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中的“牌”是指附屬于產品或服務的名稱,用以區分產品制造商或服務提供商,“品牌”中的“品”代表品牌的品質、品味、品格等市場屬性。質量是品牌的基石,是品牌成長的起點。消費者購買某品牌產品的前提是對該品牌的信任,而品牌信任的前提是品牌產品的優異質量。因此,品牌建設的兩個關鍵要素是:產品質量和品牌信任。
農業品牌建設為何更需要政府參與。農產品品質形成的復雜性、質量感官判斷的困難性、質量形象的脆弱性,以及弱小企業信息的低透明性,造成農業品牌比工業品牌更難獲得消費者的信任。
鄉村振興戰略下,能夠快速樹立和維護農產品質量信譽、提升農業品牌信任度的只有政府。這是因為政府相對于企業和農戶具有更高的透明度,相對于協會和行業聯盟具有更高的公信力,從而消除信息不對稱;農產品質量的保證,需要政府在質量管理、政策制定、資源整合、認證保護等方面發揮好“看得見的手”作用。
農業品牌建設政府如何賦能。農業品牌建設中的政府賦能必須堅持市場主導、企業主體、政府引導原則,政府的多重角色決定了政府具有行使各種職能的權利,從農業品牌建設過程來看,這些職能權利分別可以通過政策制度、標準與認證、產業布局、節日設定、平臺搭建、部門協同等六大賦能方式,賦能于農業品牌建設。
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品牌發展階段、不同級別的政府,在賦能農業品牌建設中的手段和方法,應該有所不同。根據品牌成長的一般規律,我將品牌建設分為品牌創建、品牌成長、占領市場三個階段,稱之為賦能環節。針對各階段的不同特點,提出政府發揮作用的七方面,稱之為賦能點。
在品牌創建階段,政府的賦能點有兩個,是引導品牌建設主體樹立正確理念和著力提高農產品質量,以保證品牌建設的方向和提高品牌成長的起點。
在品牌成長階段,政府的賦能點有三個,是培育農業品牌創建主體、保護和弘揚農耕文化和營造農產品品牌建設良好環境,以提高農業品牌建設主體力量、建立農業品牌文化沉淀、推動農業品牌建設快速發展。
在品牌占領市場階段,政府的賦能點有兩個,是摸清需求指導生產、加強營銷建立長效推廣機制,以徹底解決農產品供需矛盾、引導需求、促進消費,提升農業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提高農業品牌市場競爭力。
根據這七個賦能點的目標要求,將六大賦能方式具體化,我們提出了一套相互關聯的各賦能點的賦能手段,其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整合聯動、符合品牌成長規律的長效賦能機制,以從根本上推動農業品牌的發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