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旺,鄉村興。鄉村振興中,一二三產業如何融合發展?近日,浙江省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工作會議在揚州市召開。來自全省農業農村工作領域的領導和專家、鄉村產業發展先進地區代表齊聚揚州,共商推進浙江省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大計。
產業前延后伸
開啟“中央廚房”產銷新模式
肉包餡心一律用丹麥皇冠豬肉制作、青菜包餡心全部來自用三類水質以上水源灌溉種植的高效農業基地、五谷雜糧產自東北糧食基地……揚州冶春食品加工中心每天給近50家機關、企業、學校和社區食堂超2萬人進行集體配餐。
冶春食品公司總經理楊朝暉介紹,推進揚州傳統老字號復興,推動以揚州冶春為代表的淮揚美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是楊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十三五”期間的一項重要工作。去年,由揚州市揚子江投資發展集團作為核心龍頭企業牽頭發起,冶春食品等15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與養殖基地共同成立了揚州揚子江淮揚菜點產業化聯合體。
聯合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三產融合發展為核心,以農產品加工為龍頭產業,構建出“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團餐食堂+線上平臺”一體化發展模式,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農產品價值鏈,優化產業供應鏈,著力探索建立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和利益共享機制,培育農村新業態和經濟新增長點,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
楊朝暉介紹,按照“高端做品牌、大眾做市場,單品做全國、多品做華東、基地做揚州”的市場邏輯,“冶春”還提煉了“產品+服務”的全新商業模式,形成了“冶春食品、冶春餐飲、冶春小館、冶春團餐、冶春高鐵、冶春禮盒、冶春商超”等多個產品系和市場系,有針對性地開拓國內外市場,進一步做響品牌,做強產業化龍頭企業,著力提升產品附加值,打造食品產業集群,構建華東地區品質最優、體系最全的“中央廚房”。
融合日趨多元
鄉村產業發展呈現新特點
不只是冶春,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在楊州市漸成趨勢。揚州三和四美醬菜有限公司是國家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 ,其醬菜制作技藝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公司牽頭成立的三和四美醬菜產業化聯合體,入選2018年江蘇省第一批農業產業化省級示范聯合體名錄,體現了該公司在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中所作的貢獻。
近年來,揚州圍繞“中央廚房”建設,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鄉村產業發展呈現結構優化、鏈條延伸、功能拓展、質量提升的發展特點,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鄉村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局面。
“農業競爭的實質是產業體系的競爭,只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才能做大做強。”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鄉村振興的重點是產業興旺,農業企業是浙江省實現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主力軍。近年來,揚州大力實施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特別是在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流通、休閑旅游、科技教育和電子商務等產業領域的深度融合,使得鄉村產業出現大量新模式,總體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值得肯定。
內涵不斷拓展
帶動鄉村持續釋放新活力
“一個地區農業產業的競爭力,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是基礎,帶動鄉村潛力釋放是關鍵。”楊州市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處處長王波介紹,目前,楊州市寶糧集團、方順糧油已躋身省農產品加工業20強企業行列,高郵鴨蛋品牌入選全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江蘇惠田農業科技等17家農業龍頭企業成為江蘇省股權交易中心“農業板”新上掛牌企業。
市農業農村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市460家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銷售(交易)額達696億元,創匯2.68億美元,凈利潤18億元,帶動農戶123萬戶。目前已建成休閑觀光農業基地187處,年接待游客500多萬人次,休閑觀光農業收入突破9億元。
王波介紹,揚州市下一步將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著力實施“農業+工業”,突出發展食品飲料等農產品精深加工;實施“農業+文旅”、“農業+康養”等一系列探索和實踐,深度推動產業共融,讓揚州現代農業內涵不斷拓展,鄉村潛力持續釋放,促進現代農業服務城市功能軟實力不斷增強,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共贏、成果共享。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