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輝縣山楂別樣紅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劉秀峰 字號:【

  河南輝縣與山西交界的南太行是八百里太行山最美的一段,群山聳峙,峽谷縱橫,森林茂盛,風光雄秀,是一片山色靄靄的世外洞天,是一處與世隔絕的生態田園。她的一年四季都有蒙蒙仙氣,她的每一寸肌膚,都猶如不染塵埃的凝脂白玉。每年秋意漸濃,南太行山區的樹木開始凋零,而漫山遍野一串串、紅通通的山楂果子給大山不僅帶來了豐收的喜悅,還帶來了艷麗的色彩,當地人們喜歡稱它為“山里紅”。 它便是河南新鄉的地理標志農產品:輝縣山楂。

  輝縣山楂主產區分布于輝縣西北部山區。由于受太行山脈走向和海拔高度影響,季風作用較為明顯,四季分明,氣候適宜山楂的生長。輝縣山楂栽種主品種為“豫北紅”和“紅孔杞”,具有色澤鮮紅、果實渾圓、果面光澤和酸甜適口的特點。輝縣山楂除含有一般山楂的營養成分外,其總糖、維生素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高,據農業農村部果品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總糖含量達到10.58%,維生素C含量為75.1mg/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20.3%。輝縣山楂個大、色紅、風味佳。初食者會被酸的擠眉弄眼,然多食幾顆酸中回甘,怡神胃暢,口味獨特,深受大眾的喜愛。因山楂酸甜可口,既能當水果生食,更能制作藥膳美味來治病養生。相傳唐代天寶年間,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患了腹脹病,出現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大便泄瀉等癥狀。見貴妃整日蹙眉嘆息,這可急壞了唐明皇,忙詔令御醫為貴妃診治,無奈用遍了多種名貴藥,病情不減反而加重,只得張榜招醫。一天,有位道士路過皇宮,當即揭榜為貴妃治病。入宮診視,道士察貴妃脈象沉遲而滑,舌上布滿厚膩苔,于是揮毫處方:“棠棣子十枚,紅糖半兩,熬汁飲服,日三次。”隨后揚長而去。皇帝對此將信將疑,沒有責罰道士的傲態,而急命御醫照方遣藥。誰知用藥不到半月,貴妃的病就果真好了。方中的棠棣子,至宋代《本草圖經》被確認是山楂的別名。山楂作為中藥早在唐代就有記載,唐《新修本草》中記載:“汁服止痢。”《本草衍義補遺》載有山楂“健胃行結氣,治夫人之產后枕痛,惡露不盡,煎汁入砂糖服行效”。明代《本草綱目》中更是記有“可以飲食消肉積”。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以山楂為原料的中藥配方更多達50多種。中醫認為,山楂其性味甘溫而酸,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之功,善治傷食積滯引起的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腹痛便溏等癥,對瀉痢腹痛、瘀阻胸腹痛、疝氣及婦女痛經等也有顯著療效。現代還廣泛用于冠心病、高血壓、高脂血癥、菌痢、癌癥及減肥美容。山楂的美名不僅是因為其神奇的藥效,還因人們妙手加工而成的可口食品,為舌尖上的中國增添了獨特的酸中帶甜的美食——山楂片、山楂糕、山楂湯、山楂餅。因人們常吃山楂制品能增強食欲,改善睡眠,保持骨和血中鈣的恒定,具有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使人延年益壽的功效,故山楂又被人們視為“長壽食品”。風味小吃冰糖葫蘆更是譽滿中華,受到了天南地北人們的喜愛,北方秋冬街頭巷尾那叫賣聲聲,仿佛仍在耳畔回蕩:“都說冰糖葫蘆兒酸,酸里面它裹著甜,都說冰糖葫蘆兒甜,可甜里面它透著酸……”

  “北國紅豆”屬山楂,疑似絕壁飛云霞。每年的金秋時節,便是游人賞山楂的好時光。層林盡染的山巒、千溝萬壑的懸崖峭壁,都有掛滿紅果的山楂樹,一串串鮮紅而又十分可愛的小果子懸露在有些泛黃的葉子中,甚是喜人。每年到這個時候,當地都有一道風景,叫絕壁飛霞,人們把收獲的山楂切片晾曬,哪怕只有一兩平方米的崖面,都會變成紅彤彤的山楂切片大曬場。崇山峻嶺之中,一層層梯田整齊排列著,大地紅黃綠相間,每一個角度都像是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令人陶醉其中。

  為了加速山楂產業的發展,實現山楂產業的轉型升級,2017年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申報的“新鄉市山楂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獲批。以山楂產業為主線,沿著上游(山楂品種選育、規范化種植等)、中游(藥物活性成分提取)、下游(山楂原料食品深加工和提取后資源綜合加工利用等)三個方向發展,為山楂產業各個環節的技術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并計劃在輝縣山楂資源優勢的基礎上,打造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為山楂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促進山楂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據初步估算,進入工業化生產階段后可形成年產山楂提取物500噸的生產能力,按100噸山楂葉提取物、100噸山楂提取物的產能計算就可為行業帶來十億元級的經濟效益,僅輝縣就可帶來近千萬的增收,與此同時,整個產業可新增就業崗位2000-3000個,帶動約2萬戶農民脫貧致富,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