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解碼中寧枸杞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郭奔勝 段世文 李函林 字號:【

  從黃沙滿地到綠樹成蔭,小小枸杞從一顆“無名小卒”成長為中國馳名商標、地理標志產品,訴說著賀蘭山下、黃河兩岸古老灌區的寧夏大地上脫貧富民的動人故事。

  枸杞紅了 荒地綠了 百姓富了

  山上的枸杞紅了,寧夏的黃土綠了。

  地處寧夏、內蒙古、甘肅交界地帶的璽贊生態枸杞莊園,是寧夏中衛市中寧縣知名的枸杞生產基地。萬畝整齊有序的枸杞園在藍天白云下鋪開,漫山遍野的枸杞樹上掛滿嬌艷欲滴的紅枸杞。

  7月初,這是一年當中最忙碌的季節。

  莊園里人頭攢動,三兩成群的采摘工人正挎著籃子伸手采摘鮮枸杞。“你能想象這里曾是一片荒灘嗎?”莊園負責人高貴武說。

  看著筆者的遲疑,他講道,回想最早來這里開荒時的場景,環境艱苦,不通電,不通水,不通車,沒有任何生活設施。“2013年底建設時天寒地凍,沒有基礎設施,臨時搭的3頂帳篷就是我們的家和辦公室,冬天睡在帳篷里大風刮得呼呼響。大家沒日沒夜地搶工,為來年4月的種植做準備。”

  從公務員隊伍“下海”成為“生產隊長”,再到莊園的董事長,臉曬得黑黝黝的高貴武常年扎根在田間地頭。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寧人,他對枸杞有著濃厚的感情,“選擇在這里種枸杞,就是想做純正、安全、健康的生態原產地莊園枸杞,實現中寧枸杞產業的振興與發展和情系家鄉的那份情懷”,他道出了“初心”。

  憑著這股吃苦耐勞的拼搏精神,2014年春天,荒蕪的土地上種下了45萬株枸杞苗,九成都活了下來。如今,這里已成為寧夏名列前茅的標準化莊園枸杞生產基地。

  “為保存耕作層土壤,這里從建設初期就一改過去大幅度平田整地、高密度種植、粗放加工等傳統枸杞生產方式,最大程度保留了原來的地形地貌”,高貴武說,莊園采用標準化種植模式,保持枸杞樹株距行距的標準統一,每畝地控制定值220棵樹,既有利于機械耕作又保證充足的土壤面積和良好的通風光照條件。筆者隨手摘下幾粒枸杞鮮果細細品嘗,口感香甜綿軟。“中寧枸杞具有多糖含量高、吸濕率和鉛含量低的特點,這也是中寧枸杞品質優良的關鍵因素之一。”他說。

  在生產基地,枸杞從采摘到清潔加工和產品制成,正在越來越多采用綠色、智能、環保的生產流程,這已經成為寧夏枸杞產業的縮影。

  ——全部使用太陽能和電能,保障枸杞生產加工和員工生活的能源供應。

  ——干凈密封的環境中制干,經過智能化除雜、分級、色選,實現優化增值。

  ——藥品級的潔凈生產車間,旋風除塵、靜電毛發分離、金屬探測,紫外線殺菌,工人穿防塵服在電腦前操作,機器完成智能包裝。

  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生產模式,使這個生產基地在5年之間迅速發展成為中寧枸杞六大核心產區之一。“這里靠近紅寺堡,是生態移民異地扶貧集中安置區。看起來不起眼的枸杞,卻幫助當地很多人脫了貧。”高貴武向筆者算了筆賬,采摘期務工人員一年可掙一萬多元,全年務工人員一年可掙4萬多元,一個生產基地每年可為貧困群眾創收近2000萬元。

  從沙土橫陳的不毛之地,到連片萬畝的枸杞種植基地,由于枸杞樹耐鹽堿,因此枸杞林不僅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聚寶盆”,還幫助當地改善了生態環境。

  枸杞產業已成為寧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寧夏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徐慶林說,寧夏已有近60萬人從事這一產業,擁有百萬畝的枸杞種植面積。截至2018年底,枸杞年產量14萬噸,綜合產值130億元,是全國枸杞產業基礎最好、生產要素最全、品牌優勢最突出的核心產區。

  “紅色名片”點亮“金字招牌”

  據了解,我國栽種枸杞已有約4000年的文化傳承史和600余年的人工栽培史,《詩經·小雅》中就有“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的詩句。

  作為枸杞的發源地和核心產區,中寧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枸杞之鄉”。獨特的自然地理稟賦, 使得這里享有“天下枸杞出寧夏,中寧枸杞甲天下”之美譽。目前,中寧枸杞區域品牌價值已升至172.88億元,實現年綜合產值73.7億元。

  中寧縣枸杞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孟躍軍是地道的西北人,談起枸杞來滔滔不絕: “枸杞是中寧的富民產業、地域符號、文化象征,是中寧面向世界的一張‘紅色’名片。”

  孟躍軍介紹,中寧枸杞產業發展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在全國最早實行深加工、最早拿到歐美訂單,并且最早擁有標準化種植基地和全國銷售網絡。

  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中寧縣枸杞產業的發展。中寧縣一些種植大戶看準了商機,將農民閑置的土地流轉,通過規模化、機械化種植,成為勇于吃螃蟹的人。“村里有人流轉幾十畝地種枸杞,年利潤幾十萬,一大批人因為枸杞蓋起了樓房,供子女上學讀書。”孟躍軍對此津津樂道。

  一邊是引入知名枸杞企業,以產業帶脫貧,一邊是促進居民在枸杞生產基地務工增收,土地流轉的穩定收入和務工的雙份收入讓村民收入有了保障,枸杞成了寧夏名副其實的“脫貧果”和“致富果”。徐慶林介紹,寧夏枸杞產業正朝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快速發展,規模化種植水平已超過53.7%。

  枸杞產業發展提質增效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2018年夏天,中寧縣連續下大雨,造成枸杞大量減產,市場收購價格持續下跌,利潤很低,導致一些農民不敢種、無法增收。孟躍軍說,枸杞并不是旱澇保收的農作物,受自然條件影響,不確定性很大。

  為此中寧制定出臺了《中寧枸杞產業整合發展方案》,“其中向散戶收購的最低指導價提高到24元/斤,比往年每公斤平均價格提高8元,保證了種植戶的利益,”孟躍軍說。不僅如此,中寧縣還推出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訂單生產模式,通過抱團發展,統一標準種植、統一標準加工、統一指導價銷售,解決一家一戶傳統種植問題,實現優質優價和農民增收。

  為了提升枸杞品質和出口競爭力,多年來寧夏一直努力推動枸杞質量安全標準建設。寧夏枸杞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齊偉說,質量安全是寧夏枸杞轉型發展、提檔升級的關鍵環節,寧夏將從源頭上著力培育壯大一批管理規范、水平較高的專業化服務組織,釋放市場活力。

  “作為全區和全國的枸杞核心示范區,中寧縣始終堅持打造精品,充分挖掘中寧枸杞的道地性、稀缺性,未來將全面提升生產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重點開拓中高端市場,推進深加工精細化發展,打造產品品牌和推進質量建設。”中寧縣副縣長范永偉說。

  向高端產業鏈邁進:“小紅果”大未來

  “寧夏最有名的是枸杞,最難做強做優的也是枸杞。”孟躍軍感慨道。盡管寧夏枸杞品質優異聞名遐邇,但受限于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研發水平,寧夏枸杞產業一度停留在銷售干果的初級加工階段,產品轉化率較低,只有枸杞飲料、枸杞芽茶等為數不多的初級產品。“好原料賣不出好價格,好原料造不出好產品”成為寧夏枸杞產業之痛。

  齊偉認為,作為中國藥食同源的道地藥材,枸杞在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的形勢下,保健作用和產業價值還遠未釋放,未來有很大發展空間。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必須加強科技支撐,提高產品附加值,充分發揮寧夏枸杞的品牌疊加效應。

  “精深加工是帶動枸杞產業發展的突破口”。齊偉說,針對科研創新技術研發動能不足的短板,寧夏出臺了一系列財政、金融等相關配套政策,制定了全國首個促進枸杞產業發展的地方法規,通過引進高科技企業、對接科研院所、構建科研開發平臺,開展枸杞功效機理及提取工藝研究,研發功能性食品、飲品、保健品等創新產品,寧夏枸杞走上了一條創新的轉型升級之路。

  枸杞啤酒、枸杞面膜、枸杞口服液……一系列新產品和枸杞糖肽、枸杞特膳、枸杞黃酮、花青素等功能性產品產業化讓枸杞產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孟躍軍說,過去1斤枸杞干果只能賣幾十元,現在1瓶50毫升的枸杞口服液可以賣到50元,1盒5片裝的枸杞面膜賣到100多元,而且訂單很多不愁銷路。通過創新研發與工業化規模生產雙管齊下,寧夏枸杞加工品的形態和類別大大豐富,產業鏈得到延長,價值鏈得到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市場經濟效益。

  不僅如此,中寧縣還積極探索電商發展,鼓勵農民從傳統銷售向電商轉型,引進快遞物流企業和電商企業入駐,建成了寧夏首個電子商務孵化中心、電商倉儲配送分撥中心,O2O線下體驗館,讓群眾借助互聯網優勢搭上增收致富的快車。

  電子商務已成為中寧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現在物流倉儲中心每天處理包裹7000件至2萬件,”孟躍軍說,“去年中寧枸杞網絡銷售額首次高于實體店,枸杞及其加工品線上交易額達12.9億元,3年翻了2倍多。”同時,在枸杞產業的帶動下,一大批特色果品產業實現銷量高速增長。枸杞花蜜、枸杞芽茶、紅棗、蘋果等都成為網上熱賣土特產。

  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枸杞產業寄托了寧夏人的夢想。隨著寧夏枸杞產業邁開了高質量發展步伐,一顆顆紅彤彤的枸杞寫滿了發展的時代印記。“未來將著力打造集研發、種植、加工、營銷、文化、生態于一體的現代枸杞全產業鏈”。齊偉說。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