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深挖獐子島扇貝“三連跑”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任尚坤 字號:【

  年底了,又到了扇貝們“跑路”的季節。

  11月11日晚,正當人們“剁手狂歡”之際,獐子島集團不聲不響放了顆雷:今年扇貝又死了,已抽測區域2017與2018年畝產總量不足5.5公斤,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存貨減值風險。

  這也意味著,當初撒出去的“幣”現在要收不回來了。13日晚,獐子島回復深交所關注函稱,扇貝死亡原因尚不明確,對公司2019年度經營業績的影響尚不明確,部分海域死亡情況可能還將持續。

  董事長吳厚剛則表示,遭遇三次自然災害后,公司產業、產品結構都做了主動調整,活品蝦夷扇貝收入只占2019年前三季度收入的6%,毛利占整個活產品類的10%左右,“即使扇貝絕收了,對整個公司的經營業績也構成不了什么重大打擊。”

  可不到一天,吳先生就被“打臉”。14日晚,獐子島披露2019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預計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合計金額2.78億元,約占截至2019年10月末上述底播蝦夷扇貝賬面價值3.07億元的90%,對公司2019年經營業績構成重大影響。

  截至15日收盤,獐子島股票報2.5元/股,市值17.78億元,離高峰時已跌去90%。此前兩天,吳厚剛曾對外回應稱,“扇貝是剛死的……請的專家還在路上,會幫助我們來分析死亡的具體原因。”

  吳先生“覺得委屈”

  始自2014年,獐子島的扇貝們前前后后死了三回,首次“出逃”的那群兄弟至今“生不見肉,死不見殼”。相似戲碼不斷上演,投資者們習慣了,獐子島村民見怪不怪了,就連變幻莫測的海洋環境都成擋槍的“劊子手”了。

  2014是讓吳厚剛記憶深刻的一年,曾被奉為A股神話的獐子島集團披露:受冷水團異動導致的自然災害影響,2011、2012年底播海域共148.66萬畝蝦夷扇貝絕收。死不見尸。網民戲稱“扇貝跑了”。

  一時間,口水滿天飛。投資者們并不買賬。他們懷疑冷水團的真實性;懷疑獐子島科學養殖、定期抽檢預警存在貓膩;懷疑內幕交易,懷疑公司內部貪腐。

  “我們一家企業講不清冷水團的事兒,大家都不明白……冷水團說不清楚,底播增殖說不清楚,海洋牧場說不清楚。”接受新華社采訪時,吳厚剛“覺得委屈”,“很多人拿我們跟藍田(藍田股份,已因造假退市)比,這沒有依據,對我們不太公平。實際上我們的股東是老百姓,我們是老百姓的企業。”

  不過,吳厚剛也并沒向老百姓做過多解釋。他不需要了。證監會后來發布的調查報告指出,獐子島在決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財務核算等方面存在不規范問題,而不涉嫌造假。 大連證監局下發“責令改正的決定”和“警示函”。吳厚剛自愿承擔1億元災害損失,11名總裁辦成員計劃在股票復牌后拿出2000萬增持股票,且兩年內不持。

  這事兒就算過去了?還早。

  吳先生說“大海生病了”

  2016年1月,獐子島遭2000多名當地居民舉報,稱之前“扇貝逃跑”非因自然災害,而是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公司回應未收到相關信息。又兩年后,獐子島的問題才算徹底爆發,吳厚剛重回聚光燈下,從此再未離開。

  2018年1月30日,獐子島發布公告,因部分海域蝦夷扇貝存貨異常,預計公司 2017年度全年虧損。和上次不同的是,這回扇貝的死亡原因為“饑餓”。

  獐子島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時表示,不存在“有很多扇貝苗在投放前就已經死了”的情形;不存在“2015、2016年一直過度采捕導致扇貝斷代”的情形;不存在“于2017年11月就發現存貨異常并要求員工不得向外泄漏”的情形;稱“監守自盜,公司資產嚴重流失”是極個別員工利欲熏心,惟利是圖。

  是的,饑餓還是自然環境的“鍋”。獐子島稱,降水導致扇貝的餌料生物減少,養殖規模擴張加劇餌料短缺,海水溫度異常使扇貝越來越瘦。瘦又吃不到肉,扇貝餓死了。 各路人馬風聞雷動。2018年2月,證監會立案調查。媒體記者們也形成諸多共識,比如,扇貝死亡與公司運營管理不善以及海域海底生態遭到破壞有關。

  搜狐財經援引知情人士介紹,“現在的捕撈工具是耙網,這是一種禁用網。這種工具就像耙子一樣,一耙就容易破壞海底植被,還會導致海水污染。”大連海洋大學一位學者則認為,解決獐子島扇貝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讓海底靜養三年,不進行底播。該說法也得到了多位島民認同。

  其實,獐子島官方曾在2017年3月就有表示,將對適播海域實行輪換養殖,“養三年休一年”。5個月后的達沃斯論壇上,吳厚剛還呼吁人們要更多關注海洋生態與資源可持續開發問題,“我們的海洋現在面臨過度開發、污染等問題,可以說大海‘生病’了”。 生病的不只大海,還有“小島”以及島上的公司。針對“扇貝餓死”引起的連鎖關注,證監會為期一年半的調查結果出籠。2019年7月9日,因涉嫌財務造假、抽測結果虛假記載、未及時披露信息等違法事實,證監會擬對獐子島公司給予警告,處60萬元罰款,吳厚剛則被采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

  淹沒在海底的扇貝們,正一點點咬開獐子島的“底褲”。吳厚剛常被身邊人稱作是“一個精明的人”,做會計搞財務,游走政商兩界,算得一手好賬。

  吳先生的賬本

  不過這次也確有一點讓人“吃驚”,即扇貝們為何會在兩個禮拜內出現大面積死亡。就在10月底,獐子島還明確表示,底播蝦夷扇貝未有異常情況。深交所也就此下發關注函,詢問原因、時間以及信息是否真實披露與隱瞞等。

  這是在一個月時間里,獐子島第二次收到關注函了。此前,獐子島因被曝在8月禁漁期內捕撈海參而引來注目。10月17日,公司官宣承認了此事。可夏眠期的海參不吃不喝,皮薄個小。怎么看都不像一筆劃算的買賣。

  引用一位海參養殖行家的話講,“伏天撈海參,那是很虧的,要不是家里沒米下鍋了,有誰會這么做?”吳厚剛也曾在內部回應時表示,此舉直接目是增添報表利潤,保證公司今年的安全和不虧損。

  據10月23日最新財報數據,獐子島2019年前三季度凈利虧損3403萬元。不過,從2014年“扇貝逃跑”開始,獐子島的經營業績也基本沒好過。

  2014-2017年,獐子島凈利潤均為負,其中,2016年財報顯示凈利潤7959萬元,但后經查實虛增1.31億元,追溯調整后變成了-5543.31萬元。四年間,獐子島共獲約1.44億政府補助。2018年凈利3210.92萬元,政府補助3043.82萬元。 據深交所規定,中小板企業連續兩年虧損被ST,三年被暫停上市,四年被終止上市。神乎其技,獐子島竟始終屹立不倒。而且,每當“扇貝跑路”的利空消息發布前,其背后大股東又總能“精準”逃過一劫。 2014年,因獐子島控股股東敏感期內減持股票避損1131.6萬元,大連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2017年底,第二大股東“和島一號”40天內四次減持套現1612萬元,且每次減持價格均高于獐子島停牌前的價格和復牌后跌停價格。

  面對此情此景,同樣作為股東的島民們則只能干瞪眼。他們手里的股份只有收益權,沒有交易權。有時,他們還會遙想獐子島上市時的風光無限??裳巯滤麄冇钟X得,當初帶領獐子島發家致富的吳厚剛,也成了個“敗家”的人。

  解救吳先生

  現年55歲的吳厚剛早先既是當地鎮政府一把手,又是獐子島漁業公司的最大領導。在集體企業遭遇困境時,他主導變革了原有經營模式,將捕撈船民營化,另將傳統捕撈改為養殖,并花重金買來蝦夷扇貝苗種,實驗底播養殖技術。

  兩年后,獐子島大獲豐收,吳厚剛的新模式才算得到認可。2001年,依循政企分離政策,獐子島漁業集團改制,吳厚剛選擇辭官下海。2006年,獐子島上市。富豪吳厚剛,一時風頭無兩。那年,采訪他的臺灣《商業周刊》記者寫下這樣的評語:“書記作風,明星架勢,想法標語化,手勢定格好上鏡。”

  “好上鏡”的還有他的家人。弟弟吳厚記、哥哥吳厚敬、外甥劉強、妻弟劉鋒等均在公司任要職。后來,獐子島內部人士舉報稱,有員工在扇貝苗種采購中存在受賄行為。涉案的吳厚記離開了公司,手下會計張巍則被判了5年6個月有期徒刑。 再后來,“扇貝跑了”。大連證監局給獐子島集團下發警示函。當時有記者提問:警示函指出了公司的問題,公司除給高管降薪外,會不會對直接負責人進行處理?

  對此,董秘孫福君回應稱,警示函更多提出我們這塊有風險,有改進區間,而不是說責令整改,責令整改和警示是兩個范疇……

  該董秘在獐子島的職業生涯,于五年后的本月畫上句號。11月2日,獐子島公布高管變動:公司常務副總裁梁峻、首席財務官勾榮均申請辭職,另有工作調整;副總裁、董秘孫福君提出書面辭職,不再擔任公司職務。

  此前7月證監會調查結果中,孫福君擬被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而被終身禁入的吳厚剛未提出過辭職。他參加了同在7月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向股民們表達了歉意。他還向媒體講了些話,大致意思是我們對深海探索不夠,對自然界復雜程度了解不夠。

  他覺得獐子島作為海洋牧場的開拓者,也承擔了一部分本應由國家開展的基礎研究工作。他稱這是拿人民幣在海里面,撒滿錢來檢驗這塊海到底行不行。他建議國家多在海洋科學領域投資,讓科學家找出其中的規律性變化。

  他還同時建議,再花些錢為包括媒體在內的廣大民眾進行海洋科普,“否則,同樣一個扇貝死亡事件,中國發生了就成為輿論焦點,日本發生了就很正常,因為日本這個國家對海洋研究,尤其是海洋科普做得比我們好。2014年不僅獐子扇貝死了,日本的扇貝也死了”。

  當有人問,日本有沒有相似的上市公司時,吳厚剛不假思索答:“沒有。”

  有接近獐子島集團的人曾對媒體講,由于吳厚剛將被終身市場禁入,獐子島大股東也在考慮更換董事長。

  恰巧也有接近吳厚剛的人告訴另一家媒體,“吳厚剛早就想撇下這個爛攤子了”。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