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 生態良好
太平猴魁茶生產基地地處北緯30度,坐擁世界名山黃山、懷抱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形成了林茶共育、茶村共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農業景觀。
茶鄉村落多依山伴湖而建,村莊是徽派建筑,穿插小塊農田和菜地,青山、碧水、翠竹、白墻、黛瓦,村落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形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地處安徽黃山區東北部的新明鄉猴坑村是太平猴魁茶的發源地,這里總面積141平方公里,以茶林為主的典型山區擁有林地16.68萬畝,木材蓄積量達43.9萬立方米,茶園2.6萬畝,香榧林3800畝,中藥材400畝,森林覆蓋率達90.1%。
古時候,這里常有猴子出沒,故被人稱為猴坑。猴坑地勢獨特,在村莊背后的獅形尖、鳳凰尖、雞公尖三座山峰的襯托下,猶如一把巨大的山形太師椅,猴坑是坐在太師椅上的村莊。
相傳唐朝時,猴坑的獅形山有一白云寺,住有和尚五十多人,后因和尚為匪,被官軍消滅,這個高山峻嶺,從此無人住居。宋代時,方氏始祖方長揖公,從江西婺源州鎮頭遷居太平麻村,至方氏三世孫方秋崖遷至猴坑定居,自此猴坑才有村落。在盛興時發展到三十六戶,二百多人。
這里山嶺縱橫,峰巒起伏,坑峪幽深,山澗潺潺,氣候濕潤,“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放眼望去,林深葉茂的山谷,叢林蔽天,滿目青翠,云霧繚繞,乳白霧一縷一縷飄搖游弋,仿佛是仙氣氤氳升騰。周邊的山脈也盡在云霧籠罩之中,空氣中似乎也能吸吮到乳霧的芳香。
1900年太平猴魁在這里創制,因此茶品質為尖茶之魁,又首創于太平縣猴坑,故定名為“太平猴魁”。
1915年猴坑茶人方南山先生,受安徽茶葉協會應征,接受了時任農商部長陳琪以中國代表團團長和巴拿馬賽會事務局長的身份邀請,攜太平猴魁赴美參展,一舉奪得最高獎章(一等金質獎章),為祖國、為家鄉贏得殊榮。
新中國成立后,猴坑產太平猴魁一直被國家定為特供產品。每逢茶季由省茶葉公司到猴坑征購,購買后立即裝入鐵古里,用封條封好,帶回合肥,在5月1日前送往北京,分送中南海、外交部、人民大會堂等單位,在“五一”國際勞動節當天用以招待外賓貴客。
更為榮幸的是,2007年3月,胡錦濤主席出席在俄羅斯舉辦的“中國國家年”展覽會,將猴坑產太平猴魁作為國禮,親手贈送俄羅斯總統普京,使太平猴魁茶再次名揚中外,并奠定了太平猴魁著名國禮茶的地位。
蘭香高爽 獨具“猴韻”
太平猴魁選用柿大茶為原料,經采摘、揀尖、殺青、造型、毛烘、足烘、復焙而成。外形扁展挺直,魁偉壯實,兩葉抱一芽,勻齊,毫多不顯,蒼綠勻潤,部分主脈暗紅;湯色嫩綠明亮;香氣鮮靈高爽,有持久蘭花香;滋味鮮爽醇厚,回味甘甜,獨具“猴韻”,葉底嫩勻肥壯成朵,嫩黃綠鮮亮。
這是中國名茶譜里最為奇獨的一款茶。茶名中一個“魁”字透露出隱隱霸氣。初看茶的外形,平扁挺直,魁偉壯實,如刀如劍,白豪隱伏,色澤蒼綠,泡在玻璃杯中,葉影水光,刀槍云集,龍飛鳳舞,未曾品嘗,便令人稱奇。
這是一款好看和好喝的茶。老茶客更是以品飲鐵觀音“音韻”和武夷巖茶“巖韻”的經驗追尋出太平猴魁獨特的“猴韻”來,蘭香高爽,滋味甘醇,還有“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的意境。
“蘭香”是所有茶品中最高的意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蘭香卻作為太平猴魁最基本的品質特征,讓人稱奇。有一位專家說,太平猴魁之所以蘭香顯著,是因為產地茶園茶樹位處山嵐深處,有蘭花到處生長之故,我不敢茍同。蘭香,是茶葉自然品質上佳的一個特征,與地理環境的土壤,植被生態,氣候等有關。
太平猴魁的原產地在黃山區新明鄉的猴村、猴崗、顏家三個自然林,以猴村所產的茶品質最佳。
到過猴村的人知道,猴村的茶樹都是栽在林邊或密林深處的山坡洼地里的,生態環境堪稱一流,森林覆蓋率達到90%以上,原生態下的猴坑猴魁,毋庸置疑,其自然品質是非常獨特的。沒有到過猴村的人也可以從那一則太平猴魁得名的美麗傳說中來想象,最早的猴魁茶應該是一種野生茶,六百里山高聳云天,大山處處四壁陡峭,飛鳥銜來茶籽播種。茶長在密林深處,懸崖石壁間,當地的山民便馴養了小猴子上山采茶,并精心制作,這是太平猴魁的雛形??梢韵胂?,那是怎樣的一個情形。
品牌建設 致富一方
新明鄉在冊茶企共有35家,茶葉專業合作社32家。茶葉商標創建成果顯著,五年來共創建中國馳名商標兩個(猴坑、六百里),省級著名商標12個,市級知名商標6個。猴坑茶業還分別被評為“安徽省名牌產品”“安徽省著名商標”,并獲得“中國茶業百強企業”稱號。
品牌的強大帶給了茶農更多的收益。新明鄉通過大力發展茶葉專業合作社,集合龍頭企業、大戶、農民等力量做大做強茶產業;通過太平猴魁產業聯合體、專業合作社大力開展產業扶貧,通過貧困戶入股集體經濟,實現貧困戶脫貧;通過農村“三變”項目帶動農民增收,其中樵山村、新明村、招桃村大力發展香榧茶葉套種,預期經濟效益顯著。猴坑公司、六百里茶業、康諧公司、古詩里公司等龍頭企業分別與各村貧困戶簽訂了茶葉采購協議,其中猴坑公司每年以高于市場價10%的價格向28戶貧困戶采購茶葉,戶均增加純收入8000余元,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
產業融合 綻放光彩
新明鄉致力于茶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猴魁小鎮美麗新明”。圍繞“以茶為媒、以茶促旅”思路,連續舉辦十三屆太平猴魁茶文化旅游節,推出了茶鄉風情游、農事體驗游等多類型的茶鄉旅游線路,吸引大量游客來觀賞茶鄉之美、體驗茶鄉風情。福泰龍王山生態莊園、龍王十二堂、古詩里生態科技園、夢里徽州等正在有序建設與發展,為太平猴魁茶產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注入新活力,全鄉年均實現旅游經濟收入600萬元左右。
2019年,新明鄉以推動猴魁茶產業跨越式發展為抓手,打造生態型茶園,協同環太平湖風景區旅游發展,統籌全域產業發展,構建一二三產聯動發展模式,形成“兩核、兩心、四片”的產業空間布局。其中重點打造猴魁示范旅游片區。猴魁示范旅游片區主要集中在新明鄉北部猴坑村,依托太平猴魁的品牌效應,利用猴魁原產地猴坑生態茶園建設以及太平猴魁茶文化旅游節暨“茶王祭”活動的舉辦影響,開發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等特色的鄉村旅游,打造猴魁特色小鎮,將茶旅結合培育成為新明鄉經濟新增長點。
(陳遠志,安徽黃山市黃山區新明鄉人民政府;陳朝奎,安徽黃山市黃山區農業農村水利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