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在壓糧改飼中凝聚產業興旺的力量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周鵬飛 字號:【

  車行在川間公路,沿途的田地上散滿了無數個或白或綠的大包,當地人親切地稱它們為牛羊的“罐頭”“面包”。密封塑料膜內,粉碎、混合后的玉米秸稈與籽粒在乳酸菌作用下,經過奇妙的生物化學反應,轉化為質地柔軟、酸甜清香、極易消化的青貯飼料。這是初冬時節,筆者在甘肅省臨夏州廣河縣農村見到的種植業結構調整后的場景。

  短短兩年,廣河縣已有20萬畝旱作籽粒玉米轉為青貯玉米,超過了全縣玉米種植面積的一半。為何選擇青貯玉米產業?怎樣實現快速推開?調整后的效益改善多少?對脫貧增收的裨益多大?短期脫貧后能否助力長期奔小康?揣著諸多疑問,筆者來到廣河,走進合作社、探訪貧困戶、調研公司企業,發現小玉米已成為鄉村脫貧致富大抓手。

  山川旱地上的

  又一次種植革命

  廣河縣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除了河谷沖積階地相對平坦外,其余地區丘陵密布、溝壑縱橫。加上半干旱氣候,農業生產的條件嚴重先天不足,糧食產量常年低而不穩,一遇災害,嚴重減產。

  直到10年前,隨著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大面積推廣,當地的旱塬才變成了糧倉。這場旨在擴糧增產的旱作農業“革命”,使玉米產量提高了35%,廣河也因此成了全國旱作農業示范縣。

  增產顯著改善了農民生活,但近年玉米供過于求,種植效益持續走低,玉米種植成了農民群眾的“雞肋”,增產不增收,種多了效益不高,不種又覺得可惜。

  “廣河縣要在2020年一戶不落如期小康,難點在鄉村,必須施行‘一戶一策’、找準致富產業。”臨夏州委常委、廣河縣委書記趙廷林說。

  “2017年,州委、州政府恰逢其時地提出糧改飼,縣里經過反復調查、研討研究,認為以青貯玉米、壓糧改飼為抓手,大力發展基礎母牛養殖產業,完全符合廣河縣實際。”廣河縣副縣長白萬林說。

  在這場旱作農業的“二次革命”中,廣河探索出了“以種帶養、種養結合”的產業發展新路子。

  作為回族、東鄉族占總人口97.5%的少數民族縣,廣河縣牛羊養殖歷史悠久。而背靠青藏高原,高寒牧區冬春季節對優質青貯飼料需求極為旺盛。

  “廣河縣推廣糧改飼,堅持以畜定需、以養定種,積極開拓市場,不僅生產的青貯玉米銷得出、用得掉、效益好,而且還補齊了全縣發展養牛產業缺低價、優質飼料的短板。”白萬林說,2017年的3.6萬畝青貯玉米一半自用、一半外銷,今年的20萬畝40%縣里自用,其余銷往外地。

  種養結合下的強有力增收產業

  糧改飼的效益如何,廣河縣農牧局局長馬進福給筆者算了一筆賬,種一畝玉米除去各項成本,農戶實際收入不足1000元,改種青貯飼料玉米后,扣除成本每畝收入1400元。

  經濟賬好算,觀念卻難轉。“在群眾看來,自古都是人吃糧食、牲畜吃秸稈,現在把不成熟的糧食和秸稈一起打碎了喂牲畜,很心疼。”廣河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沙明文說,推行糧改飼之初,大多數群眾不理解、不接受。

  對此,廣河縣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召開群眾大會、發放宣傳冊、對比算賬、請農機企業現場演示、組織赴外學習觀摩、舉辦專題培訓……能想出來的辦法都用上了。

  為了進一步調動群眾糧改飼的熱情,縣里硬是擠出資金,對改種飼料玉米的農戶,每畝補貼350元;凡是購買鍘草機、揉絲機、圓捆機的,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的基礎上,縣財政再補貼余款的50%。去年以來,全縣已發放兩類獎補資金達1100多萬元。

  “玉米秸稈從以前生火做飯、填炕取暖‘柴火稈’,變成了牛羊的精飼料,吃了長得快、肉質好。”廣河縣城關鎮十里墩村黨支部書記馬忠海說,今年全村3300畝耕地中2800畝都改種了飼料玉米,村民不僅收入增加了,村里環境也整潔多了。

  糧改飼能增收,但畢竟處在產業鏈前端,收益有限。“把種出來的飼料接著養牛,效益會大增,一畝能達到3000元。”馬進福說。

  路要一步步走,發展養牛產業,前提和關鍵在基礎母牛。對此縣里看得很清楚,在推廣糧改飼的同時,就已著手構建從良種補貼、暖棚補助、配種防疫到監督管理、免費保險、協助銷售的立體化扶持體系。尤其是利用產業扶持資金,養殖戶按6000元?2萬元不等的標準進行補貼,破解了啟動資金難題。

  為了讓每一分錢都花出成效,廣河縣充分調動村民的主體性,激發集體的力量。購牛補貼到了村里之后,村民開會選出代表負責考察選牛、商議價格、統一購買,最后大家公開公平抓鬮選牛。全村基礎母牛全部上保險,實行耳標、檔案管理,通過3戶聯保、村鎮干部監管責任到人,最大限度規避非法倒賣和疫病死亡風險。

  養得好還要銷路俏??紤]到一家一戶養殖規模小、市場經驗缺,政府攜手市場共同發力,保障農戶養殖效益。基礎母牛所產牛犢,母牛由財政資金高于市場價收購,用于扶貧獎補的發放;育肥公牛則由合作社、養殖企業每公斤加價1元收購外銷。

  “今年家里種了6.5畝青貯玉米,剛好夠6頭母牛吃,比買飼料便宜多了,前些天賣了2頭4個月大的母牛犢,賺了1.6萬元。”廣河縣買家巷鎮李家寺村貧困戶沙艾布一家,靠著改飼養牛快速實現了增收致富。

  根據規劃,到明年底,廣河所有農村的貧困戶都將獲得1頭良種基礎母牛,屆時財政累計補貼發放的母牛將超過2萬頭,改飼養牛將成為富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三變”改革中的

  長久穩致富機制

  糧改飼和養牛產業為廣河在明年底如期脫貧摘帽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扶上馬怎樣再送一程,是廣河縣委、縣政府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當把糧改飼、養殖增收與全省推動農村“三變”改革工作結合起來思考后,廣河縣委、縣政府眼前一亮,答案有了!

  “三變”改革,核心是農戶入股,分享產業紅利。對于“入什么”,在廣河已不是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往哪入”。廣河的改飼、養牛產業起步不過兩年,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實力雄厚的主體少之又少。要讓農戶有地方入股,就必須培育扶持新型經營主體和產業龍頭。

  今年,廣河縣籌集了2550萬元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以每個合作社50萬元的標準,在全縣51個貧困村各扶持一家合作社。以合作社覆蓋全村貧困戶,扶持資金由合作社持有和管護,但折股量化到貧困戶,貧困戶自己還可以拿各類資源、資產入股,通過“保底收益+按股分紅”模式增收。

  成立近兩年的廣河縣曉鵬牛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集飼草種植加工、牦牛短期育肥、母牛繁育銷售于一體,輻射帶動了周邊96戶貧困村民。“我們鼓勵村民以現金、土地和人力等多種方式入股,作為一家人共同致富。”合作社理事長馬曉鵬說,以土地和基礎母牛入股的農戶年戶均增收可達5500元,如果還在合作社長期務工,戶均能額外獲得2.4萬元以上的工資收入。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產業發展的核心主體。廣河縣激勵企業主動與合作社、農戶建立長期、穩定、共創、共享的利益聯結關系,企業每有1戶貧困戶入股、每與1個合作社聯合,能分別獲貸1萬元和20萬元。

  在這一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甘肅騰淵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從去年開始領辦飼草種植、循環養殖合作社,吸納周邊貧困戶入股,共同打通從種管收貯、生態養殖到餐飲旅游的全產業鏈條。目前,已有135戶貧困戶從公司或合作社拿到了合同書、股權證、分紅單,戶均年底分紅超過4600元。

  “在過去兩年中,廣河縣在糧改飼、牛羊產業發展與‘三變’改革協同推進上,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效,但仍有短板亟待補齊。”廣河縣縣長馬東升說,接下來將繼續設法解決小型山地糧改飼機具缺乏,大型機具補貼少、價格高的難題;還要繼續創新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提升種養社會化服務水平,延長產業鏈條,爭取讓產業再上一層樓。

  廣河縣旱地種植的二次革命,漸由星星之火而成燎原之勢。這場不尋常的革命,正在廣河的農村地區掀起結構調整、循環種養的新熱潮,煥發鄉村產業、組織方式的新活力,構建農戶長效增收致富的新機制,廣河農民幸福生活的光明前景已然可期。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