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于市取宜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姜玉桂 字號:【

  農業文化遺產,在普羅大眾眼里,多半還是個新鮮事。這也正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本世紀初才由聯合國發起。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農業部正式啟動是2012年。對筆者而言,這也是一項新事物。前不久,筆者頭一次走進農業文化遺產地,不僅近距離感受到活的古老農耕文化,也品嘗了風味別致的農業文化遺產地優質農產品——農遺良品。

  作為農業文明古國,我國的農耕文化博大精深,西北師范大學彭金山教授曾將其內涵概括為八個字:“應時、取宜、守則、和諧”。顯然,時至今日,這些理念仍未過時。中國農業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長盛不衰,很大程度也是得益于這些思想理念的指導。

  幾天參觀下來,筆者卻感覺到,這些理念,不論是體現在博物館里的文物上,還是書寫在古籍的文字里,抑或是從農業文化遺產地來看,都有它的時代局限性。

  在我國漫長的農耕歷史當中,因生產力所限,解決溫飽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無論是強調“應時”“取宜”“守則”,還是倡導“和諧”,都是為了實現可持續地解決生計問題,因而也必然注定是以生產為導向,或者說,局限于指導相對孤立的農業生產。

  而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農業產生在自給自足之外,更多的是為了交換。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深入的當下,農產品總量不足已經成為歷史,供給結構性過剩已經出現,要想實現農產品從商品到貨幣的驚險一躍,就尤其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我們在傳承傳統農耕文化所蘊含的理念時,就應與時俱進。

  就“取宜”而言,我國傳統農業強調的是要因時、因地、因物制宜,農業生產必須衡量什么時節、哪塊土地適合何種作物,但也往往局限于此。而在面對局部農產品滯銷、豐產不豐收等現象頻發時,強調因市制宜、于市取宜就顯得格外重要。

  筆者所到的幾處農業文化遺產地,毫無例外,都面臨著傳統品種、傳統技藝逐漸式微,品牌開發不足的問題。一提到農遺地的傳統品種,當地有關部門的同志往往就會搖頭,“味道、品質都很好,就是產量低,農民都不愿意種(養)”。

  這當然有發展的階段性問題,也有市場培育不足、產銷對接不暢等客觀原因,但更多反映出的,是一個理念的問題。農業文化遺產地的優質農產品普遍規模不大、工業化程度不高,從生產角度而言,這是它們的天然劣勢,但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這恰恰是它們的天生麗質。小規模的產量、難以復制的自然環境、獨特的風味品質、深厚的文化內涵,每一項都契合需求升級、消費個性化的發展趨勢,都是實現農業高效益的保障。

  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一定能夠看到農遺良品的廣闊前景。我也相信,農遺良品小而美、小而精的符號形象,一定會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來。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