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長期以來,我國縣鄉兩級基層畜牧獸醫隊伍貼近生產一線,直接服務廣大養殖戶,承擔著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畜禽良種及科技推廣等重要職責,在畜牧業生產技術服務和動物健康保障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當前,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任務及生豬等畜產品生產恢復發展仍十分繁重,要求基層畜牧獸醫體系更好地發揮職能。同時,國家推進基層審批服務執法隊伍整合的工作正在加緊推進,如何適應新的改革形勢,積極創新工作機制,提升公益性技術推廣服務水平,是基層畜牧獸醫機構面對的全新考驗與課題。為此,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行業發展處組織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全國畜牧總站、中國農村雜志社等單位,選取遼寧、江蘇、貴州、陜西四個差異較大的地區,就基層畜牧獸醫體系建設開展專題調研,現將調研報告分兩期刊登。
遼寧省是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確診發生的省份。通過對鞍山市海城市、沈陽市新民市的實地調研,發現遼寧省基層畜牧獸醫體系建設改革先行,創新機制,但同時也面臨很多問題和挑戰。
創新基層畜牧獸醫體系機制
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早在2004年,遼寧省就率先啟動動物衛生管理體制改革,在省、市、縣三級分別組建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局(辦公室),在鄉(鎮)設立區域性動物衛生監督所,并作為縣(市、區)動物衛生監督管理機構的派出機構。基本上每2?3個鄉鎮設有一個區域性動物衛生監督所,每個所有1?3名編制人員,主要工作職責包括計劃免疫、強制免疫、動產品檢疫和動物疫情監測等22項。
培養專業隊伍。村級動物防疫員是畜牧獸醫系統聯系養殖場(戶)的橋梁和紐帶。村級動物防疫員的素質、能力以及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動物防疫工作的成效。面對防疫員隊伍嚴重老化的現狀,海城市2013?2014年面向社會公開選拔村級防疫員,共錄用182名防疫員,這為深入推行動物防疫監管智能化提供了人才保障。
提高收入留人才。多年來,海城市一直沿襲著一村設置一名防疫員、每村給予相同補助資金的模式,這種方式最大弊端是苦樂不均,因此,防疫員的積極性受到極大打擊。為此,海城市堅持以鄉鎮為單位,以半坐班或全坐班模式設計防疫員職數,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反復論證,最終在全市418個行政村(社區)設置182個村級動物防疫員,再按照每個行政村7000元的標準,作為防疫員的基礎工資。
新民市則是采用擇優績效的形式提高村防疫員收入,例如張家屯鎮和大屯鎮,依舊延續每村一名村級防疫員的配置,按照每村10000元設置防疫員補貼。選舉4名經驗豐富、工作敬業的防疫員成立防疫小組,將補貼中的7000元給每村的村級防疫員,統籌剩余3000元的補貼發給防疫小組成員。小組成員進行全日制坐班工作,其余防疫員采用兼職的工作形式,有效地分配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爭取各種補貼。一是設置協檢補貼,按照每個鎮區養殖量的不同,設定完成不同畜別的協檢任務,每頭(只)動物設定不同的補貼標準。二是生豬養殖保險的協辦費收入,按照保費提成的6%收取,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保費提成約為2萬元。三是生豬無害化處理協助費用,根據國家無害化處理資金補助要求,40斤以下的小豬死亡后,按照每只80元補貼到無害化處理中心,而無害化處理中心則拿出10元返給養殖戶,10元返給村級防疫員。
通過縮減崗位設置、防疫員補貼統籌和績效管理,防疫員的收入實現了大幅度增加,30%鄉鎮的防疫員年補貼可以達到3萬元以上,有40%鄉鎮的防疫員補貼可以達到2萬元以上。
日常培訓演練增素質。海城從2012年開始每年十月舉行應急演練及培訓活動,對全體防疫員180人進行一次免疫、消毒、應急處置等業務培訓和現場演練。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免疫期間,分別以鎮區為單位對防疫員進行一次免疫相關培訓。據統計,海城從2012年至今,累計培訓防疫員合計4365人/次。
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人員結構失衡,大量工作集中在基層。縣級動物衛生監管等事業單位缺少專業人才,真正懂技術、能干活的人員并不多。據新民市動物疫病防控中心負責人說,現有人員編制達到76個,事實上如果都是真正能干活的,只要30個人就足夠了。由于現有人員編制數量較多,因此近年來都不能拿到進人指標,造成“老人不干活,新人進不來”的結構困境。
新民市張家屯鎮和大屯鎮聯合成立了區域的動物衛生監督所,共有5個編制,由于人員生病等原因,現在只有1個人常年上班。因此,從村級防疫員中挑選比較能干的4個人組成防疫小組,常年在所里工作,幾乎等同于鄉鎮的在編人員。這4個人要負責2個鄉鎮的所有畜牧的相關工作。
財政收入有限,工資和補貼得不到保障。地方財政收入來源單一,水平較低,近年來還要償還前些年政府舉債的本息,財政壓力非常大。根據新民市的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新民市財政支出41.6億元,加上上解支出2.2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還本支出3.6億元,支出合計47.4億元。而市財政收入僅16.3億元,主要依靠上級財政的轉移支付補助資金才能實現收支平衡。
財政支出要優先保障養老金發放、政府性債務還本付息、工資性支出及基本民生支出等必要支出,由于政府供養人員太多,負擔太重,所以拖欠工資的現象時有發生。村級防疫員作為最基層、最弱勢的人員,往往首先成為工資拖欠的對象。
財力不足也使得相關補貼難以到位。據調查,承諾給村級防疫員的補貼已經有2年沒有發放,包括保險公司的協辦費、無害化處理中心的返回費用下撥等。因此,村級防疫員目前的工作多半出于責任和情感,如果繼續不發補貼,恐怕到年底要重新考慮是否繼續任職。
社會保障缺失,面臨較大風險。在調研中,每一個村級防疫員都表現出了高度的工作責任、充盈的工作動力以及長期從事這項工作的決心,但是也紛紛表達了他們對于未來保障的顧慮。其根本還是缺少養老統籌、社會保險以及職業病的保障問題。
一是由于防疫工作的繁重,很多防疫員的防疫工作不再是“副業”,已經成為每名防疫員的主業和職業,但是因為“聘用制”的形式,他們擔心萬一有一天政府不再聘用他們了,他們也沒有別的技能再從事其他工作。二是現在村級防疫員是采取農村居民相同的養老保險,保障水平比較低,如果納入到企事業單位形式中去,每年則需要繳納6500元左右,個人難以完全負擔。三是工作中疫病傳染風險。一些村級防疫員現在工作與鄉鎮動物衛生監督所正式人員工作內容相同,檢驗檢疫、疫苗防疫等,經常與豬、牛、羊家畜接觸,存在感染布氏桿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危險,當地已有一名村級防疫員感染,因此都有些擔心。
基層畜牧獸醫體系建設亟待加強
盡管畜牧業特別是生豬家禽的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成效顯著,但是小型散養戶的數量依然龐大,而且將持續一段時間,因此公益性的畜牧獸醫服務還非常必要。當前基層畜牧獸醫體系建設比較薄弱,特別是鄉和村兩級。鄉級畜牧獸醫體系面臨綜合改革的壓力,無論如何改,都必須確保一定數量的畜牧獸醫專業的編制人員。村級防疫員的作用雖然有所下降,但在一定時期內不能缺失。政府購買服務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必須強化各級政府的責任,確保足額的購買經費并按時撥付。同時,要鼓勵各地的高度重視和機制創新,不斷探索村級防疫員的選拔、培養和組織方式。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全國畜牧總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