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嶺”是邢襄大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金名片”。經過十幾年堅實的發展,綠嶺公司已成為我國唯一一家集優質薄皮核桃品種研發、繁育、種植、深加工、銷售、生態旅游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走在改善生態環境、帶領群眾致富的前列。
開發荒山發展核桃種植
1999年,綠嶺公司積極響應“開發荒山,再造臨城秀美山川”號召,承包了3000畝荒山準備種植果樹。但眼前的荒山干旱缺水、地表以下全是大大小小的卵石、膠泥,就連茅草和荊棘都長不好,遑論果樹。面對諸多難題,綠嶺公司沒有輕言放棄,針對荒山實際情況開創性地提出了“開溝換土”模式:在崗上挖掘出1.5米×1.2米的條形溝,將卵石和膠泥運走,換上好土,并加上雞糞、農作物秸稈等有機物回填,改善土壤。這項挖溝換土工程量500萬立方,挖出的土方可以從北京到烏魯木齊修一條寬1.5米高1米的大壩。就是這樣“愚公移山”般的做法,10年的時間,綠嶺完成高標準治理荒山1.8萬畝,培育核桃苗木基地2600畝,打造了核桃種植合作基地20余萬畝,使萬畝荒山變成核桃林海,讓當地的百姓看到了致富的“搖錢樹”。
科技支撐帶動農民致富
綠嶺公司核桃基地以科技為支撐,通過高標準示范、標準化管理的高效模式,建成了一個高效、生態的核桃大觀園。開發出了“樹、草、牧、沼”四位一體立體生態種養模式,首創出“綠嶺薄皮核桃矮化密植栽培技術”,使干旱荒崗產生出每畝8000到10000元高效益。
綠嶺公司核桃基地的建成激發和帶動了周邊及全縣群眾發展薄皮核桃的積極性,催生了綠臨、綠蕾、新惠通等一大批發展薄皮核桃股份制公司及專業合作社,帶動全縣種植薄皮核桃面積近26萬畝,涉及138個村,1萬多戶農戶,還讓臨城縣的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初的20%增加到現在的43%,僅核桃樹就覆蓋了19%的縣域面積,造就了臨城當地的一片核桃林海。
為保障核桃品質不降低,能賣出好價錢,綠嶺公司帶頭成立了“李保國科技服務隊”,每年在核桃管理關鍵期到田間地頭免費對農戶進行培訓,確保技術輸出到位,并與其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通過三提供、五統一、一回收的平臺模式,確保核桃產業高標準發展。
精深加工不斷延伸產業鏈
核桃多了以后,就有核桃賣難隱憂。綠嶺公司投資3.2億元建成了年加工核桃原果3萬噸的核桃深加工工廠,把農戶的核桃高價收過來,又通過深加工幫助農戶把核桃賣出去。同時,通過建立深加工工廠,還為周邊群眾提供直接就業崗位500多個。
另外,綠嶺公司在縣域內貧困戶較集中的村設立30多個核桃仁加工點,由公司提供原料和設備,周邊貧困戶按照有償計件方式自主自愿到加工點從事剝核桃仁工作。據測算,每個勞動力每天工作6小時,每月就可增收1200元,且不影響自家農事,讓貧困戶獲得了更多收入。
讓更多農戶實現就業創業
綠嶺公司結合電商銷售以及公司在倉儲、物流方面的優勢,在2017年嘗試開展了“全民賣核桃”活動。“全民賣核桃”即免費為全縣有意愿的人進行系統的電商知識培訓,在手機端開設個人電商微店,并通過微信、微博等工具進行推廣銷售,賺取傭金。2017年,綠嶺公司通過資產收益扶貧項目,與146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直接幫扶關系,每年每戶固定增收1000元。
從臨城山區開發起步,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綠嶺公司打造了以種植促進加工,以加工帶動種植的一產二產互動發展模式,以及“以旅游促進銷售、以銷售帶動旅游”的二產三產相互促進模式,真正實現了“把游客變消費者、把消費者變游客”的三產融合發展。
(稿件來源: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