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返鄉創業群捧回產業“金鑰匙”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陳 旗 字號:【

  河南長垣縣武丘鄉,在“回歸工程”的號召下出現了一批返鄉創業群體。這里有放棄大城市別墅寶馬返鄉當支書的企業家,有不滿現狀自主創業的家庭主婦,有為村莊建設四處“借錢”的村干部……他們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一份重要力量,使當地“先建后補”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成為現實。

  寶馬換成土摩托,

  返鄉當支書只為打造“桃源夢”

  6月14日,武丘鄉前師村,驕陽炙烤著收割完畢的麥地。一輛老式摩托沿著田埂遠遠駛來,停在眾人面前。

  “走,去看我們村的‘湖上島’!”騎車人風風火火地引路。他叫師紅印,是前師村黨支部書記,今年57歲,在杭州經營生意25年,開著寶馬車住著別墅,去年被鄉黨委書記程建華請了回來,成為地地道道的“土支書”。

  師紅印所說的湖上島,雖然目前只完成挖塘填坑的基礎部分,也能大致看出雛形:三個小島錯落其中,島上樹木成蔭,水系景觀框架初顯。師紅印拿出一張手繪圖紙,描述起他的構想:“這是英雄島和烈士島,為了紀念長眠在這里的烈士,湖中央設置忠良亭。這是回憶島,呼應山水田園景觀,每個島都有釣魚臺和游船登導處,島和島之間用空中纜車連接,增加游客體驗項目。”在規劃設計時,師紅印考慮最多的是能否“留住人”:“游客越多,玩的時間越久,我們村民的農家樂、農產品銷得越好。”

  “村里有哪些農產品?”“‘斜井坊’純糧食酒呀!”村支部工作人員蘇東霞介紹,利用村里的原料優勢,村民李建普生產出小米、玉米和高粱酒。筆者來到酒坊,見到正在搬運糧食的李建普。酒坊是利用自建房改造的,不大,但每間房功能明確、整潔干凈。

  “現在還在測試,正式投產一天能生產300多斤吧。”李建普說,以前自己在鎮上做白酒銷售,發現有很多勾兌酒,“買酒的大都是熟人朋友,不想賣給他們不好的酒,就想自己做純糧食酒。”李建普的想法得到村支部的支持,以集體經濟組織入股酒坊20%,正式投產后,酒坊日產酒量300斤,年底收益村集體參與分紅。

  會客廳的南側墻壁上掛著一首斜井酒坊的題詩,落款是師紅印。師紅印說,發展糧食酒不僅是當地集體經濟的探索,也是向村民們樹立發展特色產業的樣板。他清楚地記得,村里發展產業啟動資金80多萬,都是靠自己墊付和籌措的。當時村民說:“花這么多錢,還不如直接補給我們。”“只有產業發展起來,村子才能發展得長遠。大家有利可圖,觀念也更容易轉變。”師紅印說。

  去年開始,村民們發現曾經軟弱渙散的村變了。沿街道路硬化了,老房子外立面改造成仿古建筑,桂花樹種到村莊內外,排污管網建起來了……不過,變化最大的還是村支部成員。

  蘇東霞是村里一名家庭主婦,去年的民主大會上被村民代表投票選為村干部。“當時我在家,聽說選舉名單有我的名字,特別驚訝。后來想,可能去年有一段家里公公生病,我和丈夫兩個人一直照顧老人,大家看著覺得靠得住吧。”蘇東霞回憶,在那次選舉中,在當地干了大半輩子的村醫曹榜順當選為村主任,“沒有人比他更熟悉每家每戶的情況了”。

  前師村有10個生產隊,之前經常是一家人互相換,開會也是大人嘮嗑,小孩亂轉。村支部決定舉行生產隊換屆,依然采取民主投票的形式。

  “我咋不中,為啥要換掉?”采訪當天中午,一位原隊長來到支部,向蘇東霞抱怨。

  “不是要給你換掉,前些天有人還在反映,一問糧食補貼問題,隊長都不知道,讓自己問支部。這次換屆就是讓大家自己選,你要有能力,該干還是干,但是得發揮出作用才行啊。”蘇東霞三言兩語,讓對方默默點了頭。

  6月15日,前師村黨支部隊長換屆,十個換了五個。

  先建后補,“能人會”為基層引來“金鳳凰”

  越來越多新鮮血液回到這片土地。

  2019年春節,前師村特別熱鬧:武丘政府牽頭的“經濟能人會”在這里召開。三十多名在外小有成就的人,趁著回家過年的熱乎勁兒,興奮地討論起家鄉發展藍圖。

  因為他們的參與,武丘實現了一種特殊的發展模式:先建后補。

  武丘鄉黨委書記程建華介紹,武丘鄉共申報鄉村振興示范村5個,達標村4個。2018年以來,長垣縣村提倡發揮各鄉村主體作用,用三年時間,對申請的鄉村振興示范村、達標村進行驗收,分批補齊發展資金。

  前期建設的資金從哪里來?

  程建華開始帶著班子到天津、鄭州、濮陽等地召開懇談會,以“鄉愁的力量”為主題,開展招商引資、引智活動。

  在“回歸工程”的引領下,武丘涌現出不少心系家鄉建設,熱心投資興業的能人志士:紅門村經濟能人高志林、高剛聚計劃總投資2000萬元對紅門村進行全方位建設,重點打造紅門書院和二賢祠文化;前師村師丙祥投資30余萬元購置苗木建設圍村林;鮑占村鮑剛栓發動本村經濟人士捐資整治村內坑塘、建設鮑占游園;河自村王同科回鄉創辦了雨具車間……

  “目前有57家企業在武丘注冊,大部分是回歸人士創辦的。今年第一季度,我們實現了稅收‘開門紅’,從年稅收300多萬到季稅收近千萬的跨越式提升。”程建華告訴筆者,為給基層引來更多“金鳳凰”,鄉黨委政府制定可支持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和回歸的優惠政策,實施在外人才返鄉創業行動、招聘鄉村產業振興合伙人、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暢通各界人士報效鄉梓渠道、創新鄉土人才培育機制,通過獎勵激發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建設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因地制宜,“無中生有”的產業要勇氣更要智慧

  南嘴村支書張鋼建也是在“回歸工程”中回到武丘的外地企業家。他告訴筆者,目前村里正在洽談一個加工飼料廠項目,當下要解決基礎設施問題。為了這個,他也是在四處籌措經費。

  沿著向日葵盛開的道路,筆者來到南嘴村。墊臺建房、紅磚灰瓦、雙坡屋頂……豫北灘區民居在街道上錯落排開,每間房上粉刷一個字,連貫起一句話:不問來路,但有歸途。

  村民師素林正在房前花臺澆灌種植的蔬菜。從長垣縣的工廠退休回鄉的她,見證著老家點滴變化。“以前村里沒啥人,現在修路、鋪管道、蓋房子,村里人干活一天可以拿到一百多元,不少外地人都來打工了。”她說。

  同樣,在紅門村,廢棄的院落分別被改造為停車場和游園,村莊建設項目正火熱進行。

  武丘鄉黨委委員王子坤告訴筆者,為了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盤活發展空間,武丘深化了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我們委托河南大學、河南省改革發展研究院實施村級規劃編制工作,已完成14個村規劃編制,其他村正在進行。宅基地面積超過本村平均面積的農戶,需向村內繳納超占面積使用費;對退出的宅基地進行拆舊復耕,達到復耕條件標準且通過驗收的,縣里按照一畝10萬元的標準收購,收益歸村集體經濟所有。

  截至目前,該鄉已收取有償使用費 2678 宗,金額 104.26 萬元,騰退303 宗,面積 173.07 畝;15個村集體收入超過5萬元,5個村達到10萬元,9個村開展了集體經濟增收項目。

  作為典型傳統農業鄉,產業發展是武丘發展的短板。隨著土地改革為產業發展掃除障礙、增加勢能,武桑路北側創業園正式啟動,一個個因地制宜的項目即將落地。利用其原料、勞動力、技術等優勢,可解決500個就業崗位的制衣車間、占地10余畝的河自黑麥車間、規模化運營的掛面車間、年創收達400萬元以上的萬鑫牧業肉兔養殖項目陸續投入建設。這些項目不僅與貧困戶簽訂了到戶增收協議,而且通過融資、租賃等形式,助力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

  “下一步,我們準備以村為單位發展鄉村旅游。依據不同發展定位,前師、紅門、南嘴村將分別以水系建設、二賢文化、民宿農家樂等形式帶動旅游產業發展和鄉村基礎建設,互為依托,融入長垣縣全域旅游規劃之中,形成天然文巖渠沿線亮點旅游點位。”程建華說。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