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當季果蔬最“鮮味”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宋一娜 字號:【

  進入夏季以后,吃時令的水果蔬菜養生可謂是再好不過的。夏季也是果蔬的盛產季節,各具特色的水果蔬菜,可以滿足我們對于微量元素的吸取。從養生學來看,選擇當季的水果蔬菜才能更好地吸收營養,實現內在機能調理,并保持身體供需平衡。

  夏令特色水果誰最靚

  楊梅

  楊梅是中國特產水果之一,在我國南方盛產,被稱為“果中瑪瑙”,素有“初疑一顆值千金”之美譽。又有“楊梅賽荔枝”之說。夏季楊梅當令,是不少人喜歡的水果。楊梅果實色澤鮮艷,汁液多,吃起來酸甜可口,是不錯的消食水果。而且楊梅中含有的多種營養元素還能起到消炎抑菌、防癌抗癌、美容減肥等功效。

  桑葚

  初夏,也是桑葚成熟的季節,從綠色到紅色再到紫紅色,暖風吹拂,桑葉下那一顆顆三五成聚的桑葚,在風中微微顫動,很是誘人。早在兩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國皇帝御用的補品,又被稱為“民間圣果”,不但營養成分豐富,而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滋陰補血、生津潤燥、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現代研究表明,桑葚含有豐富的糖類、有機酸、維生素、礦物質等,具有調節免疫、抗衰老、降血糖、血脂等保健作用。

  荔枝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是一種很美味的嶺南夏季水果,品質好的荔枝味甜如蜜,隱約能感到一絲酸味在口中沸騰,還來不及細細品味,就被來勢洶洶的甜味蓋過。常吃荔枝可以令人心情舒爽,但是食用過量會引起上火癥狀。因此,在嶺南地區常有荔枝配山竹的吃法,正是因為山竹能降火滋陰,能消除荔枝引起的上火癥狀。

  枇杷

  “五月江南碧蒼蒼,春蠶正老枇杷黃。”立夏過后,枇杷也由青變黃,漸漸地成熟了。甜美的枇杷具有滋陰養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枇杷挑選和食用時都是有一定講究的,挑選果皮橙黃,茸毛完整(果實耳背處),個頭大而勻稱的果實,這樣的吃起來味道才好。另外,成熟的枇杷皮和頭部的把都很容易去掉,但是尾部的茸毛和臟物比較多,吃前一定要清洗干凈。注意新鮮枇杷不易存放,一次不要買得太多。

  西瓜

  西瓜是最具特色的夏季水果,解暑生津,自古就有“天然白虎湯”的美譽。吃西瓜特別講究時令,雖然現在農業科技進步,冬天也能圍著火爐吃西瓜,但是無論從口感上講還是從對身體健康上講,都不如夏季吃西瓜好。西瓜不宜一次吃太多,容易傷脾胃,因此在享受美味時還是要有些節制。

  櫻桃

  櫻桃是一種含有豐富營養物質的食物,富含蛋白質、胡蘿卜素、糖、磷、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是夏季養生的好選擇。櫻桃含鐵量很高,愛美的人都喜歡用櫻桃美容,將櫻桃汁涂抹在臉上以及有皺紋的地方,久而久之可使你的肌膚紅潤有光澤,櫻桃還具有美白祛斑的功效。另外,櫻桃還具有抗貧血、祛風勝濕、防治麻疹的功效。

  檸檬

  夏季要吃得健康,還能美容,是大部分女性的追求,那么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檸檬酸及纖維質的檸檬便是夏日選擇消暑美容的圣品。檸檬果皮富含芳香揮發成分,可以生津解暑,開胃醒脾。夏季暑濕較重,很多人神疲乏力,長時間工作或學習之后往往胃口不佳,喝一杯檸檬泡的水,清新酸爽的味道能讓人精神一振,更可以打開胃口。酸味食品可增加胃液酸度,健脾開胃,幫助殺菌和消化。

  注意事項:喝檸檬水要適量,每天不宜超過1000毫升。此外,切忌空腹食用檸檬和檸檬飲品等。

  夏天吃什么增加食欲

  絲瓜

  絲瓜有清熱解暑的功效。歷代醫藥典籍及其《本草綱目》皆說絲瓜能“清熱利腸”。暑天吃些絲瓜湯,能消暑解熱。做湯時烹煮時間不宜長,最好能保持絲瓜的鮮綠色澤。絲瓜皮及絲瓜花一起熬水代茶,也有防暑解熱之效。

  冬瓜

  冬瓜有很好的清熱解暑功效。夏天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鈉極少,所以是慢性腎炎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孕婦水腫的消腫佳品。它附有多種維生素及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調節人體的代謝平衡。

  綠豆

  綠豆性味甘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之功效。但要注意的是,綠豆不宜煮得過爛,以免使有機酸和維生素遭到破壞,降低清熱解毒之功效。又因綠豆性涼,因此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食。

  夏季養生飲食原則

  多吃瓜類蔬菜。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多,須及時補充。瓜類蔬菜含水量較高,具有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

  多吃涼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苦瓜、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屬于涼性蔬菜。

  多吃“殺菌”蔬菜。夏季是人類疾病多發季節,特別是腸道傳染病,因此在夏季應該多吃些大蒜、洋蔥、韭菜等,可對各種球菌、桿菌、真菌、病毒具有殺滅以及抑制作用。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