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令人驚艷的答卷:
訂單農業從2013年起步,2017年達到213萬畝;
大豆專品種種植從2013年的零面積,發展到2017年的100萬畝;
經濟作物面積由2013年的8.8萬畝,增加到2017年的47.6萬畝;
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由2014年的13家,增長到2017年的27家;
加工轉化大豆能力由2014年的3.3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10萬噸;
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87億元,提前3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的總體目標……
中國旱作農業的排頭兵——黑龍江省農墾九三管理局位于小興安嶺南麓向松嫩平原過渡的嫩江東岸丘陵漫崗地帶,氣候獨特、土質肥沃,大豆病原菌及害蟲種類少、越冬基數小,大豆病蟲害發生量小,給大豆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1949年開荒建場當年就種植大豆141畝,初期擴大至每年不足2萬畝,發展到如今穩定在237.9萬畝,總產量46萬噸。
叫響好品牌打開大市場
大豆一直是九三管理局的優勢所在。2014年,時任九三管理局局長的王曉春剛剛到任,在一次去紅五月農場的調研中,發現原本種植戶手中賣2元一斤的大豆,經南方客商精選包裝,一斤竟能賣到10元錢。這一發現讓他增強了信心,也找到了方向。從此,打響九三大豆品牌,提高大豆經濟價值、發展大豆產業、延長大豆產業鏈,成為九三人全力追求的目標。
4年來,九三管理局每年鎖定一個區域,在華北、華南、華中、西南等區域集中推介,在北京、上海召開招商引資推介會。幾年來,全局參加各類展銷會、博覽會、貿易洽談會30多個,成功舉辦了第五屆中國北大荒大豆節。這樣火熱的場面,“炒”熱了九三大豆和“豆都”品牌。福建“達利園”等大企業紛紛與其達成合作協議,開展多種形式的營銷活動,有效拓展了九三大豆的市場空間。
參加過2017年6月在上海舉行的推介會之后,2017年8月23日,上海豆制品行業協會秘書長攜當地豆制品龍頭企業祖名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專程來到九三考察,當得知2017年的大豆都已經大部分被訂單銷售之后,他們希望來年早早過來下訂單,鎖定九三好大豆。
從2014年起,管理局已被中國綠色食品協會、中國糧油學分會分別授予“中國綠色大豆之都”“中國大豆油之鄉”稱號,并成為全國非轉基因大豆加工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中國原生大豆種植標準化示范區;2016年,“九三大豆”成功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成功入選“2017年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現在的九三管理局正向“綠色有機腐竹之都”的目標穩步前行。
招商注活力發展產業鏈
僅2017年,全局招商引資項目22項,投資額3.3億元,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16項。
2017年10月10日,隨著九三管理局榮軍農場第一輛送糧車進場,九三管理局的華康公司的秋糧收儲工作正式拉開序幕。本年度計劃完成糧食收儲30萬噸,拉動就業170余人。據公司總經理郭松介紹,今年華康物流預計收購大豆20萬噸,每斤1.85元,如按計劃完成可為種植戶增收400萬元。
在九三管理局鶴山農場工業園區內,鶴鑫油脂有限公司的笨榨有機大豆油正在進行灌瓶包裝。加工后的副產品還可以作為醬油、飼料的生產原材料,銷售給相關企業。“這里的大豆太好了!相關部門的支持也大。我已經又上了一套冷榨設備,只等手續獲得批準,馬上擴大生產。”負責人興奮地說。
發展大豆產業,延伸大豆深加工產業鏈,九三管理局收效明顯。從2014年開始發展,到2017年全局腐竹企業已經達到10家;豆油加工企業由2014年的3家,增長到2017年的10家。以山河農場金露豆制品廠等7家企業為代表,新上了多條腐竹和豆油生產線。目前,全局年生產腐竹1800噸,笨榨大豆油及休閑食品9萬噸,年消化地產非轉基因大豆10萬噸。
為配合產業精細發展,九三管理局從2014年開始進行大豆專品種種植,細分出了豆漿豆、蛋白豆、高油豆、豆芽豆、黑大豆、綠大豆等多個品類,發展到2017年種植面積已達100萬畝。大西江農場高蛋白豆漿豆在2017年全國農產品交易會上,銷售價格達到每斤25元。預計到2020年,九三管理局大豆種植面積將穩定在250萬畝以上,總產量達50萬噸,加工量達50萬噸,加工轉化率100%。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