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確保完成中央確定的農田建設硬任務,日前,農業農村部下達了2019年高標準農田和高效節水灌溉等農田建設任務,將任務分解到各省區市、兵團、農墾(以下簡稱“省”)。今年的農田建設任務,是要確保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農田建設司司長盧貴敏介紹:“農業農村部統籌考慮各方面因素,對這些任務進行了分解,形成了2019年各省的建設任務。”在分解的基本原則上,一是重點突出“兩區”,深挖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二是緊緊圍繞確保糧食安全、服務脫貧攻堅等中心工作,任務分配積極向糧食產量大、國家級貧困縣數量多的省傾斜。三是體現考核激勵,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要求,實行獎優罰劣。四是兼顧差別支持,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對于需要特殊考慮的重大項目,給予重點支持。
如何確保任務安排的科學均衡?“主要是結合因素法,進行適當調整。”盧貴敏告訴記者,即綜合考慮“兩區”規模、《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確定的年均任務量、各地糧食產量、脫貧攻堅和工作質量等五個因素綜合測算年度建設任務。再以各省2018年任務資金為參照數,按均衡性原則適當調整。同時,分配任務與各省自報任務數總體銜接,確保建設任務能夠順利完成。
因此,今年農田建設任務的區域布局主要體現了三個特點。一是對糧食主產區和農業大省的重點支持。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承擔的任務占全國總任務的65%以上,平均每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模397萬畝。二是優先支持“兩區”建設的鮮明導向。承擔任務在250萬畝以上的共有16個省,也是“兩區”規模前16名的省份,承擔的任務約占全國總任務的76%。三是統籌推進高效節水灌溉任務。重點向華北西北等8個干旱缺水省區傾斜,共安排高效節水灌溉任務近1000萬畝,占全國總面積的50%,有利于促進節水農業發展。
盧貴敏表示,國務院已將“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納入量化指標,是今年必須完成的約束性任務。農業農村部將切實履行好農田水利建設重要職責,加快構建農田建設集中統一管理新格局,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體系和相關政策,加強資金整合,建立多元籌資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發揮重大項目示范引領作用,實施區域化整體建設,指導地方分解任務,明確各級建設任務和責任,建立健全“定期調度、分析研判、通報約談、獎優罰劣”的任務落實機制,加強項目管理,強化監督評價,實現獎優罰劣,全力確保各項建設任務落實落地。
(稿件來源:《農民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