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 江
強化農業品質提升和品牌培育。建立健全綠色農業標準體系,推廣全程標準化生產和全產業鏈安全
風險管控。加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完善檢測監管體系,確保食品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
覆蓋所有縣(市、區),規模生產經營主體納入平臺管理。實施農業品牌振興計劃,培育浙江名牌農產品
300 個以上,做大做強“麗水山耕”等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加強農業品牌宣傳和農產品營銷平臺建設,
辦好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浙江農業博覽會、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等農展會。發展以品牌為引
領的中高端農產品連鎖經營體系。深化農業對外開放,發展總部農業,把農業發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擴大浙江品牌農產品在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
——《浙江省委省政府關于印發 <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計劃
(2018—2022 年)> 的通知》
山 東
培育一批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構建整體品牌為龍頭,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為主
體的山東農產品品牌體系。到 2020 年,培育知名區域公用品牌 50 個,打造培育一批糧食、油料、果品、
蔬菜、食用菌、苗木花卉、茶葉、中藥材、畜產品、水產品等十大產業知名企業產品品牌。
制定一個山東農產品品牌目錄制度。強化政府公益服務,探索建立農產品品牌目錄制度。把具有一
定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形成目錄,由政府統一組織發布,動態管理,鼓勵引導各類農
產品市場主體做大品牌、保護品牌。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意見》
湖 南
打造扶貧品牌。以“一縣一特”主導特色產業發展為戰略方向,以“地理標志農產品”“地理標志
保護產品”“地理標志商標”和“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為載體,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區域特色、經典
產品,融合線上線下渠道,講好扶貧品牌故事,挖掘品牌文化內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軟實力,形成一
批統一打造、統一管理的扶貧產業品牌,引導貧困地區扶貧產業走“高端、特色、品牌”發展之路。積
極發揮新聞媒體和電商平臺的導向作用,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宣傳好扶貧產業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
讓品牌成為帶動扶貧主導特色產業發展的“動車組”。
——《湖南省農業委員會 湖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 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扶貧的指導意見》
江 西
加快發展綠色農業和品牌農業。健全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推動
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深入開展綠色生態農業“十大行動”,把江西打造成全國知名的綠色有機
農產品供應示范基地。加大農業地方標準的制定和推廣力度,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綠色有機
農產品,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商標保護。挖掘富硒資源,發展言富硒農產品。因地制宜發展草腐類食
用菌、豬沼果、稻漁綜合種養、林下經濟等生態循環種養模式。深入實施“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
品牌戰略,做大做強一批產業優勢品牌、培育壯大一批企業自主品牌、整合扶強一批區域公用品牌、扶
持打造一批出口品牌、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品牌。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構建全過程的農產品質
量安全追溯體系,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的源頭治理,強化動植物疫病防控,推進供應鏈全程風險治理。
——《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 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的實施意見》
江 蘇
加強農產品品牌和質量安全建設。加大農產品品牌培育力度,構建農業品牌目錄制度,推動創建農
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打造農產品知名品牌。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和全程質量控制,發展無公害農產
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新增“三品一標”1500 個以上。加強農產品產地準出與
市場準入銜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活動,建立農產品質量可追溯信息平臺,強化質量安全風險管控。
創新農資經營方式,因地制宜推廣農藥零差率統一配供。強化動物疫病防控,實施種畜禽場重點疫病防
治計劃,組織開展水產苗種產地檢疫試點。深入開展生豬屠宰清理整頓,規范畜禽屠宰行業秩序,嚴厲
打擊私屠濫宰等違法違規行為。
——《中共江蘇省委 江蘇省人民政府 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
意見 》
四 川
推進品牌農業發展和市場開拓。立足重點優勢產業,補齊產業結構不優不強、品牌不響不亮等短板,
提升四川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讓四川生產的綠色農產品擺上國內外消費者的餐桌,在省內市場形成明顯
優勢、在國內市場形成比較優勢、在國際市場形成品牌優勢。
扎實推進市場開拓。依托“惠民購物全川行動”“川貨全國行”“萬企出國門”、四川農業展會等活
動與平臺,擴大產銷對接和對外貿易。創新品牌營銷方式,依托品賞會、觀花會、親子游等特色節慶類
活動,打好“綠色牌”“生態牌”“錯季牌”。用好微商、微信、微電影等新興媒體,大力宣傳推介四川名
優特新農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和區域公共品牌,形成品牌聚集優勢,合力抱團闖市場。借力“互聯網 +”
發揮線上線下融合優勢,化解結構性、季節性、階段性供給失衡,有效對接生產和流通。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四川農業創新綠色發展行
動方案的通知》
廣 東
發展目標。到 2022 年,我省農業品牌化水平顯著提高,全省打造十大“粵字號”廣東現代農業產
業品牌,擦亮區域公用品牌、壯大企業品牌、打響產品品牌 , 建設 50 個重點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統一形
象標識,面向全國集中推介廣東“大而優”大宗農產品品牌 ;發揮廣東品種豐富、生態多樣性優勢,做
好“特”字文章,鼓勵各地圍繞嶺南文化、體現廣東特色、展現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受到廣大百姓信賴
贊譽的區域特色品牌,打造 300 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讓“小而美”的特色農產品品牌豐富老百姓的餐
桌。形成一批全國影響力大、區域特色明顯、國際競爭力強、文化底蘊深厚的省級農業品牌,打造 10 個
品牌價值超 100 億元的全國知名區域公用品牌,做精做強 300 個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壯大 300
個省級農業企業品牌,扶持推介 2000 個質優品佳農產品品牌。
抓好“粵字號”頂層規劃,完善農業品牌體系。彰顯嶺南文化底蘊,突出廣東特色農業資源優勢,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學制定廣東農業品牌發展規劃,做精做強“粵字號”農業品牌,體現嶺南文化、
突出區域特色、導向綠色優質、強化標準化體系、創新包裝理念、統一形象設計,全面提升我省“兩類
三級”的農業品牌發展架構,以區域公用品牌為核心,將區域公用品牌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緊密結合,
積極培育“大而優”的大宗農產品品牌和“小而美”的特色農產品品牌 ;激發農業經營主體活力,充分
發揮組織化、產業化優勢,與原料基地建設相結合,加強自主創新、質量管理、市場營銷,打造具有較
強競爭力的企業品牌。初步形成以“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新三品為綱、廣東特色鮮明、互
為補充的農業品牌體系,提升產業素質和品牌溢價增收能力。
——《關于加快推進“粵字號”品牌強農的實施意見》
湖 北
按照“區域公用品牌 + 企業產品品牌”的母子品牌模式開展全省農產品品牌培育工作,實施農產品
品牌培育“222”行動,即重點培育 2 個省級核心大品牌、20 個區域公用品牌和 200 個企業產品品牌,通
過 3 年培育,基本形成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營銷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湖北農產品品牌知
名度和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逐步實現由農業大省向品牌農業強省轉變。
——打造一批區域特色明顯、市場知名度高、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
健全品牌服務體系,加大品牌保護力度。一是加強中介機構能力建設,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專
業組織在品牌整合、行業自律、創建區域公用品牌中的作用。鼓勵支持行業協會、品牌創建主體等開展
標準制定、技術服務、市場推廣、品牌培訓等業務。加快建立健全品牌運營管理制度,按照“一個公用
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標準體系、多個經營主體和產品”思路,建立農產品品牌運營機制。二是加
快引導各類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通過品牌注冊、培育、拓展、保護等手段,創建自
身品牌,保護知識產權,努力打造以品牌價值為核心的新型農業。三是研究建立品牌建設與保護機制,
加快制定和完善農產品品牌權益保護規章制度,依法保護品牌,維護品牌質量、信譽和形象。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 關于印發湖北省農產品品牌三年培育方案的通知》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