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2019全國農業大數據與監測預警學術研討會精彩內容與觀點分享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由中國農學會農業監測預警分會主辦的“2019全國農業大數據與監測預警學術研討會”于10月11-12日在陜西西安召開。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就農業大數據和監測預警科學的發展現狀、方法、技術、管理、應用等方面做了精彩報告。

  趙卓(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運行調控處處長)

  趙卓以“農業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為題,介紹了我國農業市場監測預警體系的建設內容,分享了對農產品市場分析工作的體會。他提出,農業市場監測預警體系主要由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信息發布、信息服務四個要素組成。信息采集是最重要的環節,這個環節“平時不顯山露水,關鍵時刻決定成敗”,需要設置專門力量和專門崗位負責;數據的強大生命力在于共享、公開和應用,開展農業市場監測預警應當尊重數據本身的生命規律。他認為,農產品市場分析應該堅持政治性、市場化和全球化三條主線。農產品不是普通的商品,分析農產品市場首先要看到其民生本質和政治屬性;堅持農產品市場化改革,從長遠看,要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探索實行目標價格政策,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建立價格低時補生產者、價格高時補低收入消費者的機制;另外,市場調控還需考慮全球化因素,應該按照國際規則運行,只有遵守國際規則,才能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才能應對日益增大的來自國際規則的壓力。

  韓一軍(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韓一軍以“技術變革背景下的農業產業發展分析”為題,介紹了技術變革背景下的世界和中國農業產業的格局變遷。他認為,全球化、區域一體化、貿易自由化以及投資便利化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盡管出現了一些逆全球化以及保護主義的聲音,但主要趨勢仍是開放與融合。在技術革命與政策變革等多因素的推動下,國內外農業產業格局正在發生較快變化。1961-2016年,世界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增長了42.6%,世界谷物總產量增長了近2倍,世界農產品貿易額增長了3倍。針對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他提出要樹立大農業和大食品概念,并建議采取相應的大部制管理。他認為,未來我國農業產業的開放程度更高、調整速度更快,農產品和食品進口量繼續增加,國內日益成為全球農產品和食品價格的高地,同時,農業經濟加快向食物經濟轉變。未來,同步推動農業的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將成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獨特道路;提升中國農業產業競爭力,要以“穩住大宗、突出特色”為基本思路,在保障大宗農產品生產供給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許世衛(中國農學會農業監測預警分會理事長、研究員)

  許世衛以“全國農業監測預警科研協作體系構建”為題,提出了全國農業監測預警科研協作體系的建設背景、目標及內容,并對相關的工作機制提出建議。他表示,目前我國農業監測預警已經在理論方法體系構建、信息采集技術研發、監測預警模型開發、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但仍存在研究力量相對分散、整體布局不夠、數據共享程度低等問題。他認為,只有聯合起全國農業科研系統、高等院校、農業信息管理系統的研究力量,建立全國農業監測預警科研協作機制,才能系統解決領域內存在的共性問題,發揮出全國農業監測預警研究力量的整體優勢和強大合力。可以在協作體系內,對農業監測預警技術創新和分品種研究等內容進行整體布局,分工協作,開展協同研究;整合優勢力量,針對重大課題開展聯合攻關,實現科技創新和技術突破;建立科研共享共用平臺,實現數據資源的互聯互通和共享共用。他建議,由全國農業監測預警專業研究機構牽頭,相關農業信息科研單位、農業信息管理單位、高等院校、專業企業參與,建立協作體系;可依托農業監測預警分會,組成專家組,統籌體系工作目標,指導實際工作。

  沈貴銀(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沈貴銀以“小麥全產業鏈經濟分析與展望”為題,針對江蘇省小麥產業發展特點,對小麥全產業鏈經濟進行分析、優化及展望。他提出,江蘇小麥面積與產量總體穩定,但生產成本逐年上升,種植利潤下降。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小麥全產業鏈經濟分析與優化:優化區域與品種布局,確保小麥糧食功能區種足種好,選擇優質良種,擴大單品種規模化連片種植;確定合適的生產經營規模,解決稻麥兩季生產經營的最優規模問題,發展家庭農場集群,完善“家庭農場+合作社”模式;解決生產過程中成本控制問題,通過適期播種、肥料運籌優化等措施,實現節本與綠色化生產;構建以技術為基礎的適宜管理模式,針對播期和收獲期,分別設計播前方案和收獲銷售方案;完善生產與市場監測預警體系;穩妥推進小麥最低價政策改革。他提出,開展小麥全產業鏈經濟分析展望,應加強分析預警和產業研究,以及面向農戶的全產業鏈監測預警與信息服務。

  李國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祥以“農產品市場預警邏輯框架與方法”為題,介紹了開展農產品市場預警的目的、邏輯框架及方法。他提出,農產品市場預警是對農產品市場供給、需求及價格形勢的跟蹤、判斷、概括、展望、預測、預警,農產品市場預警的價值決定于主體的性質及服務對象的要求。開展農業市場預警的最終目的是影響農產品價格維持在合理水平,引導市場主體規避風險。他提出,價格是檢驗農產品市場運行預警的核心,應以價格為核心,開展對農產品供給和需求形勢的分析、總結與預測。開展農產品市場預警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經驗法、簡單計算方法、計量模型法、結構方程法及綜合法,他提出了大數據與小數據、簡單計算與復雜計量模型之間的辨證使用關系,即小數據也能判斷大問題。他認為,判斷農產品市場預警是否有效,不能完全以預警的結果與實際發生的一致性作為檢驗標準,而是要看預警是否發揮出了對農產品市場價格的引導作用,是否起到了提示、規避和化解風險的作用。

  任妮(江蘇農業科學研究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

  任妮以“立足區域特色  面向產業需求”為題,介紹了江蘇省農科院在農業大數據領域的研究與應用情況。她介紹到,該院圍繞“大閘蟹”“甘薯”和“番茄(設施)”等特色農產品開展了大數據體系建設和研究。在標準制定方面,研究并設計了甘薯和設施番茄的大數據資源體系,編制了目錄規范;在多源數據采集與組織技術方面,開展了多源傳感器數據融合展示系統研發;在平臺架構設計方面,建設了大數據服務器集群,完成了大數據平臺的架構設計和基礎平臺部署。她認為,信息技術之間、信息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是農業大數據和智慧農業的最大難點,也是核心創新點。她建議,在研究所內,應注重將信息技術交叉融合;在研究院內,應注重將信息學科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在研究院外,應注重與其他農科院和高校的交叉融合和合作共贏。

  何鵬(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與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何鵬以“數字農業與信息分析學科建設探索”為題,分享了四川省農科院農業信息與農村經濟研究所在信息管理、信息技術和信息分析三個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在信息管理方面,融合了地理信息、資源環境、多平臺對地觀測、社會經濟等方面的數據,建成了西南地區農業科學數據共享中心;在信息技術方面,設計了基于機器視覺技術的稻瘟病病情分級系統、智慧果園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控制系統、農畜育種攻關信息化平臺等各類信息平臺、軟件系統;在信息分析方面,開展了基于氣象大數據的分析建模、茶園生產環節氣象保障系列模型構建。他認為,數字農業的技術進步給農業產業發展帶來了契機,數字農業作為農業信息技術的高級階段和形式,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并在促進實現農業多重目標中具有突出作用。

  劉恩平(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劉恩平以“芒果產業監測預警與市場形勢分析”為題,介紹了芒果產業監測預警體系的內容,分析了我國芒果產業的生產動向、市場形勢和發展趨勢。芒果產業監測預警體系,主要圍繞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開展監測預警,包括生產、加工、氣候變化、病蟲害、國內市場和貿易等方面。他表示,我國為世界主要芒果生產國,2018年芒果生產量約為227萬噸,主要用于加工和鮮食消費,需求量大于國內供給量,需從國外進口補充。芒果批發價格的高點多出現在每年1-2月份和12月份,主要是由于冬季新鮮水果供應較少和春節期間的消費帶動;而5-9月份,荔枝、龍眼和全國各地的水果大量上市,芒果批發價格走低。他建議,未來要加強芒果全產業鏈數字化平臺的建設,加強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以及綠色生產技術的推廣,加強機械化耕作、無人機植保、智能采收設備、采后分級保鮮和冷鏈物流的研發應用;同時,要開展芒果區域公共品牌建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芒果種植和加工企業走出去,充分利用兩種資源,開拓兩個市場。

  朱增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

  朱增勇以“中國豬肉市場形勢及未來發展趨勢”為題,介紹了當前國內生豬市場的形勢以及產業面臨的挑戰,并對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他介紹到,在2019年國慶前,受“儲備肉投放”等一系列政策的影響,國內豬肉價格漲幅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在國慶期間,部分地區的豬肉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主要是受國慶調運受阻、生豬壓欄和商品豬轉母豬等因素影響。當前國內豬肉價格屢創歷史新高,其中全國生豬平均價格已超過30元/公斤,豬肉零售價格超過了40元/公斤。各地區豬肉價格在分化后將再次趨于一致。他認為,當前生豬產業面臨著基礎母豬產量、環保政策、疫病影響、分區防控、禽肉替代等方面的諸多挑戰,疫情、能繁母豬數量、政策措施及資金投入的變化,將對生豬產能恢復、豬價周期調整、豬肉貿易情況等方面產生影響。

  于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信息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于峰以“京冀蔬菜產銷監測分析初探與研究”為題,介紹了京冀蔬菜在產銷環節的監測分析和應用情況。他認為,京冀蔬菜生產及市場行情監測是落實國家戰略規劃,推進農業協同發展的有力突破口和有效的工作抓手。合理布局蔬菜產業鏈,將北京的科技優勢、資源優勢與河北的生產優勢相匹配有著重要意義。他在報告中介紹到,京冀蔬菜產量在全國的占比逐年下降,2016年蔬菜產量、種植面積均首次出現負增長,河北省蔬菜產量增幅放緩且有下降趨勢,但在區域內河北省蔬菜產量優勢在逐年增加。他表示,在北京蔬菜的供應來源上,河北和山東兩省具有絕對優勢,內蒙古和兩廣地區也是北京蔬菜的重要來源;在北京市內的流通上,蔬菜流向和分布比較固定,農貿市場、批發市場和機關學校是主要的流通渠道,消費市場較為穩定;在京冀蔬菜價格方面,鮮菜消費價格增速較快,在居民整體消費結構中所占比例不斷提高。

  孫致陸(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孫致陸以“大麥市場形勢分析”為題,介紹了近年來世界大麥市場形勢、中國大麥青稞市場形勢、大量進口給中國大麥產業帶來的挑戰和中國大麥青稞市場的形勢展望。他認為,2014-2018年,中國大麥產量下降明顯,青稞產量有所增加;1995-2013年,中國大麥進口量穩定,約為200萬噸;2014年之后快速增長,并保持高位。針對近年來國外低價大麥持續大量進口,對國內大麥產業產生強烈沖擊的情況,他建議,應持續提升國內大麥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產能,并充分利用WTO賦予的權利,盡快適時啟動貿易救助措施,確保國內大麥產業具有合理的收益空間和健康的發展基礎。他預計2019/20年度,我國國產啤酒大麥價格穩中有升,種植面積和產量也穩中有增;飼料大麥價格穩中有漲,種植面積和產量穩中有增;青稞種植面積和產量均有所增長,價格也穩中有升。在進口方面,預計我國大麥進口規模將有所下降,但進口量總體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FormatImgID_10#

  (中國農學會秘書處供稿)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