成為當地人民致富的重要產業。
2007年9月,泰和烏雞國家標準發布,并于當年10月1日起實施,這為泰和烏雞產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泰和縣以泰和烏雞發源地武山為中心,澄江、塘洲、冠朝、馬市、南溪、沿溪等鄉鎮為重點,規劃建立泰和烏雞標準化示范區,培育壯大汪陂途都市農場、漢君雄、西昌鳳翔、和太樂、榕泰養殖場、禽仙子等一批泰和烏雞規?;B殖企業,其他鄉鎮各建設一個以上具有一定規模的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實現泰和烏雞養殖由零散型向集約型轉變。
當地按照區域規劃,在重點鄉鎮培育發展泰和烏雞專業合作社、專業養殖大戶,并借鑒海南文昌雞產業發展經驗,引導加工和銷售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基地+新型經營主體+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實行訂單生產,統一原料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品牌銷售、統一資金結算。使之既有利于規范化管理、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品種質量、減少飼養成本,又能降低泰和烏雞養殖和加工的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實現各經營主體間的共贏。
除此之外,泰和烏雞在養殖上追趕時代潮流,加快智能養殖,在全縣泰和烏雞規模養殖企業建立物聯網,建立集環境信息采集、無線傳輸、自動控制、視頻監控和信息管理等功能為一體的智慧農業系統,實現對雞舍內光照、溫濕度、飼料添加、疫病防控等功能的控制,并通過軟件系統實現專家遠程協助和消費者遠程查詢功能。通過試點,引導泰和烏雞養殖由傳統型向智能化轉變。
泰和烏雞在發展中,借鑒山東東阿縣“把驢當藥材養”的成功范例,鼓勵加工龍頭企業開展泰和烏雞研發工作,與科研院校合作,引進科研技術和人才,充分挖掘泰和烏雞滋補等功效,研究泰和烏雞加工新工藝、新技術,重點開發泰和烏雞藥品、食品、烏雞酒、高端營養保健品、美容產品等系列主導產品,提升泰和烏雞產品附加值。
當地欲建立泰和烏雞產業園,引導全縣泰和烏雞加工企業入園,并在資金、技術、用水、用電以及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優先扶持,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更新設備,改進工藝,使其上規模、上檔次。同時,積極爭取國家工商總局的支持,加強與國內重點加工龍頭企業的聯系洽談,力爭引進一批年加工泰和烏雞300萬羽以上、年產值超億元的省級以上龍頭企業,開發泰和烏雞系列產品,打開國內國際市場。
借鑒中儲糧、東阿集團的成功經驗,當地欲引進國內外大型食品加工企業參與泰和烏雞產品研發生產,或依托現有泰和烏雞加工企業“半邊天”藥業等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組建集團公司或產業聯盟,打造集泰和烏雞種源培育、飼料加工、規模化養殖、精深加工、物流銷售、文化創意、休閑旅游等為一體、上下游結合、產業鏈打通、可持續發展的“全產業鏈”,提升泰和烏雞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在泰和烏雞加工開發力度上,江西生物谷食品科技等企業陸續開發了白鳳春酒、白鳳仙酒、白鳳烏雞口服液等18種新產品,以泰和烏雞入藥的中成藥有幾十種。烏雞系列產品共有8大類130多個品種。
泰和烏雞與旅游有著天生融合的“姻緣”,其食購、賞娛、文創、養生、研學等產品特性,非常適宜“旅游+休閑農業、旅游+文化創意、旅游+健康養生、旅游+食品工業”等多產業整合、多途徑發展,提升泰和烏雞產業附加值,實現產業間互融共生。
樹好品牌形象,
加大品牌宣傳
“好酒也怕巷子深”。品牌是泰和烏雞能夠走出去并實現長遠發展的關鍵。
在發展泰和烏雞品牌上,當地首先做好基礎性工作——規范泰和烏雞品牌標志標識。對泰和烏雞統一品牌名稱、標志、造型、標準字、標準色、標準圖片、卡通圖案、宣傳用語等,做到風格統一,強化視覺沖擊,在廣告宣傳、產品包裝、店面裝修、陳列展示以及印刷出版等領域廣泛應用,助推泰和烏雞品牌成長,累積品牌資產。
第二,統一共享泰和烏雞品牌資源。制定泰和烏雞品牌共享準入規則,凡符合準入條件,經核實批準的泰和烏雞養殖、加工、銷售企業,都可申請使用“泰和烏雞”商標品牌、二維碼標識和科研成果。同時,規范“泰和烏雞”商標的使用和建立嚴格的“泰和烏雞”品牌監管保護措施及“四統一”運行機制,即統一商標名稱,采取母子商標制,企業在統一證明商標下加注自有商標;統一質量標準,按泰和烏雞國家質量標準開展養殖加工和產品檢測;統一標志標識,企業按照泰和烏雞VI設計規范使用商標標識,根據泰和烏雞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管理辦法使用二維碼標識,做到商標標識和二維碼標識標準、形象、美觀。
第三,加大品牌宣傳,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部門協作的聯動機制,實行統一策劃、協同推進。在宣傳內容上,突出泰和烏雞的“原產性” “正宗性”和“生態性”,充分發揮泰和烏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全國首例活體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優勢。此外,為擴大泰和烏雞品牌影響力,當地舉辦泰和烏雞文化節,每年確定一個產業融合主題,采取“泰和烏雞+鄉村旅游節”“泰和烏雞+美食文化節”“泰和烏雞+攝影采風節”“泰和烏雞+電商特惠節”“泰和烏雞+創意文化節”等形式,有重點、有節奏地開展泰和烏雞品牌宣傳。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