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黃海岸邊的山東省日照市,與韓國寶城、日本靜岡并稱“世界三大海岸綠茶城市”。
“香氣高、滋味濃,葉片厚、耐沖泡,黃綠湯、板栗香……日照既是世界海岸綠茶的優勢產區,也是我國緯度最高、面積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因此,全面擦亮日照綠茶品牌,我們要打響‘世界海茶之城’和‘北方綠茶之都’兩張王牌。”日照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徐桂華言語鏗鏘地說。
這一設想,已轉變為日照茶人擔當作為、狠抓落實的具體行動,綠色生態鑄魂、質量管控為基、科技支撐為要、助農增收為本……日前,在日照綠茶產區,筆者深切感到,一葉香茗在日照已然滿目蔥蘢,成了響當當的綠色產業、生態產業、富民產業。
“好生態+嚴監管”筑牢品質底座
欲尋碧玉枝,且向山中行。汽車在婉轉山路中行使約半小時,終于來到了目的地——地處嵐山區碑廓鎮幽爾崮山深處的瀏園春生態茶園。“十多年前,這片林子失了火,我們兄弟倆就承包了這片近2000畝的荒山,開始種茶。如今,靠著優質的生態環境和嚴格的種植標準,咱們的有機茶已通過加拿大、美國、日本和歐盟的有機認證和山東首張茶葉出口備案許可,優質春茶售價高達4800元/斤,且供不應求。”茶園主人劉波說。
林中種茶、松間種茶、全程施用有機肥……如瀏園春茶園一般,日照已有幾百處規模化優質茶生產基地,分布在這片海岸山脈中。這在徐桂華看來,正是日照綠茶最大的競爭優勢、最深的品牌底氣。“好生態是產好茶的基礎,嚴監管是產好茶的關鍵,日照要嚴格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放大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筑牢優質綠茶的發展底座。”徐桂華說。
近年來,為全面保障、提升茶葉質量安全水平,日照市創造性推出了一項重頭舉措:從源頭抓起,以農藥、化肥等農資為切入點,在全市范圍內對茶葉生產基地的綠色防控物品實行統一采購和免費發放。2017年以來,日照依托茶產業扶持項目專項資金,在全市茶園實現了綠色防控全覆蓋,示范區茶園化學農藥實現零使用,有機肥使用率達90%以上,示范區比非示范區平均畝效益高出15%?20%。
“茶園采用綠色防控后,龍頭企業和茶葉專業合作社在各種形式的例行監督檢測中,樣品抽檢合格率均達到100%,全市茶葉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日照優質綠茶底氣十足。”徐桂華說。
“科技化+標準化”插上騰飛翅膀
在1000平方米的全智能日光溫室大棚內,嫩綠的茶苗正茁壯成長,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自動記錄著大棚內的溫濕度、光照、灌溉系數、養分利用等數據……這是筆者在日照市茶葉科學研究所種質資源圃內見到的景象。
在東港區瀚林春茶博園,筆者看到,在這片占地300多畝的茶園中,每塊小茶園四周都栽種著松柏、枇杷等樹種,既營造了美麗茶園景觀,并由此形成了一方小氣候。這種規劃模式,可利用植物之間相生相克的化感效應,有效提高防風治蟲效果。
“物聯網管控、林茶共生、增施有機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都是日照近年來推廣的優質綠茶生產先進技術。”徐桂華說,“今年年初,日照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做大做強茶產業的實施意見》,明確以‘科技化+標準化’推廣為核心,通過實施品質提升、科技興茶、標準引領、品牌保護、產業鏈培育五大工程,大力推進日照市茶產業發展,為日照綠茶品牌發展插上騰飛翅膀。”
近年來,日照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中茶所“北方茶葉研究中心”,并將我國茶業界唯一的院士陳宗懋研究員作為高層次智力人才引入。在合作共建之下,以日照市茶科所為技術龍頭先后承擔國家和山東省、市科技攻關20余項,自選課題100余項,獲得山東省、市科學技術獎70余項。成功實施了山東省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北方茶樹抗寒良種選育及產業化開發”項目。目前,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已收集茶樹單株900余株,篩選出抗寒良種品系5個。
“圍繞日照綠茶品質提升而取得的一系列科技研發成果,已在日照轉化落地成為一整套標準化栽培技術,全市發布實施省級地方茶葉標準3項。同時,通過建立的以市茶葉技術推廣中心為主導,有各類科技推廣組織、科研院所和規模化生產服務主體共同參與的‘一主多元’推廣體系,迅速落地到全市茶葉生產的每一個環節中。”市茶葉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郭常青說。
“基地化+品牌化”放大富民效應
這幾年,依托優質茶葉生產基地建設,日照的嵐山區巨峰鎮、莒縣夏莊鎮等,先后成為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東港區后村鎮成為山東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我鎮現有茶園6.8萬畝,干毛茶年產值達10.8億元,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級特色小鎮,集中打造的百里綠茶長廊,也成了山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巨峰鎮負責人說。
目前,日照已建成省、市級標準化生產基地45處;通過“三品一標”認證的茶葉品牌156個;通過SC認證的茶葉企業121家。東港區被授予“國家級有機綠茶標準化示范區”,嵐山區獲“國家級無公害綠茶標準化示范區”“全國特色產茶縣”和“中國名茶之鄉”稱號。
據郭常青介紹,依靠生態化、科技化、標準化、基地化發展,“日照綠茶”品牌化之路收獲滿滿:被原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為證明商標,被原國家質監總局批準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被農業農村部批準登記為農產品地理標志;2016年獲“山東省首批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7年獲“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在歷屆全國名優茶評比中獲“中茶杯”金獎2個、銀獎7個、特等獎23個、一等獎130個。據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2019品牌價值評價,“日照綠茶”位居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百強第51位。
“日照綠茶剛剛參展了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7月份,我市舉辦首屆日照國際茶葉博覽會,9月份還將舉辦國際茶業科技與文化學術研討會。”郭常青說。
這一系列響鼓重槌式舉措,均已轉化為日照茶農的切實收入。日照茶園總面積達27.8萬畝,茶葉從業人員30多萬人,總產值30多億元;茶園平均畝產值達8500元,部分茶園畝收入突破2.5萬元。根據規劃,到2020年,日照茶園面積將發展到30萬畝,采摘面積達25萬畝,將分別占山東省茶園總面積的60%和70%。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