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堅持“試點先行、典型引領、全面推動”思路,省級財政列支專項經費2000萬,在全省12個市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二維碼“雙覆蓋”管理,倒逼產品質量提升、行業自律和主體責任落實,有力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第一,試點示范抓樣板。堅持立標桿、做示范,依托農產品質量安全省市共建、省縣聯建提升行動,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商洛、安康2市4縣先試先行抓樣板,在“三品一標”認證企業、省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市級以上農業園區及農民合作社中擇優選點抓示范,為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和質量安全追溯二維碼“雙覆蓋”探索了路子,提高了效率,總結形成“政府負總責、三級有機構、規模主體全覆蓋”的“商洛模式”、“質量追溯二維碼與無公害標志合格證合二為一、應貼盡貼”的“安康經驗”。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雙覆蓋”追溯體系建設,納入對各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延伸績效考核范疇,加強督導考核,持續傳導質量壓力,有效推進工作。
第二,建設平臺抓標準。完善省級監管追溯信息平臺建設,指導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率先豐富平臺內容,優化平臺要素,擴大質量追溯監管范圍,省級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規?;a經營主體入網率達到100%。以信息化平臺為載體,累計發放統一標準的質量安全“二維碼”追溯標簽43.5萬張,質量安全縣縣級以上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現代農業園區實現全覆蓋。圍繞生產記錄可查詢、產品流向可追蹤,實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配發“統一設計、統一內容、統一數據格式”的合格證明,提高加貼覆蓋度。
第三,夯實責任抓監管。強化自律。堅持“誰備案、誰開具、誰負責”,指導監督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建立自律性檢測機構,完善產品檢測、生產管理、購銷臺賬、不合格產品清退等制度,推行質量安全社會承諾,夯實主體責任。強化督查。把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等作為巡查監管的重要內容,重點核查生產記錄、檢測記錄、銷售記錄、運輸記錄及開具是否規范。建立食用農產品準入準出工作機制,以市場準入倒逼產地準出。強化宣傳。加強對生產主體業務人員的政策技能培訓,定期發布監管信息,完善群眾和媒體舉報監督機制,引導消費者主動索要購物憑證,積極溯源維權,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熱烈氛圍。
第四,效益引領抓擴面。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農業園區、龍頭企業、示范合作社創建認定、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證、農資產品生產經營許可、農業展會、財政項目安排等掛鉤政策,利用全國農交會、中國綠博會等大展會大平臺,加大對可追溯產品的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價值市場價值,讓實行“雙覆蓋”管理的企業主體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增值收益。據統計,加貼追溯二維碼或合格證等 “身份證”的農產品,售價平均提高30%左右。通過市場導向效益引導,強化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正逐步由政府推動變為企業主體的自愿自覺,追溯“雙覆蓋”管理擴面提速步伐進一步加快。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