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安徽安慶市農村電商優化升級工程不斷推進,把品牌創建作為農村電商發展的中心內容,充分挖掘本地農產品的特色優勢,賦予文化內涵,打造拳頭產品,集中上行發力。今年上半年,安慶市實現農村產品網銷額22.34億元,同比提高37.13%,新增農村電商經營主體525家。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目前,安慶市現有16個示范鎮,27個示范村,示范鎮數量排名全省首位、示范村數量排名次位,示范點、超千萬元企業數量均穩居全省第一,安慶農村電商已走在安徽省前列。
掘金“云端”
彰顯乘法效應
懷寧縣雷埠鄉李店社區貧困戶王銀娥每年都種點芝麻貼補家用。以往,每到收獲季節,她都要托付鄉鄰代賣。自從鄉里有了農村電商服務中心,她再也不用麻煩鄉鄰了。“電商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直接到我家來收芝麻,價格比市場上還要高。”王銀娥高興地說。
芝麻賣出好價錢的背后,是電商平臺的支撐。
同樣嘗到觸網甜頭的,還有懷寧縣洪鋪鎮冶嶺林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汪劉根。“以前我們到處找銷售,現在坐在家里在電腦或者手機上輕輕一點,就可以直接完成銷售,實在是太方便了!”汪劉根告訴筆者,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公司加入電子商務銷售平臺,林下養殖的土雞蛋、烏雞等農副產品,不僅成了緊俏貨,而且價格比原來批發給銷售商高出30%。如今,嘗到“云生活”甜頭的汪劉根又追加投資1000萬元,在當地承包了2000畝山場,帶領當地群眾一起增收。三嶺村貧困戶何旺來就是46位受益者之一,他每天到公司上班撿拾雞蛋,一年下來收入有2萬多元。
“電商扶貧的‘乘法效應’正在彰顯,全縣20個鄉鎮農村電商運營中心共結對幫扶673戶貧困戶,間接帶動幫扶1500余戶,已促成數十戶貧困家庭參與微商運營,從事鴨蛋、芝麻粉、菜籽油等農產品銷售并實現增收”懷寧縣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榮獲“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稱號的懷寧縣,2018年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7.14億元,新增電子商務經營主體70家,電商培訓1500人次,其中貧困人口接受培訓200人次。
今年,安慶市將繼續把“電商振興鄉村提升工程”列入33項民生工程。
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安慶市有2個縣(市)被評為省級農村電商示范縣,7個鎮被評為省級示范鎮,22個村被評為省級示范村,17家企業被省級認定為上行年網絡銷售額超1000萬元的農村電商企業,15個品牌被省級認定為年網銷額超100萬元農村電商品牌,已提前完成年度建設任務。與此同時,從全省來看,安慶市目前現有16個示范鎮,27個示范村,示范鎮數量排名全省首位、示范村數量排名次位,示范點、超千萬元企業數量均居穩全省第一,安慶市農村電商已走在全省前列。
做強品牌
形成抱團優勢
2018年6月,在潛山市舉辦的全省農村電商全覆蓋鞏固提升現場會提出,農村電商要提升品質、做強品牌,大力發展適合網銷的特色農產品。
如今,瓜蔞籽已經成為潛山市農業的一張靚麗名片,農民眼里發家致富的“金瓜子”。潛山市瓜蔞種植面積達6萬多畝,線上銷售企業近百家,產值5億多元。
可是,當地一家電商企業負責人陳嬌卻發現,同行為搶占有限的線上坑位資源,竟然打起了“價格戰”。“售價比收購價還低。”她買來幾款低價產品試吃,沒嘗幾袋苦澀的感覺就涌上心頭:“竟然好壞摻在一起賣!”“這樣是能掙快錢,但會傷害消費者、傷害品牌,動搖產業發展根基。”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低價傾銷的“良方”,實為自毀品牌的“毒藥”。
品牌建設是需要經營者精耕細作的。2011年,陳嬌在電商平臺銷售自創品牌“久點”瓜蔞籽;2014年,她自建60畝瓜蔞種植基地,并在全國各地推廣合作種植;2016年,她又花20多萬建深加工工廠……7年辛苦耕耘,成為這個80后女孩線上銷售突破2000萬元大關的堅實后盾。當地不少電商企業也覺得,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打造過硬品牌才是確保企業屹立不倒的真正“底牌”。
近年來,安慶市引導成熟產業品牌線上化,積極組織岳西翠蘭、桐城小花等傳統知名品牌通過統一打包、線上推廣、特色展示等方式,將品牌效應擴散到線上,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品牌線上效應。對潛山舒席、望江挑花等線下銷售推廣較慢的傳統文化產品,通過電商賦予它們新的品牌活力,以線上促線下,充分激活傳統文化品牌。
與此同時,安慶市主推地方品牌背書。集中整合當地特色農產品資源,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形成品牌背書,系統推廣,集中發力,在線上形成抱團優勢。“禪源太湖”“懷寧藍莓”“天柱山瓜蔞籽”等一批公用品牌成功背書,線上交易額大幅度提升。此外還積極打造一鄉一品,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打造農村電商的一鄉一品。潛山的王河舒席、桐城蔡畈粉絲等一大批鄉鎮品牌通過電商迅速壯大。
電商扶貧
助力鄉村振興
2018年,宿松縣首個電商產業扶貧示范基地,在孚玉鎮龍山村境內的滿口香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落成揭牌。“過去3年間,公司已經在宿松22個鄉鎮的60余個行政村,通過收購相關農副產品帶動了300多個貧困戶增收,并為12個貧困人口解決了勞動就業問題。”企業負責人朱奇山說。
來自破涼鎮雪鎮村的貧困戶項強,在“電商產業扶貧示范基地”揭牌的當天,就和企業簽訂了《養殖戶(貧困戶)申請壹號餐桌溯源系統協議》,簽約涉及保價定養規模4萬只。“我不想成為家庭的負擔,十幾歲就跟隨叔父放鴨。以前養的鴨難賣,好賣時想擴大規模又沒錢,所以戴著貧困戶的帽子。”自幼殘疾、家境貧寒的項強說,“現在有了電商產業扶貧示范基地,我再也不用擔心鴨子的銷路了,只管安心養鴨,今年兩批養的7000多只鴨已經賣光了,僅此一項就能帶來二萬元的毛收入。”成為入駐智慧供應鏈的首個簽約養殖戶,項強顯得很高興,“加入壹號餐桌智慧供應鏈后,我就可以擴大養殖規模了,明年至少可以養4萬只鴨。我還計劃帶動更多像我一樣的人一起來做。”
據不完全統計,宿松縣電子商務交易額已突破8億元,同比增長近42%。自電商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累計帶動600余戶貧困戶實現增收,助力400余戶1300余人成功脫貧。
今年,安慶市“量化”考核目標,出臺2019年安慶市電商扶貧實施方案和2019年產業脫貧工程電商扶貧實施清單,強化過程管控,精準推動電商扶貧落實到位。同時,“優化”發展模式,堅持“農產品上行”,引導電商站點充分疊加農委、商務、供銷、金融等部門政策,實現融合發展。1-8月,安慶市新增多功能電商站點156個,推廣和完善“電商(站點)+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產業模式64個,組織開展貧困村網點站主業務運營培訓411人次。
記者從安慶市商務局獲悉,今年1-8月,安慶市電商扶貧帶動貧困戶創業就業703人,超額完成123%;建檔立卡貧困戶電商培訓1377人,超額完成70%;指導貧困戶開網店505個,培育電商帶頭人118人。此外,“強化”政策保障,在調研的基礎上,出臺《安慶市農村電商優化升級工程實施方案》,支持資金超過1000萬元,進一步健全電商扶貧支撐體系。
(稿件來源:《安慶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