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以下簡稱冬交會)于12月16日落下帷幕。為期5天的展會共簽訂農產品訂單總額774.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展會現場,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和綠色食品在所有參展產品中人氣最高、銷量較好,助力冬交會購銷兩旺。
地標“加持” 好貨不怕無人知
從每斤兩三元無人問津到均價十幾元供不應求,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傳統水果紅毛丹成功“逆襲”,原因何在?
“有了地標‘加持’,保亭紅毛丹的知名度和認可度上去了,銷量和價格自然也就上去了。”12月14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副縣長金海波,在冬交會上又當起了保亭地理標志農產品的“代言人”。
“以前,保亭紅毛丹每斤兩三元的價格都不太好賣,許多農戶都想把果樹砍掉,換種其他水果或作物。但通過推進農業品牌建設,保亭紅毛丹獲得了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金海波說,加上產業鏈延長、附加值提高,以及包裝宣傳、組織活動等,保亭紅毛丹每斤的價格漲到了12元至15元,種植面積也增加了50%。“農戶不再想著砍樹,而是發愁沒有更多的地種了!”
保亭縣農業服務中心熱帶作物管理站站長謝軍海透露,除了紅毛丹外,保亭目前還正積極申報什玲雞、毛感鴨、六弓鵝等5個農產品地理標志和10個地理標志商標,繼續推進農業品牌建設。
脆而多汁的三亞甜瓜、口感清甜的陵水圣女果、香味濃郁的興隆咖啡……在本屆海南冬交會市縣展區,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展架前總是圍滿了咨詢了解的市民群眾。
品牌農產品,不僅“保”銷量,還能“保”增收,這一點在永興荔枝和三亞芒果上也得到了驗證。作為地理標志農產品,永興荔枝讓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建中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荔枝村”,農戶也過上了好日子。建中村黨支部書記鄭從盛說,近年來有200多戶村民靠荔枝種植致富,蓋起了“荔枝樓”。
而三亞市鳳凰鎮紅土村的芒果園,是海南出口加拿大樹上熟“貴妃”芒果的指定果園,芒果種植面積120畝,畝產5000斤。“每年的1月到6月是芒果豐收的時節,也是最忙的時候,每個月僅包裝收入就能拿到6000多元。”來冬交會協助果園送貨的包裝工人陳春芳說,芒果上市她們就到果園工作,半年時間總共收入3萬元。
“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的農產品,不僅來源于特定地域,有獨特的品質特性或生產方式,且產品品質和特色主要取決于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歷史因素。”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通過引導市縣大力挖掘地方特色農產品資源,實施獎勵政策加強資金扶持等,海南省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建設,目前經農業農村部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就達34個。
此外,三亞芒果、澄邁福橙、三亞甜瓜、澄邁橋頭地瓜、文昌椰子等5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還入選了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發布的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名單。
下一步,海南省將繼續深入推進品牌強農戰略,充分發掘海南熱帶地域特色農產品資源,推進區域特色優質農產品登記保護,培育、打造一批知名區域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一方面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另一方面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認可度,力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
綠色興農 紅利加速助增收
紅棕的稻米、金黃的椰子、灰白的鴨蛋……在本屆冬交會上,五顏六色的特色優質農產品讓人眼花繚亂。然而,有細心市民“找到”了它們的共同顏色——綠色。
“都是綠色食品啊!看,這個寫著‘原生態種植’,那個注明‘綠色無公害’。”市民田小英平時注重養生,“對產品打不打農藥?用什么化肥這些比較上心,盡量選擇購買綠色食品,吃得健康也放心!”
“我們自己吃過的一些產品,包括五指山高山蔬菜、儋州跑海鴨蛋等,感覺都挺不錯的。”聊到綠色食品,田小英便忍不住打開了話匣子,她一邊說著,一邊晃了晃剛買的高山蔬菜和跑海鴨蛋,“展示”自己支持綠色食品的實際行動。
在田小英身后的五指山高山蔬菜展柜前,有不少市民游客也被這來自生態山區的綠色食品吸引了目光。“五指山高山蔬菜種植基地海拔均在500米以上。蔬菜主要用山泉水澆灌,種植過程嚴格按照有機農產品種植要求進行田間管理,因此高山蔬菜顏色亮、口感好,且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展位工作人員介紹。
“而儋州跑海鴨蛋,則是通過‘鴨糞下田、谷物飼養’種養相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方式生產,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蛋中含有卵磷脂4056毫克,比100克牛奶所含卵磷脂高50倍。”儋州逢秋瓜菜專業合作社相關負責人說。
蔬菜“喝”泉水,芒果“吃”海鮮。在三亞市崖州區梅東村芙蓉嶺有一個芒果園,該果園負責人、海南凱治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英治將爛魚、爛蝦與生物菌混合發酵3個月,制成動物蛋白肥,用“海鮮”來“喂”芒果;同時,又探索將草木灰水與具有殺蟲功效的苦楝葉混合熬制,加以生物菌發酵1個月,制成“殺蟲中藥”。
這樣種植出來的芒果,更加香甜可口,最高能賣到100元/個,是市場平均價格的10余倍。
而在在冬交會的市縣展館,記者發現幾乎每位觀眾手里都有一款類似奶茶的“網紅飲品”,細問后才知道并不是奶茶,而是黃皮甘蔗汁。海口市民趙婷的微信朋友圈寫道:“心癢癢好幾天,今天來打卡!‘網紅飲品’黃皮甘蔗汁清甜爽口,比奶茶好喝!”
實際上,這款“網紅飲品”也是綠色食品。東方市來堪農民休閑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吉家恒說:“在黃皮甘蔗種植過程中,用的都是生物農藥和以花生為原料的有機化肥,確保種植原生態、產品無公害,因此顧客反饋不錯、銷量也很紅火。”
對于產品越“綠”,效益越“紅”這一點,白沙五里路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符小芳也堅信不疑,“有機茶健康、無污染、無農藥殘留,價格能達到普通茶葉的10倍以上,私人訂制的高端茶葉最高能賣到5000元/斤。”
“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需求的提升,是綠色食品能帶來紅火好效益的關鍵所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綠橙協會理事袁平說,該協會正在從控制優化農藥化肥、生物除蟲等方面著手,推進瓊中綠橙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標準要求進行種植管理,力促瓊中綠橙向更“綠”發展。
“綠色食品+火紅效益=五彩未來”,澄邁福橙在用行動核算這個“公式”。測土配方施肥、綠色種植的基礎上,澄邁縣福橙科學研究所修建了20畝高標準育苗網棚,集中力量培育福橙無病種苗,積極引導種植戶栽種無病種苗。
“對于申領無病種苗者,澄邁對其土壤類型、水源、選址、用肥等,均有嚴格要求,目的是保證對福橙的標準化生產管控。”澄邁縣熱作局局長王業科介紹,黃龍病對福橙樹生長、產量等,影響較大。“通過無病種苗有效防控黃龍病,實現綠色生產,對于提升福橙產業體量有積極作用,最終受益的還是農戶。”
農產品的“鮮綠”,也讓海南農業“更綠”。農業農村部等八部委近期公布,經地方組織申請、省級擇優遴選、部委復核確認,已評估確定第二批41個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海南省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在列,是繼浙江省之后第二個整省創建的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近年來,海南省通過穩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化肥農藥減施措施、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著力實施農膜回收計劃、建設生態農業品牌、提升綠色供給能力等,深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全省將以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為重要平臺,引領面上農業的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同時,通過推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力促實現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農民增收的“五彩未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