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融入世界舞臺的中國土豆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呂珂昕 字號:【

  長圓、橢圓、扁圓,造型多變;黃皮、紅皮、黑皮,色彩繽紛。雖然模樣并不出眾,卻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它就是馬鈴薯。

  6月27日—28日,2019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以下簡稱“薯博會”)在北京成功舉辦。至此,這一由中國國際貿促會農業行業分會、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主辦的薯業專業化、國際化盛會已經走過十年。以“讓世界聽到中國薯業聲音”為主題,第十屆薯博會為中外企業交流合作搭建優勢平臺,引導中國薯企參與全球產業價值鏈,帶動國內薯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好土豆想帶回去嘗嘗

  假如世界沒有馬鈴薯會怎么樣?假如世界沒有中國馬鈴薯又會怎么樣?

  目前,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的薯類種植和生產國。數據顯示,我國主要薯類作物年種植面積超過1.5億畝,占全國可用耕地8%左右。其中,馬鈴薯、甘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在第十屆薯博會上,國際馬鈴薯中心(CIP)攜手薯博會,共同舉辦了“假如世界沒有中國馬鈴薯”活動。該活動是CIP在全球范圍內發起“假如世界沒有馬鈴薯”宣傳推廣計劃中的重要一環,美國、秘魯、愛爾蘭等30多個國家已參與該計劃并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推廣活動。這一活動在中國本土舉行,意味著中國馬鈴薯產業已經全方位融入國際舞臺。

  馬克·德·博福特是CIP“假如世界沒有馬鈴薯”項目的總負責人,同時他還是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國際馬鈴薯中心展園的設計者。他表示,中國在薯業發展上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生產力一直在提高。

  在湖北恩施展臺,國內外參展觀眾紛紛駐足,只為能夠品嘗一口由恩施硒土豆制成的粉條。來自荷蘭的約斯特·洛維斯是一名從事馬鈴薯種薯研發的工程師,這次展會主要想看看中國的馬鈴薯品種。他認為,恩施硒土豆很特別,做出來的馬鈴薯粉條味道很不錯,打算買回去好好研究一下。

  “這款馬鈴薯全粉做出來的粉條是我們的最新產品,市場反響不錯,薯博會期間也收到了不少意向訂單。”恩施自治州馬鈴薯產業發展局負責人于斌武介紹,恩施是著名的硒都,自然條件優越,種植出來的土豆軟糯香甜、硒含量高。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馬鈴薯產量近1億萬噸,消費總量也達到近5000萬噸。“無論是從產量還是消費量看,中國馬鈴薯產業都在世界上占據了重要地位。同時,中國的馬鈴薯產業扶貧也給各國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國際馬鈴薯中心主任魏蓓娜說。

  傳統強國也來學習

  秘魯是馬鈴薯發源地的中心,馬鈴薯栽培歷史悠久。秘魯也是我國種薯合作方面的重要伙伴,是中國馬鈴薯種質資源引進的來源地之一。秘魯農業及灌溉部部長法比奧拉·穆尼奧斯親自率團參加此次薯博會,她談到,秘魯和中國的農業合作一直非常牢靠,兩國農業貿易往來不斷。秘魯薯業雖然發展較早,有著深厚的馬鈴薯文化,但當前仍然面臨很多挑戰,如產量和技術上的挑戰。此次薯博會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兩國可以進一步深入討論薯業方面的合作。“我在展會上看到了很多中國的技術成果、設備和馬鈴薯產品,秘魯有很多地方需要向中國學習,中國也可以更多了解秘魯的馬鈴薯文化。”

  走進薯博會展廳,橘白相接、時尚簡潔的荷蘭展臺一下子就能抓住參觀者的眼光。作為歐洲馬鈴薯生產強國、中國薯業重要合作伙伴,荷蘭再次擔任薯博會的主賓國。

  “荷蘭在中國薯業市場已經耕耘15年了,我們在種薯、種植、機械、加工以及如何處理生產和自然保護上都有合作。這次我們一共來了7家企業,所涉領域覆蓋了整個產業鏈。他們中大部分都跟中國企業已經有合作。”荷蘭農業協會執行總監InaEnting介紹,薯博會非常專業,展商和專業觀眾對接高效,來參展的企業表示收獲很多。

  BROKEMA是荷蘭一家生產傳送帶以及配件的農業食品機械公司。薯博會期間,公司展臺前的洽談詢問者接連不斷。公司技術工程師哈曼·范沃德第一次參加薯博會,他說,通過參加展會,了解到很多中國企業的發展非常迅速,這是一件好事,讓他們都有危機感,可以促進各國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和科技含量。

  為世界薯業貢獻“中國智慧”

  薯類是全球10多億人的共同食物,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廣泛種植。

  在希森薯業展臺的一角,光滑圓潤的希森6號馬鈴薯吸引了不少專家、展商的觀摩。這個單季畝產可達9.58噸的馬鈴薯品種不僅享譽國內,也已經走出國門,造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16年,我們響應倡議走進哈薩克斯坦。經過幾年的測試,希森6號表現出色,產量遠遠高于當地品種。當地專家和農戶非常認可,希森6號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就在哈薩克斯坦完成了原本需要5年的該國農業部推廣認證。”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總監李化明說。

  在業內深耕近20年,希森薯業對國際平臺和國際資源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理解。“我們是國內最早引進荷蘭等國設備的企業,很快就實現了生產的全機械化。現在,不僅我們自主知識產權品種的種薯‘走了出去’,配套的高效栽培技術及機械設備也實現了‘走出去’。”李化明說。

  有著馬鈴薯農機行業“隱形冠軍”之稱的青島洪珠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同樣亮相薯博會,機身標志性的大紅色奪人眼球。當前,“洪珠機械”幾乎覆蓋全國各個省區市,并遠銷中東歐、非洲、東南亞等地。“中國薯類農機裝備水平提升較快,尤其我國各地地形復雜,生長條件差異較大,中國薯類田間設備研發經受了不同考驗,同樣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們有實力為更多國家的薯類生產者提供滿意的機械設備和技術服務。”公司總經理吳洪珠說。

  同樣,因為美味的薯條產品而受到參展觀眾熱捧的雪川農業集團,也得益于“引進來”和“走出去”。多年來,雪川集團著眼于育種研發和市場消費兩端,構建起了“育、繁、推、儲、加、銷”的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其中育種研發是核心競爭力,據集團董事長王登社介紹,雪川先后從國內外引進和收集馬鈴薯品種資源近百個,目前已經選育出30多個“雪育”系列馬鈴薯新品種及品系,產品不僅在國內廣受歡迎,還銷往東南亞國家。

  “國外馬鈴薯產業優勢突出,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合作的地方。同時,中國馬鈴薯產業潛力巨大,也受到了國外企業的高度關注。”王登社說,在對外開放政策的引導下,實現優勢互補,融入全球馬鈴薯產業的價值鏈,是中國馬鈴薯產業的必然選擇。

  “馬鈴薯產業在變強,中國馬鈴薯企業也在崛起,他們有信心‘走出去’。”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主任張陸彪說,當前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要做的就是搭建平臺、構建網絡,讓企業能夠在更便利的條件下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薯博會十年歷程,正是中國薯業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的過程。未來,相信隨著產業的蓬勃發展,中國薯業將在世界舞臺上響亮發聲,為全球實現零饑餓和減貧增收做出重要貢獻。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