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政府、企業的合力推動下,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文件,引導各家大型電商企業紛紛挖掘農村這塊市場,通過不斷創新模式,使廣大農民群眾雖然身處廣袤貧瘠的鄉村,卻可以依托電子商務技術來實現與城里人相一致的“淘寶”樂趣。這不僅僅提升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而且通過電子商務這一平臺,將農牧業生產中的初級農產品實現便捷觸網,縮短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提升農產品的身價,真正實現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物流。在發展農村電商的過程中,有這樣一些因素必須注意。
思想認識問題。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廣大農民群眾獲取信息的途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播已經是古老的傳說,電視也即將因時效性而過時,電腦雖然被稱作電商1.0時代的主要載體,還沒有完全被廣大農民群眾所熟悉,也將落伍,手機是移動互聯時代的產物,是電商2.0時代的主要載體,逐漸被農民所熟知掌握,必將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農具。
有了現代信息化設備,農民可以足不出戶便知曉天下事。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在全國開展了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使農民的思想認識途徑,及時趕上了潮流。當今社會可以說信息是隨時發生、瞬息萬變的,只有及時捕捉時機,始終站在領先位置的新型職業農民才能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奮起弄潮。
政策措施問題。從2014年開始,有關農村電子商務的政策不斷出臺,各大電商企業紛紛加快農村戰略布局,可謂是“得農村者得天下”。目前一二線城市消費能力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二三四五六線城市的消費能力卻呈現排浪式增長。電視、冰箱等大型生活產品快速走進農村,豐富農民的生活質量,而自家的農產品卻伴隨政策的引導走出家門,邁向廣闊的市場。核桃縣長、小米縣長、土豆姐姐越來越多的農產品成功案例,其背后是因地制宜的政策引導。政策措施要避免泛泛而談,要針對各地具體情況具體擬定。
平臺培育建設問題。目前淘寶、京東、樂村淘、郵樂購等電商平臺活躍在廣大農村,農民群眾中如何利用這些平臺呢?從工業品下鄉角度來看各平臺都實現了,但是反過來,從農產品上行的角度來看,各平臺卻是各有差異的。作為一家一戶的小農個體要想將自家的土特農產品自己上網銷售,可選擇淘寶開店、微店進行銷售,這樣產品直接面對消費者,利潤實現最大化,這種方式對自己要求也很高,自己要懂得運營管理店鋪。如果自己獨立開店有困難的話,可以通過合作社或者給一些店家提供貨源,間接來銷售自己的農產品。目前京東、天貓、郵樂購對入駐平臺的商家都有嚴格的要求,必須有相應的資質證件才能開店。今年1月1日電商法的出臺,對食品安全的嚴格管理,對個人開店,銷售自家的農產品,暫時可以不辦理營業登記。這對農民自己開店還是不設門檻的。
產品自身的問題。一個好的農產品離不開三個因素,品質、品牌、調性。要想品質好,必須嚴格按照生產標準來進行種養殖生產,尤其在農業投入品的使用方面更要把好入口關,在初加工、儲藏過程中防止二次污染,影響農產品的品質。其次是有品牌,由于農產品屬于非標品,一個是一個樣,最好能有品牌來提升其形象,最好的農產品具備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再次是調性,也就是產品的賣點,挖掘農產品的文化價值附加于產品的營養價值之上,讓消費者在購買農產品之后,不僅可以放心使用,更可以促進重復購買。
包裝物流問題。農產品由于普遍存在體積大、易破損,對包裝物流要求嚴格。對于干果米面糧可采用復合塑膜、紙箱來包裝,油則需要用紙箱泡沫外加木框來包裝,而對于生鮮類農產品包裝更高,需冷鏈運輸,這些年形成了“看上去很美,實際損耗驚人”的結果。物流體系的建設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尤其是上行農產品需要地方政府通過補貼來促進物流體系的發展。
(作者系山西省寧武縣農業委員會高級畜牧師)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