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關于有機農業促進鄉村振興的一點思考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張富國 李 洋 字號:【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牢固樹立綠色、生態、和諧、共享的發展理念,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農業部一號文件先后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全面闡述和部署,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有機農業崇尚自然,遵循生態、綠色的發展理念,有機產品質量好、品牌響,符合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要求,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具有積極意義。

  發展有機農業讓農業更強

  有利于現代新型農民、職業農民的培養

  狹義的農民,是指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在我國,農民作為現代農業生產和科學技術應用的主體,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要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民首先要向現代轉型,其實現程度取決于農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中的現代性水平,而農民現代性的提高在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方面意義重大。目前,我國農業農村人才的規模、結構、素質等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需要相比差距不小。據農業部調查,2016 年末全國農村實用人才總量接近1900萬,但占鄉村就業人員總數的比例不足5%。新型職業農民總量不足,年青后備力量缺乏,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縣鄉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急需人才嚴重不足。

  相對于常規農業,有機農業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比較高。有機產品國家標準要求有機生產企業每年組織員工進行內部培訓,提供培訓記錄,提高從業者專業能力。有機產品認證機構每年都會對有機生產企業的內檢員等進行培訓。2017年,農業系統所屬的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分別在河北、大連、安徽和重慶舉辦了有機生產企業內檢員培訓班,培訓并登記注冊內檢員681名。截至目前,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培訓注冊的有機生產企業內檢員超過4000人,他們在有機生產過程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有利于“三農”工作隊伍的培養

  “三農”工作隊伍是黨的“三農”方針政策的宣傳者和踐行者,是黨的“三農”事業的基礎和支撐。目前,我國“三農”工作隊伍還較薄弱,基層農技推廣人才“青黃不接”、隊伍老化問題嚴重,農技人員學歷、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還沒有根本改變,而且由于長期以來社會上形成了輕視“三農”工作人員的社會風氣,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現狀。

  有機農業作為當前綠色、安全、可持續的生產模式備受推崇。各級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積極推動有機農業的發展。農業主管部門全力配合,大力擴充工作隊伍。2017年,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舉辦有機產品認證國家注冊檢查員培訓班2期,來自全國農業系統的124名業務骨干參加了培訓。并且每年對已注冊的檢查員進行業務能力再培訓。此外,由于有機食品農產品質量好、價格高,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必須加大監管力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能力建設,圍繞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培養目標,努力造就一支“腦要勤、腳要勤、嘴要勤、手要勤;有情懷、有本領、有擔當、有作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

  有利于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升

  當前,有機農業仍面臨不少困境,主要是有機農業生產技術不成熟,包括種子種苗的培育選育、病蟲草害控制、土壤培肥、動物疾病防治等方面,以及與各地區、各氣候帶差異相配套的機械設備。這些技術、設備的提高和完善,離不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有機農業,是現代農業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根本方向,是實現農業綠色化、推動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有力保障。有機農產品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也是隨著經濟發展,物質生活不斷豐富,廣大城鄉居民的自然選擇。國內外實現農業高速發展的共同經驗表明,有機農業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有利于產業的融合發展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民持續增收和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它具有形成產業鏈、要素融合創新、構建利益共同體、產業可持續等特點。有機產業鏈是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按照國家有機產品法律法規的要求,有機各產業之間以及產業各部門之間以供需關系為基礎,以政策、技術、信息等的交流反饋為內在元素,由最初原材料生產到最終產品的各個環節組成的具有分工、價值增值以及循環性等特點的動態網絡集群組織。完整的有機產業鏈表現出來的是鏈內各環節的“互補”和“反饋”,產業環境的支持配套,產品與服務等的“鏈接”“衍生”“價值創造”和“增值”。多種產業一體化的有機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模式,不但符合國家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產業政策,而且可以從產品源頭控制質量,保證產品的有機和健康,還能實現能源和資源利用的技術創新和高效率,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延長有機農業產業鏈,可以提高經濟效益,減少環境污染,為有機農業注入活力。

  江西萬載縣完整的有機產業鏈使有機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該縣100多個有機品種進入國際市場,遠銷歐美和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2014年,該縣有機農業總產值超過20億元,農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通過拉長增優有機產業鏈條——“種養加銷研”鏈條,經濟效益明顯增強,年收入實現6億元。

  有利于農業市場競爭力的增強

  當前,我國農業在質量領域突出表現為農產品品種多而不優、農業品牌雜而不亮、農業體量大而不強。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夯實產業質量基礎,推進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讓產品產的優、賣得好,品牌叫得響、過得硬。以高科技建設農業標準化,帶動實現農業產業化是增強我國有機農業和企業競爭力的根本途徑。只有提高有機產品的品牌化、標準化水平,有機產品品質才有保障,生產成本才能降低,產品才能大規模進入國內外市場。

  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大力發展品牌農業,逐步培養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市場競爭力強的有機農產品品牌,目前全區已注冊包含1個“山東省著名商標”在內的注冊商標20個,其中“仙峽湖”牌有機蔬菜擺上了中南海的餐桌,“峽壽湖”牌有機蔬菜獲得中國山東(青島)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泰安泰山亞細亞食品有限公司通過標準化生產有機蔬菜,由于產品質量過硬,已出口到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目前公司產品在日本市場占有率高達80%,出口總量占我國有機蔬菜出口的91.2%。他們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使公司牢牢占據著中國有機蔬菜出口第一名的位置。幾年來,累計出口創匯6000萬美元,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有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有機農業提倡的是一種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農業發展模式,遵循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生態系統原理,將可持續思想貫穿于農業生產全過程,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循環,以維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生物、環境與自然的有機結合。江蘇寶應縣采取有機農業循環產業鏈模式,使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有效地控制了寶應縣的農業面源污染,實現經濟與環境持續發展。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通過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獲批全省首個省級生態經濟開發區,先后被批準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等5塊“國”字號牌子。

  發展有機農業讓農村更美

  有機農業讓農村環境更宜居

  常規農業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等投入品,極易造成地下水污染、水體富營養化等環境問題,破壞生態系統。有機農業的生產需要在適宜的環境下進行,土壤、灌溉水、空氣等均需達到國家標準,且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和農藥等投入品,能逐步改善環境、修復生態系統。此外有研究表明,發展有機農業能促進生態制度文明的發展,客觀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當前,有機農業已成為解決農村環境問題的有力手段。

  江西省萬載縣通過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大大減少了化學肥料、化學農藥使用量,全縣河流小溪80%達到一類水標準,大部分鄉村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達3萬以上,對土壤、空氣、水體的污染大大降低,全縣生態環境更美了。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在全面發展有機產業的過程中,促進了區域的生態文明,全區生態系統良好,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區水源質量日益改善,峽山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地表水三類以上標準且持續向二類水提升。當地空氣負氧離子濃度達到每立方厘米3000多個,空氣質量高于世界衛生組織“空氣清新”標準的2倍以上,優良天數達300天,全年空氣質量綜合排名居全市第一。

  有機農業讓農村更文明、治理更有效

  當前,我國農村治理難度大的一個深層次原因是農村經濟底子薄、難度大、發展緩慢。通過培育壯大農村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激發農村的經濟發展活力,增加農民收入,能實現農村新型治理體系構建和善治的目標。發展有機農業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方面已得到證實。此外,農村治理體系需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德治在農村治理體系中有著特殊的作用。村民的道德水平提高了,德治才能充分發揮作用。有機農業發展遵循的健康、生態、公平、關愛原則也適用于人與人的相處模式,有助于形成人與人相互關愛、相互信任、友善互助的社會氛圍,進而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

  發展有機農業讓農民更富

  農民收入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生產的農產品純利潤高、銷路好;二是能穩定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從事有機農業生產利潤高已經證實。江西萬載縣發展有機農業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據測算,2008年以來,農民種1畝有機稻比種常規稻增收300元,種1畝有機木姜純收入可達1500元,種1畝有機蔥純收入可達1800元,現在到當地購買兔、羊、雞、蛋等有機產品的外地商人絡繹不絕。有機農業生產過程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物質來培肥地力、防治病蟲草害,因此需要的生產勞力多。另外有機產業鏈條長、產業融合度高,提供的就業崗位多。泰安泰山亞細亞食品有限公司通過標準化生產有機蔬菜,解決了4000多農民的就業問題,增加農民收入上億元。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通過拉長增優有機產業鏈條,8000名群眾成為職業農民,實現就地城鎮化,年增加工資性收入2億多元。如今,有機農業已成為我國提高農民收入的有力手段。

  發展有機農業,在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民素質、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多個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有助于廣大農村地區早日振興。

  (作者單位:北京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中國農業出版社)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