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油用牡丹,趙向東可謂是“門兒清”。七年來,趙向東實踐探索出了豐產、高產、低成本的“中科·神農油用牡丹栽培管理模式”,在全國推廣種植油用牡丹10萬余畝,研究開發出數十款“神農牡丹”牌系列衍生產品,把河南省神農牡丹集團從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發展成為一家集良種繁育、苗木種植、研發生產、文化旅游、專業培訓、生態建設于一體的行業龍頭企業。
結緣油用牡丹種植研發
在河南沁陽市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南麓,矗立著氣勢雄渾、險奇天下的神農山。相傳炎帝神農在這里辨百谷、嘗百草、著《本草經》,開創了中華民族農耕文明的先河。
趙向東最早創立的“神農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在神農山腳下的東義合村。在這里,記者見到了年近50歲的趙向東,他個頭挺拔,面色紅潤,充滿了活力。
“與油用牡丹結緣,始于一次偶然的機會。”趙向東介紹,2013年國慶節,他去北京中科院看望一個同學,無意間了解到了油用牡丹的常識、作用和發展前景。中科院專家告訴趙向東:“油用牡丹需用3年才能掛果,周期長回本慢;籽油價格較高,市場銷售風險較大,因此油用牡丹產業在我國發展緩慢。”這次中科院之行,讓趙向東明白發展油用牡丹是利企業、利社會、利國家的好事業,是值得自己終生奮斗的產業,他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重擔。從那一刻起,他下定決心,一刻也不停歇,踏上了油用牡丹的種植研發之路。
趙向東介紹,牡丹籽油的發現和推廣可以稱得上是食用油的一場革命,它意味著人類可以吃上營養價值更高的木本植物油,這對于預防人體疾病、增強體質意義重大。提起油用牡丹,趙向東如數家珍:“油用牡丹渾身上下都是寶,尤其以牡丹籽油最為珍貴。”據了解,牡丹籽油含8種有益人體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過92%。其中а-亞麻酸含量42%以上,是豆油、花生油等一般草本植物油的幾十倍。а-亞麻酸是大腦營養必不可少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對腦神經傳導和生長發育極為有利,也可以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油用牡丹畝產可達280公斤,籽含油率22%以上,它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根系發達可達1米以上,50年不換茬,堪稱‘鐵桿莊稼’,種植和管理成本相對較低。我國大面積的荒山、經濟林以及西北廣袤的高寒地帶,都可以種植,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而且可以在不與農民爭地的情況下有效增加我國食用植物油產量,保障國家糧油安全。”趙向東對記者說。
創新模式,
油用牡丹種植全面鋪開
2013年10月中旬,趙向東以個人名義與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簽訂了“太行山區油用牡丹種苗繁育及生產示范基地”協議書。緊接著,趙向東趕到具備條件的沁陽市太行辦事處東義合村,與時任村支部書記呂柏松商議,僅用2天時間就完成了600余畝耕地的流轉手續;在專家指導下,10天之內將油用牡丹苗全部栽植完畢。2013年12月,“神農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2015年8月,公司與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成立“河南省中科神農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聘請來自日本島根大學、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的多位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團,為油用牡丹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為了收集、保存、開發牡丹新品種,雙方合作建設了占地115畝的“中科神農牡丹基因庫”,目前已收集種植來自世界各地的海皇、花大臣、玉芙蓉等觀賞牡丹品種1000多個60余萬株,涵蓋9大色系、10大花型,初步預估價值6800萬元。
在專家團隊的不懈努力下,神農元公司基地的牡丹提前一年掛果,且產量達到每畝200公斤,這標志著專家團隊總結制定出的“中科·神農管理模式”日臻成熟。該模式從苗木的篩選、種植、起壟、灌溉、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平茬、修剪整形、果實采收、種子處理等方面都有一整套的技術保障和可操作性的標準,可使油用牡丹提前進入豐產期。該種植模式獲得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科技成果獎。
強大的市場需求促使公司加快發展,短短幾年,神農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苗木銷售和無償技術服務模式在貴州、陜西、云南等貧困地區率先進行推廣,總種植面積達10萬余畝,有效帶動當地農戶走上了致富路。
產學研結合,
“神農牡丹”系列品牌層出不窮
牡丹產業的發展,深加工是關鍵。公司組織科研人員,不斷開發和探討牡丹深加工綜合利用的系列工藝生產路線,推出神農牡丹品牌系列產品,逐步把牡丹深加工產業輻射到醫藥制品、日用化工、食品加工、營養保健、旅游觀光、生態環境、食用菌、畜牧養殖等眾多領域和相關產業。
2016年3月,公司成立洛陽神農元牡丹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牡丹衍生品的開發和銷售。兩年時間里,先后投入資金8000余萬元,研發出10余款系列產品,其中牡丹食用油系列產品3種、日化品5種、牡丹花蕊茶和牡丹全花茶2種,產品質量全部通過國家認證,其中牡丹籽油還通過SGS(歐盟國際通標認證)檢測。
再好的產品,賣不出去就是廢品。2019年以來,神農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緊跟時代步伐,創新銷售工作。與抖音、快手等知名媒體平臺合作,通過吸納粉絲搭建銷售通道;與專業的銷售團隊、商貿公司合作,打包銷售。2019年5月,公司又與廣藥集團合作,陸續推出9款系列牡丹產品,特別是牡丹代餐產品可以直接服用,攜帶簡單。由于產品質量過硬,深受市場青睞,實現了基地推廣、產品研發、市場銷售同步發展。
與此同時,公司以神農元牡丹產業園為依托舉辦“神農牡丹文化節”。每年4月,產業園內牡丹、桃梨等各色花木競相綻放,芳香四溢,游人絡繹不絕。2019年第四屆牡丹文化節舉辦期間,日均接待游客1萬余人次,總接待游客近2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0余萬元,進一步提高了神農牡丹集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登高望遠,
抓好項目建設“牛鼻子”
“作為公司的掌門人,要做到登高以望遠,謀定而后動。一個產業的發展千頭萬緒,但是要挑重要的抓,項目是產業的支撐,今后神農集團將重點抓好四個項目的推進。”談及未來,趙向東淡定而從容。
首先是推進太行山區油用牡丹產業園項目落地。公司與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緊密合作,計劃利用五年時間分三期新發展油用牡丹10萬畝,形成以沁陽為中心、半徑50公里的牡丹產業區。以種植示范園和太行山為依托,高標準打造“牡丹特色小鎮”和優質高標準田園綜合體,目標是使這里成為全國油用牡丹產業種植生產、工業加工、餐飲旅游、科普教育、交流培訓的集散地。
其次是加大深加工生產區建設速度。通過六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在全國各地的油用牡丹推廣面積已經達到10萬畝,明年有5萬畝進入盛果期,預計生產牡丹莢果3000噸,為深加工提供材料基礎。同時,公司的科研團隊已經研發了數十款“神農牡丹”品牌系列產品儲備,為深加工提供了技術支撐。
再次是推廣中科院植物所研發的高光效油用牡丹專用膜。該膜應用后,預計畝產將比常規技術指導下的產量提高30%左右,并且能夠有效抑制雜草、保墑節水、減少勞動成本30%以上。創新推廣“光伏+油用牡丹”的農光互補模式,既為牡丹遮蔭,又通過發電增加收入。
最后是探索“四季牡丹園”和“四季牡丹庭院”整體運營方案。由于牡丹花期較短,只有15天左右,為了讓游客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開花的牡丹,計劃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牡丹的生理特點,進行人為干預和調控,可以讓牡丹在特定的時間段開花。目前技術已經成熟,建設一個四季牡丹園需要投資6000萬元左右,預計建成投運后每年可帶來3500萬元以上的旅游收入。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