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綏陽鎮黑木耳“買全國、賣全國”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抓好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搞活一鎮經濟”,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綏陽鎮,耕地面積9605公頃,總人口4.5萬人,致力于發展黑木耳產業。經40多年積累,現已形成集黑木耳智能栽培、精深加工、菌資裝備制造、現代物流、觀光旅游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拉動農民人均增收1.8萬元,占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4%。綏陽鎮已發展黑木耳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49個,建立50余家菌包加工廠,22個黑木耳標準化生產基地,構建了以產興城、產城融合的良好格局,多次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生態鎮”“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等榮譽稱號。

  精準定位,發揮優勢

  始終堅持產業振興。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綏陽舉全鎮之力,40年持之以恒做大做強黑木耳加工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和完善產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主導產業整體效益。

  建成全國最大的批發市場。2009年,招商引進江蘇雨潤集團投資10億元建設集黑木耳批發、交易、加工、倉儲、物流和現代商住等功能于一體的產業項目——綏陽雨潤黑木耳大市場,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黑木耳及山產品集散地和銷售中心,2012年被評為國家級農產品批發大市場。2018年市場共有經營商戶593戶,實現交易額58億元,交易數量3億斤(統計局入統數據)。交易市場蓬勃發展,聯動全鎮上下游產業及餐飲、住宿、娛樂等相關行業持續火爆,約有15000多農民直接或間接從事黑木耳產業及相關行業協作分工,2000多農民已經轉變為股東和工人。2018年鄉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215元,連續11年位居在黑龍江省農民人均收入萬元鄉鎮前列。

  研發全國領先的栽培技術。綏陽鼓勵本地土專家與各科研院所開展“土洋結合”合作,通過堅持不懈科技研發、技術改造、工藝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及引領示范作用。相繼培育了黑山、德金、草優等系列優質菌種,開展了菌種篩選改良、替代料栽培、菌糠綜合利用等10余項課題研究,獨創了棚室掛袋、春耳秋管、越冬耳栽培等20余項產業新技術,革新了裝袋機、窩口機、刺孔機等30余款菌用器械設備。本地區農戶種植的黑木耳產品售價比其他地區每市斤普遍高0.5?1元,直接拉動本地區農民提質增效。

  深耕細作,形成全產業鏈

  通過積極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把黑木耳從生產到最終銷售涉及的菌種研發、物質供應、設備應用等20多個環節串連起來,發揮每個環節的經濟節點作用,形成了綏陽特有的全產業鏈經濟模式——前端“合作社+基地+農戶”棚室吊袋栽培模式種植生產,中端菌需物資設備研發制造+黑木耳產品深加工,后端廢棄菌袋資源化利用的閉合型全產業鏈。

  綏陽鼓勵本地企業深耕綠色食品深加工領域。利用技術創新,研發木耳粉、木耳脆片、木耳酸辣粉等產品,重點發展木耳飲品、海鮮木耳醬、速食木耳等精深加工產品,引領全國黑木耳食品深加工市場,大幅提高產業增加值。

  培育活躍的經紀人群體,營造寬松的市場經營環境。近年來,共培育扶植黑木耳銷售經紀人4000余人,經過多年的摸索創立了“買全國、賣全國”“經紀人+老客”等合作經營模式。拓寬銷路讓農民得到了實惠,看到了希望,助推了黑木耳產業的發展。

  農頭工尾,利益共享

  綏陽鎮共有黑木耳加工企業20余家,龍頭企業7家,共獲得20個綠色食品認證,10個有機食品認證,本土企業對整個產業的輻射拉動作用較為顯著。

  發揮合作社帶農機制。鼓勵成立黑木耳專業合作社,實行“訂單收購+種植服務+利益分紅”的利益分配模式。原料采購以社員戶采購材料價格為基準價,由合作社與供應商進行議價,差價部分反哺給社員戶。產品出售時合作社再以高于市場價格收購社員戶產品,保證了農戶的種植規模和效益。

  推廣企業聯農模式。本土農業龍頭企業通過與農戶簽訂生產訂單,明確合理的收購價格,按市場價上浮0.5?0.8元實行保護價收購,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系,打造了企業專屬原料生產基地,形成一套完善“定向投入機制、價格保護機制、風險保障機制、利潤分配機制”的利益聯結模式。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