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祖國南疆的廣西,是我國水牛飼養量最大的省(區),牛多、草多、水光熱條件好,甘蔗秸稈飼料多,品改早、規模大、品種多、技術尖。正是由于這么多優越條件,廣西奶水牛產業做得風生水起。
對此,廣西華胥水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宏濤深有感觸:“近年來,廣西高度重視發展奶水牛產業,出臺扶持政策、安排專項經費,有力推動了奶水牛產業高質量發展。華胥不僅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華胥公司是如何助推奶水牛產業發展的?近日,筆者踏上八桂大地,對華胥公司的富民實踐進行探訪。
引進種牛新品種
水牛遍及全球各大洲,分布在世界40多個國家,是家畜中生產用途最廣的一種畜種。按用途分,水??煞譃橐塾?、奶用和肉用三種;按類型分,有河流型和沼澤型水牛。最著名的河流型水牛品種主要有:印度摩拉水牛、巴基斯坦尼里-拉菲水牛和意大利的地中海水牛,可同時作奶用和肉用。
那么我國奶水牛發展情況如何呢?我國飼養水牛歷史悠久,已有7000多年歷史。我國水牛品種為沼澤型水牛,主要用作役畜,對推動農業生產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水牛已經基本不用作役力,各省(市、區)水牛存欄量明顯下降。
據統計,我國現有水牛存欄2000多萬頭(其中能繁母牛1300萬多頭,雜交母水牛12萬多頭),居世界第三位,占全國養??倲档?/5,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廣東、湖北、浙江等黃河以南的18個省(市、區)。
為了改良我國本地水牛品種,提高其產奶性能,我國于1957年和1974年分別從印度和巴基斯坦引進水牛品種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
廣西本地水牛經過雜交改良,一代雜交、二代雜交水牛年產奶量分別達1噸、1.3噸以上,三元雜交水牛產奶量可達1.5噸,高的可達3噸以上。目前,雜交奶水牛已成為南方地區高檔奶源主導品種。
但由于引進的水牛品種經過長年的利用和雜交改良,在管理上出現系譜不全、缺乏等問題,又因為一直不能得到外部新鮮血緣補充更新,導致近親繁殖嚴重、種質退化嚴重、雜交改良效果下降,制約了奶水牛產業的競爭力。
“種源退化是問題也是商機。”趙宏濤分析說,一個人想要獲得商機,就必須具備發現問題的能力,商機的本質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隨后,趙宏濤便帶著問題找專家把脈,最后得到的良方是:引進新品種。
2010年,華胥獲得意大利奶用水牛遺傳資源在我國17省的獨家總代理權;2011年,華胥引進意大利奶用水牛凍精2.2萬支;2012年,華胥在廣西東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牛場和合浦縣石灣鎮沙朗村進行雜交改良中試。2013年12月,完成雜交改良中試成果驗收;2014年,經原農業部批準,國家遺傳資源專家委員會評審,華胥引進意大利奶用水牛種牛59頭,其中10頭公牛,49頭母牛;2018年8月,華胥獲得原廣西農業廳核發的《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截至今年6月,華胥自主繁育純種意大利奶用水牛127頭(公牛62頭,母牛65頭),其中在農業農村部注冊良種種公牛19頭,生產合格凍精20.8萬支。
雜交改良收益提升
2014年,59頭地中海奶用水牛種牛漂洋過海,由空中貨運巨無霸波音747-400運抵廣州白云機場。經過檢疫隔離確認健康后,它們被運到廣西南寧“定居”。
“定居”廣西是否“水土不服”?趙宏濤表示,地中海水牛原產地意大利,其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引入地廣西,地處中、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氣候溫暖、熱量豐富、降水豐沛等氣候特點。在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廣西畜禽品種改良站、廣西水牛研究所等技術推廣和科研機構的支持下,華胥對地中海水牛雜交后代的生長發育前期階段的有關數據進行測定,測定結果表明地中海水牛雜交后代不僅能夠適應廣西的氣候條件,而且還表現出良好的生長性能,比如出生個體大、生長速度快、性成熟早、產奶量高等。
筆者在位于南寧的意大利奶用水牛核心育種場看到,雜交水牛的體型比普通牛顯得健碩,每頭牛的耳朵上都掛有兩個號碼牌,那是它們的“身份編號”。每頭牛的父母、年紀、體重、產奶量、去向等信息,都被錄入大數據庫。
“廣西是國內最早開展水牛雜交改良的省(區)之一,利用雜交水牛生產優質水牛奶已形成一定規模,是廣西的特色產業。但從產業化角度看,還存在奶水牛存欄量不足和單產偏低的問題,引入優質種源、加快擴繁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這次引進奶用水牛種牛,將有助于提升廣西水牛雜交改良水平。”趙宏濤說。
優質種源有了,關鍵是如何大力推廣。
說起新種源的推廣,廣西有一定優勢。由于廣西開展水牛品種改良工作早,已建成了比較完善的雜交改良技術推廣服務網絡,形成了省級(區)—市—縣—鄉—村雜交改良推廣體系。同時,各地水牛品改片區還有農戶專門飼養用于本交的種公牛,形成凍配+本交“兩條腿”走路的局面。
借助完善的品改服務網絡,華胥與政府部門、專家學者以及科研單位緊密合作,因地制宜推動訂單雜交改良示范,目前已在柳州市柳城縣和來賓市興賓區有序推進,并與當地養殖戶簽訂訂單雜交改良合同。在此基礎上,華胥還在南寧市上林縣、欽州市欽北區等6個縣(區)開展地中海奶水牛雜交改良工作。
“以前,我一直養殖本地水牛,用于犁田和拉貨,后來鄉鎮品改員幫助我家的母水牛做人工授精。從配種到牛崽出生一共300多天,生出的牛崽是母的,毛色是褐色的,有80多斤重!”柳城縣寨隆鎮寨窯村覃善龍說,“村里人看到這個牛崽,都說不得了,以前從沒見過這么大的牛崽。后來我就把它留下來飼養,長得很快,比同齡的本地牛要高很多,身子也長一些。等它長到兩歲半發情后,這次品改員用的是地中海水牛凍精配種的,生出來的母牛崽比它母親剛出生時還要大。品改員說,這頭牛是三元雜交,效果會更好,收益會更高。”
“我們縣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推廣使用地中海水牛凍精改良,到2015年上半年陸續有牛崽產出。地中海的雜交二代母牛初情期稍早,20個月就發情了,配上種到售賣僅6個月時間,農戶一共飼養26個月,一頭牛就可以賣到3萬元左右。”合浦縣牛人工授精技術員陳家坤說,“由于養殖戶是農村散養的,不付什么飼料成本,效益很可觀,平均每頭牛飼養一個月就可收入1000元。所以,合浦縣養水牛的農戶基本都使用地中海水牛來做雜交改良。”
經過雜交改良,奶水牛養殖場(戶)的收益得到大幅提升。那么,廣西飼養的水牛如果都采用地中海水牛雜交改良,將會有多大的預期收益?廣西畜禽品種改良站負責人算了一筆大賬:目前廣西飼養的水牛存欄在130萬頭,估計能繁母牛在45萬頭左右,摩拉和尼里-拉菲雜交母牛(一代和二代)在8萬頭左右。如果都采用雜交改良,據初步估算:雜交一代的母牛就有37萬頭,產崽率按98%計算,就有36.62萬頭,每頭按利潤6000元計,就可以增收21.97億元;摩拉和尼里-拉菲雜交母牛在8萬頭,產崽率按98%計算,就有7.84萬頭,每頭按利潤1萬元計,就可以增收7.84億元。兩者相加,即可增收利潤近30億元。
應對挑戰推動產業發展
專家表示,地中海水牛是世界著名的高產奶水牛品種,它們的產奶量、乳蛋白、乳脂等方面指標都很高,與黑白花奶牛的奶脂含量3.5%—4%相比,地中海奶水牛奶脂的含量高達10%—12%。在意大利,水牛奶價格是普通牛奶的4倍。
華胥在引進優質種源的同時,還有配套先進的加工方法:將生奶加熱到72℃—85℃之間持續15分鐘,有效殺死致病微生物,保留原有的營養成分及有益菌群,巴氏消毒法是華胥一直堅持使用的加工方法。多年來,華胥奶水牛養殖場新建專業飼養廠房、聘請國內一流專家定期把脈,將飼養、加工、銷售緊密結合,形成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2016年12月17日,由華胥打造的廣西首個進口奶水牛乳制品店吧正式開張,從牧場直供新鮮水牛奶,并制成水牛奶酪、巴氏鮮奶、低溫酸奶、雙皮奶等奶制品。廣西水牛研究所有關專家表示,這意味著南寧市民可以喝到高質量的水牛奶了,也為國家破解“北奶南調”困局提供了一個解題思路。
不過,筆者也從市場上了解到,目前水牛奶大部分都加工為巴氏消毒奶、酸奶等,與其他牛奶市場定位并無明顯差異,品牌認可度不及伊利、蒙牛等大品牌,導致市場占有率不高、競爭力不足、利潤偏低,直接傳導到鮮奶生產環節的結果是不能有效提高收奶價格,調動不起養殖場(戶)飼養奶水牛的積極性。
“水牛奶的特點是鮮奶質量高但單產低,生產高端產品賺取高附加值,是避開與其他牛奶同質競爭的必由之路。”趙宏濤認為,企業要加大對奶酪、嬰幼兒奶粉等高端產品的研發,政府可扶持企業開發高附加值乳制產品,培育和發展名牌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讓養殖場(戶)共享發展紅利。
華胥是一個縮影。從調查情況看,廣西奶水牛產業是一項潛力巨大的特色產業,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已具有做大做強的科技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當前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優質種源推廣力度有待加強、高附加值高競爭力乳制品缺乏、產業科技支撐體系仍需加強等。
趙宏濤建議,政府應加強對3個純種乳用水牛品種種公牛站和核心育種場的扶持,開展水牛種公牛后裔測定工作,培育出更多生產性能優秀的種公牛,保證全國對奶水牛凍精質量的要求。盡快將意大利奶用水牛種質資源納入廣西奶水牛種源供應體系,將優良品種推廣到更多養殖場(戶),造福壯鄉百姓。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