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大連市共有“大連大櫻桃”“大連蘋果”“莊河藍莓”等15個種植業農產品獲得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登記;另外還有水產、畜牧以及其他農副產品地理標志43個,全市地標產品總數達到58個;全市有效期內的省市名牌農產品共有86個,位居遼寧省第一;光明山鎮草莓、東馬屯村蘋果等農業農村部“一村一品”示范村鎮33個,星臺鎮棚桃等遼寧特產之鄉24個。大連市大櫻桃產值已經突破70億元,同時通過節慶活動和鄉村旅游活動等“接二連三”創造產值90億元,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大連市農民依靠農產品品牌效應總體同比增收約1.5億元,每戶每年平均增收近2000元;出口貿易額實現230億元、占全省農產品出口額的75%。
大連是座足球城,如果把中國農業發展比作一場足球比賽,那么“增產”就是上半場攻防的主旋律,而“品牌”則是下半場的主旋律。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由吃飽到吃好、吃得安全的需求升級,中國農業正在全面進入一個品牌時代。實現農業品牌化,加速打造地域特色農業品牌,成為農業現代化實現程度的顯著標志和鄉村振興的重大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本刊特邀大連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欒玉瑄結合大連市鄉村振興,解讀農業品牌建設、產業興旺與鄉村振興的必然聯系。
從“達沃斯”到“快閃店”
記者:在今年的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來自復州古城的油桃可謂風光無限,因其個大形美、香味濃郁、果肉脆爽,廣受達沃斯與會嘉賓的好評,并先后兩次走進達沃斯會場。和油桃一樣,近年來不少大連農產品都曾通過達沃斯享譽世界,提升了品牌知名度,這對于大連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無疑具有很大幫助。
欒玉瑄:大連農產品走進達沃斯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大連位于北緯39度,物產豐富,出產很多特色農產品。近年來,大連市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水果、水產、蔬菜、畜牧和花卉等優勢特色產業,實現從生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延伸了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先后出臺30多項扶持政策,加快推進農業結構優化調整步伐,激發了廣大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積極性,實現了農業標準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與此同時,持續開展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精品果園創建活動,推動了全程標準化生產管理,一批產品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和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稱號。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內容, 關系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效。要實現產業興旺, 就必須從打造特色產業、加強品牌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去年,我們先后組織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沈陽、哈爾濱、北京舉辦“都市農業、品質大連”優質特色農產品宣傳推介系列活動,并于8月11日,推動中農批冷鏈物流項目在上海舉辦了“大連莊河數字藍莓發布會”。為了擴大推介會的影響力,擴大宣傳范圍,借助大型會議、重要活動、重點項目為載體,宣傳了大連大櫻桃、藍莓、海參、鮑魚等優質特色農產品,集中展示宣傳了我市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提升了大連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
去年,大連優質農產品推介首次以 “快閃店”的模式出現在哈爾濱最繁華的索菲亞藝術建筑廣場。哈爾濱市50多家的采購商到會。利用一周時間在京東瓦房店館、金州館等網絡平臺,向全國采購商、消費者宣傳推介我市高品質農產品,這是市政府與京東線上資源合作又一模式的創新。我市優質特色農產品京東網上平臺新增關注3萬多人次,通過“無界零售”快閃店,引導大櫻桃、油桃等水果銷售5萬噸,實現銷售額380萬元以上。今年,我們又與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共同策劃了大連網絡櫻桃節,投放百萬紅包,實現了千萬網絡資源宣傳大連大櫻桃。
互聯網暢通農業轉型升級路
記者:從“無界零售”快閃店到百萬紅包大派送、千萬網絡資源總動員,大連農業已經進入一個“互聯網+”時代。事實上,“互聯網+”為農業轉型升級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順應形勢,打造“互聯網+農業”,必將為農業轉型升級插上有力翅膀,為農業品牌化發展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欒玉瑄:你說得很對。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始終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礎。“互聯網+”正是一把升級農業的“金鑰匙”。通過互聯網這個平臺,可以把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與市場更好地聯結起來,實現多贏;可以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及時有效傳遞信息,實現農戶與市場的信息對接;可以實現農產品供需結構的對接,更好配置農業生產資源,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大大提升生產效率,達到“生產可控、環境可測、質量可溯”。近幾年,“互聯網+農業”從電商開始,發展速度很快,顯示出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很多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自建網上銷售平臺,發展電子商務,O2O模式成為潮流。互聯網企業開始進軍農業領域,使“互聯網+農業”從單純的農業電商向打造全產業鏈發展。
為了推進大連農產品電商發展,推動農產品網上銷售,早在2017年我市就與京東商城合作,引導大連農業企業開展電商銷售渠道,并聯合建設銀行大連分行在星海會展中心舉辦“建行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線下招商推介會”,幫助農業企業拓寬銷售渠道。經過培育和引導,目前全市涉農電子商務店鋪已超過800家。以櫻桃為例,全市櫻桃線上銷售已超過8000噸,同比增長80%,訂單量超過300萬單,比去年增加100多萬單,同比增長76%。全市一等果50%左右通過線上發貨,為果農增收致富開辟了新途徑。
互聯網在擴大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同樣發揮出重要作用。大連首屆網絡櫻桃節全程在新浪直播,近百萬人通過電腦端和手機app觀看網絡直播并參與線上的櫻桃秒殺、促銷等活動,1萬箱網絡促銷專享櫻桃全部售罄。活動現場20萬斤大櫻桃被采購一空,第二天又緊急補貨了20萬斤。通過網絡促銷活動,讓更多的消費者、網民認識了大連大櫻桃,在我們不斷追求櫻桃品質、增加產品鮮度、減小銷售損耗過程中,爭取了更多客戶口口相傳,回頭不斷。
為了暢通大連優質農產品銷售渠道,全面推進線下線上相結合的銷售方式。我們推出了三項措施:一是修建完善了光明山鎮金線溝草莓批發市場、七頂山街道老虎山村大櫻桃交易市場等10個傳統農產品產地交易市場;二是培育電商和微商平臺超過800余家。2018年全市僅大櫻桃線上訂單超過350萬單,較上年增加50多萬單,同比增長20%,一等果大櫻桃網絡銷售達到80%以上;三是主動爭取順豐、EMS、京東等物流企業在我市優質農產品外運上增加運力、給予最大優惠并提供優質服務。順豐、EMS兩家公司連年增加專線全貨機數量,目前已覆蓋全國300多個重點城市,配送基本實現“次日達”和“隔日達”。這些創新舉措,效果非常明顯。“快閃店”更是整合線上線下兩種資源促進品牌營銷,快速引爆品牌影響力,推進大連本地特色農產品上行。在南方區域初步選定上海和深圳兩個城市,并計劃與順豐合作,充分利用順豐全產業鏈優勢,把順豐集團優質商業資源和商場、專業市場、電商、微商等新銷售渠道全面引入推介會,將大連優質農產品與這些銷售渠道進行有效對接。
展望鄉村振興新圖景
記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社會各界反響熱烈,我們到大連農村采訪時發現廣大農民對此也是滿懷熱切期盼。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培育提升農業品牌。隨著品牌建設對產業振興的持續推進,這種熱切期盼也在持續升溫。所以想請欒局長為我們描繪一下您心目中的大連鄉村振興圖景?
欒玉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這個戰略可以說是深得民心。品牌化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品牌農業是現在和未來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品牌是重要的無形資產,品牌化是農業市場化與產業化進程中的一種必然。作為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標志,農業品牌化是我國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不可逾越的選擇。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已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脫貧攻堅、提升農業競爭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等都離不開農業品牌的塑造。品牌是農業競爭力的核心內容,是鄉村振興的主導。
鄉村、產業、品牌,這實際上是一整套的組合拳。大連市正在研究出臺全市農產品品牌建設整體方案,結合全市品牌發展規劃,加大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的政策扶持和獎補力度,積極探索標志使用和管理新機制、新方法,采用“農產品地理標志+企業商標”雙標識方法管理打造品牌的總體思路,調動企業用標、創建品牌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下一步將繼續組織申報“大連油桃”“大連藍莓”等地理標志登記產品,實現“五朵金花”全部綻放,推出大連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同步進行商標注冊、版權登記和授權使用,重點培育一批區域特色明顯、市場知名度高、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真正成為大連在國內外叫得響的城市名片。
品牌化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品牌農業是農企努力方向。品牌是重要的無形資產,品牌化是農業市場化與產業化進程中的一種必然。作為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標志,農業品牌化是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不可逾越的選擇。然而這條道路卻很漫長,大連農業品牌將披荊斬棘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大連各級農業部門將把品牌建設與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都市型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相結合,逐個產品、逐個產區制定品牌創建規劃;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標準、加工標準、流通標準和質量安全標準,推進不同標準間銜接配套,形成完整體系;建立健全品牌創建激勵保護機制,用政策的手段、金融杠桿的撬動和市場的辦法,為品牌創建創造良好條件;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農業展會、產銷對接會、農產品推介會等,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新技術手段,幫助企業拓寬營銷渠道,塑造農業品牌良好形象。
隨著品牌化戰略的實施,在未來的大連鄉村,農業會成為一個有奔頭、有看頭的產業,農民會成為有錢賺、有前途的職業,農村會成為一個環境優美、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