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中國遠洋魷釣30周年總結大會暨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在浙江省舟山市隆重召開,會上全面總結我國遠洋魷釣漁業發展取得的成就,正式發布了“中國遠洋魷魚指數”。
遠洋魷釣是我國遠洋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洋性漁業的支柱產業之一。記者從會上了解到,1989年,我國遠洋漁業企業和科技工作者通過產學研相結合,成功開發了日本海漁場,實現了中國遠洋魷釣業“零”的突破。經過30年的努力,我國遠洋魷釣漁業已從當初日本海單一漁場擴展到西北太平洋、東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和印度洋四大公海,形成了以大洋公海作業為主,以入漁作業為補充的相對安全可控的產業格局。產業規模躍居全球前列,魷魚年產量連續9年居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遠洋魷魚生產國、市場國和消費國。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已有600余艘遠洋魷釣漁船,產量達52萬多噸,約占世界魷魚產量的20%,產值約70億元。
在市場銷售方面。自2012年以來,中國遠洋漁業協會與舟山市政府及有關魷釣企業連續多年在全國內陸城市宣傳推介遠洋魷魚產品,增加了民眾對遠洋自捕魷魚的了解和認知,國內市場魷魚銷量穩步提升。目前,80%遠洋自捕魷魚靠內銷,僅20%魷魚經精深加工后出口到歐盟、日本等,大大降低了我國遠洋自捕魷魚對國際市場的過度依賴,國內市場潛力巨大。
30年的堅持,我國遠洋魷釣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整個魷釣行業在規范管理、國際履約、科技支撐、市場拓展、產業鏈建設、行業自律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為促進魷魚漁業可持續發展,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中國遠洋魷魚指數”在會上正式啟動。據悉,“中國遠洋魷魚指數”包括資源豐度指數、市場價格指數和行業景氣指數,由中國遠洋漁業協會牽頭,聯合上海海洋大學、舟山國家遠洋漁業基地與杭州數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按照月、季度、年等周期編制發布。資源豐度指數通過采集四大海域中魷魚資源豐存度的相關數據,反映魷魚可開發資源的分布情況,是衡量中國遠洋魷魚指數的基礎;魷魚價格指數重點采集國內主要魷釣企業和舟山水產品交易中心的魷魚交易價格,反映國內魷魚價格的變化趨勢,是中國遠洋魷魚指數的核心內容;行業景氣指數通過采集中國遠洋魷釣漁業的政策環境及魷釣企業在四大海域作業的相關數據,形成產業發展的晴雨表。
專家表示,編制與發布“中國遠洋魷魚指數”,是指導中國乃至全球魷魚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風向標,提升了我國在全球魷魚產業的話語權,同時也是中國向世界宣傳遠洋漁業、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窗口。
我國遠洋魷釣漁業雖然在規模上已經具有一定優勢,但是在發展質量、綜合效益、技術水平上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差距。為推動我國遠洋魷釣漁業高質量發展,樹立負責任漁業大國形象,會議對下一步遠洋魷釣漁業發展提出,加強公海魷魚資源保護,自主實施休禁漁等措施;加強國際民間交流合作,推動成立國際魷魚組織;加強政策規范和引導,探索開發新漁場新魚種;研究建立進口魷魚監管制度,履行負責任國家義務。
會上表彰了一批在中國遠洋魷釣漁業行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有關行業代表共同宣讀了中國遠洋魷釣漁業可持續發展行業倡議書。
來自農業農村部、有關省(區、市)漁業主管部門負責人、全國魷釣企業、魷魚加工貿易商、水產科研院校、地方行業組織的代表近300人出席了大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