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喬彬:國家應進一步加強對農批市場的扶持
時間: 來源: 作者:本刊記者 曾詩淇 字號:【

  農產品批發市場(以下簡稱“農批市場”)是我國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截至2019年底,全國農批市場有4500多家,年交易額約5萬億元,年交易量達10億噸,在搞活流通、保障城市農產品供應、有效解決農產品“賣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我國農批市場在建設和發展進程中存在著基礎設施條件差、市場功能不配套、運行管理水平和流通效率低等問題。未來該如何規范發展?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商丘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黨委書記、總經理喬彬,他今年的兩會建議再次聚焦農批市場。

  盡快出臺農產品批發市場法

  近年來,全國各地出現隨意亂批亂建農批市場,造成市場間的惡性競爭,嚴重擾亂了農產品流通秩序,影響了百姓餐桌上安全。

  喬彬認為,歸根到底,這與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滯后有很大關系。我國農批市場缺乏法律保障體系,缺乏有效的規劃調控和布局規劃制約及準入退出機制,行業缺乏一個可長期、有效指導其發展的制度依據,使我國農產品市場一直處于完全自由競爭和無序發展的狀態。

  事實上,關于農產品批發市場立法,喬彬已呼吁多年。早在2010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和2011年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喬彬都提出了關于制定農產品批發市場法的議案。全國人大2011年將市場立法列入立法計劃,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等有關部門和市場協會圍繞制定農產品批發市場法律法規問題也已進行了調研。

  “加快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法律法規建設,不僅十分重要,而且迫在眉睫。”喬彬建議,加快立法進程,盡快出臺農產品批發市場法。借鑒日本、韓國等有關國家建設管理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有益經驗,制定和頒布具有國家法律地位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從市場的性質定位到規劃布局、政府管理、市場運行、市場準入、交易行為、規范標準等方面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把加強批發市場統一規劃、建立準入和退出機制及審批制度作為立法的重要內容;加強農產品市場監管,引導市場公平合理競爭,保障市場秩序的穩定;嚴格落實行政問責制,支持行業協會制定行業公約并對市場間不正當競爭等行為進行行業紀律處理,加強對市場投資者、開辦者,市場經營者,市場內經銷商等的誠信記錄。

  加強農批市場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始終戰斗在抗疫防控和保供穩價第一線,尤其在保障湖北武漢等疫情嚴重地區和本地農產品供應及價格穩定、組織蔬菜等經營主體安全復工等方面發揮了非常突出的應急保障能力,充分體現了農批市場在大型公共事件中的公益性作用。

  為此,對疫情過后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批市場的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喬彬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大型公共事件農產品應急儲備體系建設。結合貧困地區農產品主產區建立大型公共事件農產品應急儲備體系,除了儲備肉、糧以外,增加蔬菜動態儲備的部分,在產區端與大型蔬菜主產區建立長期合作,在城市端與各大商務主管部門、城市社區、醫院企業等終端主體保持動態聯系對接,保證蔬菜等動態儲備庫在儲備充足的情況下分層、分需求地動態流通,這樣的體系建設一方面日常維護基本零成本,另一方面還能與貧困地區主產區建立長期聯系,即便是發生像新冠肺炎這樣的大型疫情,也能有條不紊、從容不迫地快速調動貨源,并且高效精準地定點投放。

  二是完善應急體系中的農產品物流體系。在本次疫情暴發前期,因為封路、堵路、勸返等情況,導致“生產—運輸—消費”整個過程因物流影響而無法順利對接。因此,建議完善“綠色通道”機制,與大型物流企業建立聯動機制,確保應急農產品順暢流通,妥善處理疫情防控期間運輸難的問題。

  三是普及農產品流通體系的數字化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賦能,支持銷售決策,建立從生產到流通到金融的智能化區塊鏈體系,優化供應鏈流程。建議疫情結束后,進一步加強農批市場的數字化體系建設。充分利用新技術力量和大數據紅利,做到關鍵數據高效匯總,為國家在大型公共事件中提供決策支持,提升整個農產品批發系統的數字化水平和現代化水平,同時最重要的是,為滯銷主產區提供一個良好的預警和對接平臺。

  四是重視發揮國家級行業協會的平臺作用。國家級行業協會在專業性和行業經驗等方面具有較大的組織優勢,對于重大決策和國家政策,可委托國家級行業協會作為落實主體,通過協會的組織、對接、督促和反饋,促進各項政策在地方能真正落到實處。

  加大對農批市場稅收優惠支持力度

  多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降低農產品流通費用、促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發展的政策措施,對加快農產品流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喬彬認為,從目前農產品流通企業的現實情況看,尤其是從農批市場在抗疫防控等大型公共事件中所發揮重要公益性作用和責任擔當來說,國家和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對農批市場的扶持和支持,特別是在降稅減負方面進一步加大優惠扶持力度。

  為此,喬彬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將現行的免征三年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改為長期免征政策。

  二是政府在稅制改革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稅收優惠支持力度,降低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企業所得稅稅率,解決水果、糧油副食調料等農產品在流通環節中免征增值稅的問題;對服務于農產品交易的配套設施及辦公用房等納入免稅范圍;并逐步免征生鮮農產品流通全鏈條增值稅。

  三是隨著市場信息化和冷鏈設施建設的不斷推進,市場的用電量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建議國家和政府盡快出臺農批市場用電優惠政策,明確農批市場用電實行同網同價,將農產品批發市場用電由按商業用電收費改為按農村生活用電標準收取。

  加大對農批市場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支持力度

  加強農批市場的冷鏈物流建設,可以讓冷鏈物流網絡高速運轉,各節點連接效率得到最大發揮,從而有效延長生鮮農產品保存期,保障新鮮度、保持營養成分,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新鮮、營養的農產品。但目前農批市場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還存在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冷鏈物流損耗大成本高、冷鏈物流投資規劃不合理等問題。

  為此,喬彬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農批市場冷鏈物流標準化、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隨著市場需求提升,冷鏈物流將上升到智能化、一體化服務等領域,需要不斷完善中間環節,提升冷鏈信息化水平,培育冷鏈物流主體。比如,增加綠色通行證發放數量,放寬對生鮮農副產品配送車輛的進城限制;對冷鏈物流車通行實施優惠政策;加大對大中型城市冷鏈物流相關設施的用地支持。

  二是加強農批市場冷鏈物流的整體性建設。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流通企業加強產地移動型、共享型商品化處理設施建設,提高商品化處理設施設備使用效率。推動冷鏈物流的引導性投資、示范性投資,促進龍頭企業在智能骨干網絡中的建設,推動冷鏈物流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區塊鏈“四鏈合一”。

  三是農批市場冷鏈物流要注重科學規劃。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現代冷鏈物流管理理念、標準和技術,建設具有集中采購和跨區域配送能力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建立覆蓋農產品加工、運輸、儲存、銷售等環節的全程冷鏈物流體系。發揮重點冷鏈物流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單位作用,制定、實施重點果蔬、生鮮肉制品、水產品等產品的溫度控制標準,讓冷鏈物流及冷庫建設“有章可循”。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