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滋潤“蛋小二們”的土壤
家禽養殖在中國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禽蛋的生產方式還以小農模式為主,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會養殖家禽,產出的禽蛋自產自銷,市場尤為分散混亂,價格也是參差不齊;直到改革開放以后,家禽產業進入規模化與商品化時代,禽蛋產業才開始出現聚集現象,禽肉與禽蛋產量節節攀升。
除了在產量上有了井噴式的增長,禽蛋產業在生產布局上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過去,禽蛋產業遍布全國各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禽蛋商品化的發展,傳統的禽蛋“四大省”(山東、江蘇、四川、湖北)因各自發展方向的變化,走向分崩離析。
在產業布局調整與重組之后,河北、山東、河南、遼寧成為“新四省”,發展至今,僅山東、河南、河北3省,禽蛋產量就已超過全國的三分之一。
禽蛋市場一片欣欣向榮,但在這龐大的產業鏈中,有這樣一個農產品,在禽蛋產業中占比高到讓人無法忽視,它就是國人“菜籃子”里必不可少的農產單品——雞蛋。
雞蛋的市場規模有多大?
02
雞蛋產業路上的“絆腳石”
正如上文所講,我國家禽養殖史已有上千年,雞蛋產業的發展也實屬不短,但為何商品化的難度如此之大,做雞蛋的公司遲遲不成氣候?
這還得從雞蛋行業上、中、下游長期未得到解決的問題開始說起:
養殖戶
與豬肉相似,雞蛋是一個“周期型”農產品,通常情況下當前蛋雞出欄量將決定下一階段雞蛋供給量。
因此,養殖戶們想要賣蛋,就得先為蛋雞們提供一個長期的、完整的生育、孵化閉環,以及對未來市場需求較為準確的判斷,但就目前來看,普通養殖戶們很難做到這樣標準化、細致化的調整。
一方面,是因為生產商品雞蛋的周期真的太長了。從“祖代雞引種”到收獲商品雞蛋,需要整整61—63周,這對普通養殖戶來說,意味著需要墊付一大筆養殖費用,期間風險還是許多散戶無法承擔的,所以這個行業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它也存在一定的門檻。
另一方面,生鮮行業的出現斬斷了一些優質散戶的銷貨渠道。這些生鮮店家主要通過簽約幾個上游供應商送貨或者自采自營方式補給商品,就會導致許多小散戶雞蛋商品無法走進市場,加之缺乏金融服務,如此一來,普通養殖場就很難成長為大規模養殖場,而這些生存痛點,對銷售雞蛋的公司來說也是一種致命打擊。
蛋車物流
兜售商品的前提,是要找到買家,但雞蛋買家們都在哪里呢?
他們在城市里、在小區里、在校園里甚至在工業園區,要把雞蛋送到這群人手中,就得先過蛋車物流這一關。
又由于禽蛋作為農產品,利潤空間非常有限,這就要求花在物流上的費用不能太高,所以我們時常聽到蛋車司機抱怨:
禽蛋易碎不說運輸收入還低、容易收到假現金、還要隨時承擔起記賬、墊資、支付等工作,整個運輸過程繁雜瑣碎,回報率低。
下游經銷商
對于下游經銷商而言,倉儲能力是一個硬性條件,它的大小與管理能力將決定企業能“吞下”多大的訂單,但在沒有穩定客源之前,重資產建倉的經銷商所面臨的風險往往會比行業的頭號玩家們大很多。
如果運氣不好再碰上疫情,那么情況就會像豬肉大富豪秦英林所說:“每一次豬周期波動都是行業的一次升級。周期低谷和疫情對優勢企業來說是盈利和發展的機會,但也會讓弱勢企業和農戶徹底退出。”
面對雞蛋產業中的“絆腳石”,商家們真的就無計可施了么?其實不然,總有人能在惡劣的行業環境中,尋求到出路。
03
這些企業都是如何做到的?
圖表2 蛋雞生產周期
連接養殖戶、蛋車物流與經銷商對蛋品互聯網B2B平臺來說并不是件易事,但為解決上文提到的痛點與難點,行業內的玩家們還是紛紛拿出了“撒手锏”,先說蛋小二。
從生產端切入
蛋小二的業務流程不算復雜,通過接收來自各地經銷商的訂單,然后統一向農戶采購蛋品,最后交由給服務商進行線下的商品分配。但難就難在,在擁有穩定客源的基礎上,應該如何保障雞蛋品質呢?
對蛋小二而言,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可克服一切困難,而這能力與其背后的團隊息息相關。
除了創始人朱光大本身擁有豐富的生鮮平臺運營經驗以外,團隊的CTO為前阿里 P8 技術專家,運營負責人為鋼銀電商前運營/大數據團隊負責人,三人的“隱形”力量不可小覷。
他們通過數據分析,收集了大量養殖戶的料蛋比(蛋雞食用飼料總量/產蛋斤數)數據,進而幫助養殖戶集采質優價廉的飼料、物資,大大提高了養殖戶蛋雞的生產效率;
而且在與農戶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度后,蛋小二還會開放農資交易平臺,吸納更多養殖戶。
如今,蛋小二的農資交易毛利率可達到20%—40%,不論對農資經銷商還是供應商來說,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準確的布局為蛋小二帶去了不小的收益,今年7月蛋小二單月GMV(成交總額)突破4000萬元,9月GMV突破7000萬元,日營收可達200萬,大大刺激了整個雞蛋產業的其他玩家。
緊接著,我們再來看蛋品行業另一個高階玩家的玩法兒。
從倉儲、物流切入
成立于2016年底的懶龍龍在今年年初悄悄走過了A輪融資,相比蛋小二,其商業模式確實更為全面,系統。
尤其是在倉儲、物流的搭建上。
蛋小二選擇把重的倉儲、物流承包給平臺中的服務商,是典型的“輕資產”運營模式;
而懶龍龍則選擇自建倉儲,以此穩定貨源,減少給中間商賺“差價”的機會,并在物流層面提出了一個“強管控”的理念,主動對物流公司的人員與車輛進行培訓、管理與考核,以保證蛋品的高效流轉。
從倉儲物流服務切入的懶龍龍,減少了蛋品損耗、提升了周轉速度,僅2018年11月份懶龍龍GMV就突破了2600多萬,預計2019年年底月銷售額能達到一個億。
給雞蛋上“保險”
最后,再說一個更早做雞蛋B2B的電商平臺——蛋e網。
作為國內首家蛋雞全產業鏈電商平臺,蛋e網的商業模式其實和懶龍龍、蛋小二并沒有太大的差別。
但有意思的是,蛋e網還是國內首個推出互聯網蛋雞養殖保險的企業,通過與保險商合作,大大提升了養殖戶抵御重大疫情與自然災害的能力,算是為整個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04
結語
雞蛋B2B產業一路走來真的太不容易,一方面平臺們要持續整合管理粗放的養雞場,平衡好普通養殖戶與經銷商之間的買賣關系;另一方面雞蛋本身屬于非標的周期性農產品,利潤空間不高,想做大做強,規模化才是大前提,所以“燒錢”擴張,必不可少。
今天,雞蛋產業的“春天”是真的來了,不過誰能率先破局,在禽蛋B2B賽道中成功上市,值得我們共同期待!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