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晚間,味千拉面母公司味千中國公布的財報顯示,2018年全年,味千中國營業額為23.77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餐廳業務銷售額為22.18億元,同比增長0.3%。經營利潤為2.31億元,同比大幅下滑23.1%。歸屬股東利潤為5.51億元,扭虧為盈。
味千拉面在中國的餐廳總數也一改連年收縮,從2017年的704家,增加到了2018年的766家。
看起來味千拉面正在穩步復蘇,但該公司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卻不容忽視。
3月13日,味千中國公告顯示,通過詳細審查銀行記錄,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間,前CFO劉家豪以假支票的方式,挪用最多約2363.7萬港元。據《星島日報》報道,味千方面指控劉家豪將贓款給予一名女子購入元朗兩幢別墅,要求法庭下令劉家豪賠償贓款及已支付薪資,共計超過3314萬港元。
實際上,去年劉家豪就被揪出,但最新查明的貪腐數字,比起去年公布的179.5萬港元,竟然增加了十幾倍。6年來,劉家豪挪用金額逐年增加,從2012年的130萬港元,增加到2018年的553萬港元。
公開資料顯示,劉家豪現年44歲,自2011年加盟味千以來,成為該公司核心人員,曾任味千中國首席財務總監,在審計、財務及商業咨詢方面擁有超過15年經驗。在去年12月14日挪用資金被曝光之后,這名味千老臣終被罷免。
而反觀劉家豪任職味千中國的時間點,恰恰是骨湯門爆發前夕。
自從2011年的骨湯門危機之后,味千拉面經過幾年的掙扎,終于扭虧為盈,但仍然不改銷售額增長下滑的頹勢。雖然碩鼠已鏟除,但味千拉面的危機警報仍未解除。曾經輝煌一時的味千拉面,能否從內外交困之中突圍?
一碗面開出800多家店
味千拉面原本是一家日本小店,由重光克昭于1968年創立于日本九州熊本,起初的店面座位不到10人。如今全球有850多家店,其中日本77家,中國店面數量766家。
味千拉面的崛起,源于潘慰的一次貿易考察團行程。
潘慰生于山西,1988年,在山西讀完高中后,她跟父母到香港。在將味千拉面引進中國之前,潘慰曾是一名食品貿易商。盡管生意越做越大,但食品貿易普遍存在的賒賬問題,讓其財務狀況面臨極大壓力。在一次赴日考察時,潘慰無意中發現了味千拉面,隨后又參觀了味千拉面的工廠。彼時味千拉面工廠標準化運作程度很高,潘慰深受震撼,認為在中國也大有發展空間,隨后買下了該商標的代理權。
1996年,味千拉面第一家店在香港開業,生意火爆。隨后,她將眼光瞄準了內地市場。在深圳世界之窗,潘慰用兩輛大篷車推車叫賣,開啟了創業之旅。那時正是冬天,熱騰騰的骨湯香氣四溢,很快便吸引了無數食客光顧,一周之內營業額甚至突破20萬元,平均每天出售2000碗以上。在深圳成功后,潘慰很快籌劃上海第一家店。在淮海路這條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街上,竟然僅用了三個月便收回成本。
此后,味千拉面開啟迅速擴張之路。依靠標準化和工業化運作,味千拉面門店數從2003年的13家,擴張到2007年底的210家,銷售額也從2003年的1.3億元,攀升至2007年上半年的3.91億元。
2007年3月30日,味千拉面母公司味千中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味千拉面彼時屬于資本競爭追逐的明星項目,在推介過程中,更是獲得192倍超額認購,融資2.5億美元。
2008年,味千中國被福布斯選為營業額10億美元以下“200家最佳亞洲企業”之一。潘慰也于同年登上“胡潤餐飲富豪榜”榜首,并在此后4次蟬聯榜單首富,被稱為“中國拉面女王”。
雖然重光家族提供味千中國碗底湯底,創始人重光克昭一直擔任味千中國非執行董事,并在味千中國具有部分股份,但味千中國一直是獨立運營的。
截至2010年年底,味千在中國86個城市、27個省份開了508間連鎖店,潘慰開始憧憬著“五年千店”的夢想。
“骨湯門”暴雷,市值暴跌
然而,一場危機突然而至。
憑借著“正宗日式”“大骨熬湯”的賣點,味千拉面定價不菲,比中式面線高一倍,在消費者心中塑造了高端洋氣的形象。但事實上,這碗雪白鮮美的骨湯卻不是豬骨熬制的。
2011年7月,媒體報道,30多元一碗的味千拉面,湯底是用湯粉、湯料調制出來,每碗成本僅幾毛錢。隨后,味千在官網做出回應,承認湯底由濃縮液還原而成。
此前,味千拉面夸大了骨湯湯底成分鈣含量,其廣告語為,“一碗湯的鈣質含量更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類的數十倍”。在官網,味千拉面還給出權威機構的一組數據,“一碗湯的容量是360毫升,含鈣量高達1600毫克”。但經媒體計算,一碗湯內的鈣含量應該只有48.5毫克,二者相差巨大。
受此消息影響,味千拉面品牌形象一落千丈。骨湯門爆發當天,味千股價小幅下挫0.9%;但消息被證實后,味千股價便“狂瀉不止”,短短數日市值縮水約42億港元。潘慰也離餐飲富豪榜榜首漸行漸遠。2011年11月底,上海工商部門還對味千涉嫌虛假夸大鈣含量給出定論,處罰20萬元。
盡管后續有所反彈,但味千拉面整體頹勢難收。在2012年3月的業績說明會上,味千方面表示,自“骨湯門”事件以來,銷售狀況仍未完全恢復。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恢復期遠比想象中要長。
截至2019年3月20日,味千中國收盤報2.25港元,相較2008年的股價頂點14.7港元,已一再腰斬,市值也從超過百億港元縮水至24.56億港元。
投資百度外賣失利
2017年,味千中國實現營業額23.32億元,同比下降2%;毛利近17.55億元,同比增加2.5%;虧損4.87億元。
對于此次凈利潤的大幅度虧損,味千表示原因在于投資百度外賣。味千董事會主席潘慰表示,未來將不再投資外賣平臺。
2015年7月,味千拉面陸續向百度外賣投資7000萬美元,占有后者不到10%的股權,賬面盈利曾一度達到7.46億港元。
正是這筆投資,讓味千拉面的業績大起大落。
2016年味千的營業收入為23.79億元,較2015年的25.45億元同比下降了6.5%,作為主營業務核心收入來源的內地市場餐廳收入為22.29億元,同比下降9.88%。主營業務各項數據不佳,味千260.5%凈利潤增長格外引人關注。當時味千將凈利潤高增長的原因歸功于投資百度外賣的大額未變現收益。
2016年年初,潘慰接受媒體采訪時曾一度非常看好中國的外賣市場,“外賣滿足的是消費者方便快捷的需求,這種模式必然是中國未來餐飲市場的重要要素之一”。
雖然已經預料到中國的外賣行業還處于燒錢補貼的惡性競爭狀態,潘慰還是低估了中國外賣行業的動蕩程度。
2017年,百度外賣被餓了么以5億美元收購,而百度外賣原始估值為20億美元,味千也因此虧損9.35億元,想要靠投資扭轉業績下滑局面的味千,終究還是押錯了寶。
2018年3月21日的業績會上,潘慰表態,以后不再做類似前述百度外賣項目這樣的投資,而是要回歸初心,聚焦主業。
復蘇泥濘之路
味千中國最新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大陸地區、香港地區店面營收分別下滑6.3%、6.9%,連鎖餐飲銷售額下滑2.3%,主營業務增長乏力。
雖然近年來味千中國努力通過調整門店改善經營狀況,關店止損、開新店同步進行,還是沒能挽救總體業績下滑的局面。
首先是多元化經營,從2012年開始,味千推出10多個子品牌,企圖通過不同的市場定位帶來新的增長點,包括高端品牌和歌山,中端品牌喜多藏、西屋武藏,甜品麻布十番,燒烤店炭火燒肉味牛,大眾品牌東京食尚等。但現實是,它們存在感非常低,對于整體業績的提升基本沒有任何作用。
其次,為了減少運營成本,味千中國的門店面積從當初的150平方米以上縮小到現在開8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店鋪的標準,還把一般的員工換成兼職人員,服務質量直接下降。后來又因為紙巾需要額外收費,而飽受詬病。
自2015年起,味千拉面營收出現持續下滑,已從2014年峰值時的26.61億元,跌至2017年的23.93億元。2015-2017年連續三年的六份中期財報顯示,味千拉面營收同比增速已經“六連跌”。
對于味蕾越來越挑剔的中國消費者來說,味千已經落伍了。觸手可及的外賣、性價比更高的中式餐飲、不斷涌現的新品牌,正在蠶食味千曾經引以為傲的面食市場。
時至今日,味千拉面店面內的賣點仍然是“大骨熬湯50年”,不過即便是在高峰時期,店內客流量也顯得稀少。
品牌老化、競爭激烈,味千拉面的前路仍然布滿荊棘。對于味千來說,還有翻盤的機會嗎?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