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浮田農業系統
2015年被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孟加拉國沿海地區屬于季風性熱帶草原氣候,每年雨季近4個月。當地農戶為適應洪水與長期雨季氣候,采用科學方法在浮動于水上的土地上種植糧食和蔬菜,建立了農業生物多樣性、自然資源和土地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的成功模式。三百多年來,浮田農業系統實現了經濟利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因此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農業種植方式。
孟加拉國的浮田不同于我國江蘇興化的垛田和墨西哥的架田系統,它是可以“拉回家”的浮田。農民把水生葫蘆等植物砍下來鋪在水面上,層層累積,待10天之后即可在其上種植蔬菜等植物。進入冬季后,又會把這些浮田分解,作為肥料施于普通田地之上。因建造浮田不受固有土地面積限制,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且促進了當地人口融合、鼓勵了婦女參與,是適應惡劣氣候條件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典型案例。
浮田系統因其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而為該區域創造了一道獨特的靚麗風景。一方面能夠適應大自然,另一方面能夠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浮田系統促進了孟加拉國地理景觀的融合和可持續發展。仲夏時節,水中的風信子搖曳生姿、美不勝收,淺紫色的花朵和深綠色的葉子搖曳生輝,鉤織了一幅絢麗的美景圖。
(張龍豹 徐明 摘譯)
埃及錫瓦綠洲椰棗
生產系統
2016年被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錫瓦綠洲是當地農民適應異常干旱氣候的智慧體現。借助綠洲寶貴的水源,人們在此種植糧食作物、飼養牲畜,保護動植物的生物多樣性。錫瓦綠洲自古以來就是非常重要的農耕區,是棗椰樹和其他作物的重要生長區,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錫瓦綠洲位于埃及西北部沙漠一片低于海面20~30米的洼地中。肥沃的綠洲中有200多眼泉水,種植數千株橄欖樹和海棗(椰棗的別名)樹,橄欖和海棗為主要收入來源。當地人民充分利用土地的層次性,在橄欖樹和海棗樹中間穿插種植苜蓿草來滿足生活需要。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水資源造就了今天的農業生態系統。
錫瓦綠洲當今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灌溉技術、保護綠洲內外的野生動植物以及推動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這需要本國和當地政府出臺一系列配套措施來推動,同時GIAHS項目被認為是可助力當地發展的有效措施。
(張龍豹 郭麗楠 摘譯)
阿聯酋艾爾與里瓦綠洲棗椰
種植系統
2015年被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艾爾與里瓦綠洲傳統棗椰種植系統有3000多年歷史,保存了豐富多樣的棗椰資源,采用了傳統的灌溉系統應對當地極端的干旱氣候,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借鑒。
該系統是阿聯酋農業遺產的一部分,是全球重要的棗椰基因資源庫,也是古法拉吉灌溉系統的起源地,是惡劣自然環境下人類農業技術和智慧的印證。
阿拉伯半島是棗椰樹起源地的中心,也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棗椰樹產區,具有極為豐富的棗類消費經驗。根據最新估測,阿聯酋至少擁有200種棗椰栽培品種,其中有70種經濟效益顯著。
盡管該地區棗椰基因種類豐富,生產技術成熟,也仍在遭受城市高速發展的威脅。大多數農產品依靠進口,傳統灌溉系統正被泵抽水系統替代。阿聯酋正努力保護這些傳統農業財富,提高人們對綠洲的認知。
(宋佳雨 劉海濤 摘譯)
(來源:農業農村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