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阿里“產地倉”亮相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曾詩淇 字號:【

  近日,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電子商務平臺對接、普惠金融服務創新和數字化鄉村治理等領域開展合作,重點推進數字農業、鄉村治理平臺和縣域金融服務等項目建設,共同推進鄉村治理、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數字化應用實踐。

  6月30日,阿里巴巴宣布,位于廣西、云南的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以下簡稱“產地倉”)已全面運轉。

  據介紹,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自2019年10月10日正式宣布成立,經過近8個月的建設,阿里數字農業已經遍布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19年,第一個盒馬村在四川丹巴縣建立,作為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基地的典型代表,“盒馬村”模式在今年疫情期間被迅速復制,成為新的助農模式。

  盒馬事業群總裁、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總裁侯毅介紹,圍繞數字農業,阿里分三個階段來做。第一個階段是實現農產品從產品到商品、從商品到品牌的過程;第二階段是阿里數字農業要實現農業的金融服務,包括農業的供應鏈金融,農業保險等。第三階段則是對農業種植過程的數字化,以及種植過程的支持。

  今年阿里巴巴數字農業還將在四川、陜西、山東建設三個產地倉,形成全國農產品五大集運樞紐,并在多個省會城市打造20余個銷地倉。“產地倉+銷地倉”模式,一張數字化的農產品流通網絡將初步成形,一年可以支撐100萬噸生鮮農產品新鮮送往全國餐桌。

  產地倉靠近機場,運農品風馳電掣

  有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農產品總產量19.80億噸,其中生鮮農產品產量超過11億噸。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李小云曾介紹,生鮮農產品影響農民收入的彈性最大,由于存在保鮮和腐爛問題,無法及時銷售的生鮮農產品損失可達20%?30%,而這一損失主要由農戶承擔。

  阿里巴巴的產地倉,可以大幅緩解農產品的損耗問題。

  據悉,廣西、云南的產地倉建在南寧、昆明機場附近,空運、陸運便利,也是廣西、云南規模最大的農產品集運加工場所。廣西倉一期日發貨能力近300噸,云南倉一期日發貨能力約150噸,主要涉及生鮮類農產品,沃柑、火龍果、百香果、石榴、芒果、鳳梨、木瓜、紫薯等數十種。

  侯毅告訴記者,產地倉不僅僅是一個商品的中轉、包裝中心,更重要的是對農產品的消毒和保鮮處理,對農產品進行分級處理;產地倉第二個功能是實現了電商或者盒馬為新零售線上對標準化產品的要求;第三個功能是和快遞公司聯成一體化,我們包裝貨出來以后直接通過快遞公司送到全國各地,減少了大量的中間環節,提高發貨效率。

  “我們今年初步完成全國5大核心產區產地倉建設,真正意義上幫助農民賣出好商品。”侯毅說。

  數字化分選,效率是人工的124倍

  數字化是兩個產地倉的最大特色。據了解,數字化中控室可隨時了解廣西和云南農產品數據和入庫情況;水果被送上四通道的分選設備,如同做CT,光電分選機可以測出每一顆水果的酸甜度、果面光潔度,是否有霉斑、橘皮和劃痕。至于水果果徑,更可以精確到毫米,重量精確到0.5克。

  效能是產地倉的關鍵因素。在昆明產地倉的雙通道分揀線,熟練工一天最多能分揀出450公斤水果,而分揀線一小時就能將7噸水果“分門別類”,效率是前者的124倍。

  從農產品轉變成商品,涉及分選、品控、裝箱、打單等諸多流程,而數字化和自動化的產地倉,完成這一系列流程,只需要兩分鐘。

  除了今年在全國建設五大農產品產地倉之外,阿里巴巴數字農業還計劃在全國建設20余個銷地倉,目前,一半以上銷地倉都已運轉。產地倉、銷地倉如同一個個大、小中轉站,將農產品高效運向全國。

  開辟“水果班車”和“鮮花班車”,每天運往京滬

  高效并不會讓農民失業,在廣西、云南產地倉,初期就提供了近600個就業崗位,幫助農民們成為產業工人。

  產地倉更像是水果保鮮箱,在南寧倉,4萬立方米的冷庫保持0?4℃,據估算,可以把生鮮農產品的損耗率從20%?30%降低到10%,把這部分利潤“還”給農民。

  據介紹,阿里在云南開辟了“水果班車”和“鮮花班車”,每天都能保證有水果從云南運出,全程冷鏈,運往北京、上海等城市。

  同時,通過云南省數字經濟局在項目選址、建設、合作中給予更多政策指導和幫助,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將在云南省核心區域推動落實數字鄉村,推進產地協同倉建設;推進云南省8市8州30余個縣涉及的30多個重點以及產地直供供應鏈體系建設,幫助本地商家完善標準化和供應鏈服務能力。

  “數字的價值,是在農業的生產、交易、物流供應鏈的過程當中全部由數字進行有效記錄,對農業的生產過程進行有效監控,對農業的生產結果進行有效評估,能做出優質的農產品。”侯毅說,在全鏈路數字化以后,真正實現優質農產品賣出好價錢,讓老百姓能吃到好東西,這是對數字農業的定義。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