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是生態之地。127公里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境內森林繁茂,面積超過2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1.4%,其中四面山的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達2.5萬個,含量居重慶首位。
江津是“硒望”之城。全區中硒及高硒土壤占比為90.21%,區內63.3%的農產品達到富硒水平,是全國唯一大城市城郊型天然富硒區,被授予“中國生態硒城”。
江津是長壽之鄉。江津人平均壽命比全國高出3至4歲,現有百歲老人178人,是全國轄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百歲老人分布最均勻的“中國長壽之鄉”。
“江津境內90.2%的土壤含‘抗癌之王’的硒元素。2019年,全區富硒農業預計實現產值8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58.4%。富硒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明顯,全區9030戶27951人實現脫貧。”在11月1日舉行的中國·重慶(江津)第二屆富硒產業發展大會上,江津區委書記程志毅向與會人員介紹了2019江津區富硒產業發展情況。
據了解,近年來,江津以得天獨厚的富硒資源優勢、自然生態優勢、長壽文化優勢,大力推動富硒產業發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既具有地域特色又有市場需求的富硒產業體系,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從長壽之鄉到生態硒城
江津區位于重慶西南,因地處長江要津而得名,位于渝川黔三省交界地帶,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上,是重慶主城區都市圈重要功能組團,也是成渝城市群建設的重要節點。
2012年,江津被中國老年學學會評為“中國長壽之鄉”。為解開江津人長壽的密碼,一批科研院所和全國著名專家學者前往江津考察調研。研究得出的數據顯示,土壤及農產品富含硒元素是江津人長壽的重要因素,江津中硒水平以上土壤占90.2%,當地出產的大部分農產品都達到富硒標準。
自2017年中國·重慶(江津)首屆富硒產業發展大會舉辦以來,江津堅持把發展富硒產業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振興重要抓手,將舉辦富硒大會作為推動富硒產業發展重要平臺,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江津如何發展富硒產業?江津區區長毛平在會上介紹,首先是建基地增產,依托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成片發展糧油、花椒、茶葉、蔬菜、果品、畜禽、水產和中藥材等8大類富硒產業;構建“2+3+N”農產品加工布局,重點打造德感糧油加工園和白沙農產品加工園,全區農產品加工企業750余家,建成國家級農產品加工基地1個,市級加工示范基地4個。
其次是抓科研提質。全國首家富硒產品認證第三方機構在重慶設立,江津“農業大數據一張圖”富硒產業服務平臺、富硒產品追溯管理平臺和地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建成運行。此外,江津區聯合中國農業大學、重慶市營養學會分別組建“重慶江津教授工作站”“硒與人體健康研究院”,研制品控技術10項,開發富硒食用菌、富硒有機肥與種植養殖循環產業技術3項,制定并推行富硒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15項。
第三是樹品牌促銷。大力實施江津農業品牌計劃,著力構建“1+8+N”的品牌體系。注冊“一江津彩”公用品牌圖形商標21類,登記圖形版權保護18項,“一江津彩”農產品平均溢價率超過30%。
第四是以文旅促融。舉辦“一江津彩·硒引全城”富硒農產品推介會、中山千米長宴等主題活動。“傲‘椒’江津,豐收吃新”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還成為“全國70地慶豐收全媒體直播活動”之一。
從“江津生產”到“江津制造”
在大會當天舉行的富硒健康產業技術開發與轉化應用論壇暨富硒產品產銷對接會上,來自西南大學、重慶食品工業研究所、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等高校、研究機構及醫療機構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商討富硒產業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與會專家表示,江津是糧食和茶葉生產大區,實現富硒農產品向商業化、營養化富硒加工食品轉化,是江津富硒產業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
在論壇上,重慶食品工業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馮璨介紹了江津富硒產品的開發情況,她表示,江津目前已形成了糧油、花椒、水果、蔬菜、茶葉、禽肉和水產等多種富硒農產品種植體系,也打造了一系列富硒農產品品牌。而江津富硒產業的下一步發展方向,將是農產品的進一步深加工,打造富硒加工食品產業和品牌。
馮璨介紹,江津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區),也是重慶茶葉主要產區之一,江津出產的大米、豆類作物和茶葉中,達到重慶市地方標準規定富硒水平的樣本比率分別為56%、76.4%和63.64%,是開發富硒食品的優質原料。
為促進江津區富硒資源開發與利用,推動富硒農產品向功能食品、營養食品轉型升級,推進富硒資源有效利用,重慶市營養學會還與江津區人民政府合作設立了“重慶市營養學會硒科研基金”,目前正在開發富硒含茶食品和富硒沖調谷物食品兩大類,以實現富硒農產品向商業化、營養化富硒加工食品轉化。或許不久之后,重慶市民餐桌上,將不只有江津出產的富硒米飯、富硒茶葉,還能直接吃到“江津制造”的健康品牌食品。
從市場認可到走向全國
對接會上,江津本地多家富硒產品生產企業代表登臺演講,推介富硒大米、富硒茶葉等代表性的本地富硒產品。包括永輝超市、蘇寧易購等全國知名經銷商也各抒己見,與生產企業進行了交流。
永輝超市是中國大陸首批將生鮮農產品引進現代超市的流通企業之一,本次產銷對接會上,永輝超市渝西片區區長劉雪琴對江津富硒產品的品質表示十分贊賞。據介紹,該企業2019年銷售江津石門青見200噸,先鋒花椒50噸,雞蛋10萬余枚,江津茶葉20噸等,截至目前,已實現富硒產品銷售產值達10億多元。
劉雪琴表示,2019年,永輝將在江津繼續拓展大型超市4家,計劃安排就業600人,實現江津區域富硒產品購銷兩旺。
重慶市餐飲商會副會長、璧山餐飲商會會長汪強介紹,目前,餐飲商會會員企業每年需用江津的富硒大米近10000噸,富硒花椒近20000噸,富硒茶葉5000千克,富硒魚400噸等。這些富硒食品市場接受度非常好,有些產品還時常出現斷貨、供不應求的現象。
據了解,本次推介會,包括蘇寧易購、永輝超市等多家銷售企業齊聚江津,44家企業和機構舉辦了集體簽約儀式,簽約總金額達5.86億元。
江津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楊永芳介紹,江津富硒產業已從“基礎生產”走向了“精深開發”和“融合發展”,形成了糧油、花椒、蔬菜、茶葉、水果、畜禽、水產和中藥材8大富硒產業,“一江津彩”富硒養生特色農產品深入人心,“三品一標”農產品達到1000個,富硒產品達到100個。
楊永芳表示,“酒香也怕巷子深”,江津優質富硒農產品要被市場知曉,被群眾認可,需要想辦法打破“酒壇”,使“酒香”飄出來。這次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對江津來講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將促進產與銷之間建立便捷暢通、穩定高效的對接平臺,實現產銷無縫銜接,把“一江津彩”富硒產品推向全國。
從高質量發展到全產業鏈融合
“硒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預防疾病、保護心血管、保護肝臟等功能,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推動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江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區農業農村委主任張世英表示,下一步,江津區將全力做好“組織化、綠色化、智能化、品牌化、鏈條化”五化文章,推進富硒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堅持“組織化”,壯大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體。將通過強化招商引資,鼓勵和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培育產業化聯合體、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開展“合股聯營”等方式,壯大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體,把產業鏈緊密聯結起來,把農民真正組織起來。
堅持“綠色化”,筑牢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通過樹立綠色生產觀念、保護綠色生態資源、推行綠色生產方式,著力打好生態牌、走好生態路、吃好生態飯,加快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經濟優勢,實現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
堅持“智能化”,提升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動能。通過加強智慧農業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加強富硒產品研發,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推動江津富硒產業加快發展。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工廠化苗圃大棚實現精準滴灌施肥的錦程實業;采用電腦控制,實現全自動養雞的浩豐農業等正在引領產業升級。
堅持“品牌化”,把牢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抓手。將在質量監管上下功夫,在品牌培育上下功夫,在宣傳營銷上下功夫,提升富硒產業的質量效應,增強富硒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堅持“鏈條化”,拓展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功能。牢固樹立全產業鏈發展思路,既要搞一產,同時發展二產,還要培育三產,打造農村六次產業。其中,在做強鄉村旅游上,用足用好生態和文化,全力打好旅游發展“鄉村”“山地”牌,依托“山地農業”發展“山地旅游”,培育生態游、鄉村游、觀光游、康養游等新產業新業態。在做大康養產業上,充分利用南部山區優質的自然資源打造四面山康養綜合體,以綠色富硒標準化基地、鄉村旅游目的地為依托,推動康養休閑與農業、觀光旅游、醫療保健、親子教育、文化體驗等深度結合,打造“原生態、慢生活、深呼吸”高端休閑養生基地。在做深富硒文化上,深度挖掘富硒與名人文化、愛情文化、長壽文化、古鎮文化、楹聯文化、抗戰文化的淵源,鑄造富硒品牌靈魂,豐富品牌內涵,提升品牌價值,用好“中國富硒美食之鄉”招牌,讓大家都愿吃江津菜,喝江津水,品江津酒,沏江津茶,都愿來江津走一走。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