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面積2182平方公里,常用農業用地144.24萬畝,優質小麥、優質花生面積均達到20萬畝以上,優質果蔬17萬畝以上、優質林果1.6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20萬噸左右,年畜禽良種供種量近1.2億頭(只),人均畜牧業產值、人均肉蛋奶產量綜合評定連續29年保持全省首位。全市共有農產品加工企業近400家,實現經營收入678億,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的32.67%,成為全市第二大主導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1,《河南省農業農村發展報告(2019)》顯示,鶴壁農業產出效率與產業化經營水平全省排名第一,可持續發展水平、城鄉融合水平全省排名第三,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高質量發展成效初步顯現。
高位推進
近年來,鶴壁市高度重視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發展工作。成立了市縣兩級現代農業與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不斷強化兩個轉型升級發展組織保障。積極邀請省、部和大專院校專家、教授親臨指導,共同謀劃“兩個轉型升級”高標準發展模式,并先后出臺了《鶴壁市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行動實施方案》《鶴壁市綠色食品產業三年振興和發展計劃(2019—2021年)》等文件政策。
當地著力在科技研發平臺上下功夫、做文章,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研發機構4家、省級8家,設立院士科研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申報各項專利200項以上。建成11個基層農技推廣服務區域站和市、縣、鄉、村四級農機技術公共服務體系,每萬人擁有農業科技人員8人、每萬畝擁有農業科技人員3.1人,良種覆蓋率達到99.24%。河南省農業大數據中心和“互聯網+現代農業”平臺落戶鶴壁,農業信息化水平全國領先。
鶴壁市緊緊抓住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機遇,重點圍繞延鏈補鏈,吸引食品產業國內外500強、行業知名龍頭企業來鶴投資。谷夫、金地、新希望六合、李子園等新招商引進食品企業逐漸成為新的增長點,其中金地、岐伯等食品添加劑、保健飲品為鶴壁市食品產業開拓了新的發展領域和方向。
抓 “三個轉變”
種植業由“產得多”向“賣得好”轉變。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四有四化”為重點,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小麥、優質專用玉米和高油酸花生等價格高、品質好、適銷對路的農產品,著力推進全市種植業結構優化升級。2019年,全市小麥種植面積130.9萬畝,其中優質專用小麥27.5萬畝,較上年16.7萬畝增長64.7%,60萬畝小麥、50萬畝玉米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通過省專家組驗收,化肥、農藥保持“零增長”,2017和2018年鶴壁市連續2年承擔“河南省高油酸花生規模化生產示范”項目,均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養殖業由高速度發展向可持續發展轉變。全市現有規模標準養殖場2277家以上,優質畜禽規模化養殖場占90%,高出全省20個百分點。近年來,為確保高增速下的可持續,鶴壁市逐漸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畜牧業發展始終,按照“廠區布局合理、設施制度完善、生產全程清潔、產出安全高效、資源循環利用、整體綠化美化”的要求,積極開展畜牧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行動,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1.7%,浚縣被國家列為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單位,農畜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9.8%以上。
食品加工業由求規模向求質量效益轉變。鶴壁市緊緊圍繞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緊盯綠色、智能、數字化的前沿發展方向,大力實施品牌培育、對外合作、銷售模式創新等舉措,幫助企業樹立“以高質量求高效益”的發展理念,著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向精深化、高端化邁進。淇花食用油有限公司成為全國第一家生產高油酸花生油(油酸75%)的油脂企業和全國第一個高油酸花生油企業標準的制定者;幫太是國內唯一一家從事谷物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食品企業,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瑞士、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泰國等多個國家。
實現“四個升級”
生產能力升級。一是制定生產標準。先后制定了《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工作方案》《春季麥田管理技術意見》《小麥中后期主要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意見》《鶴壁市高油酸花生栽培技術規范》等方案計劃,不斷提高種植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水平。二是提升技術服務。深入實施推廣“統一機械耕作、統一品種供種、統一測墑灌溉、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防控、統一機械收獲”六統一服務,實行專家服務團分包示范片,對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進行技術培訓,邀請省農業農村廳、農科院專家進行專題輔導,定期組織工作推進、技術模式研討會商和觀摩點評。三是提高裝備水平。聚焦耕整地作業、作物種植、田間管理、收獲、烘干、秸稈處理等六個生產環節,努力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目前全市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0%以上。四是加強農業生產保障能力建設。提高氣象為農服務能力,提升氣象衛星遙感應用水平,健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網絡,打造為農民服務的綜合平臺和載體。加強優質糧食工程及糧食安全保障調控和應急體系建設。通過實施“互聯網+農業”工程,農業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經營管理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產業結構升級。緊跟消費者需求轉變方向,以農產品精深加工為核心,立足小麥、玉米、肉雞、蛋雞、肉鴨等傳統優勢農產品的生產,不斷研發符合當代生活節奏和要求的即食型、健康化食品,努力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鶴壁飛天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河南省最大的糧食加工企業和全國重要的新型健康食品添加劑(淀粉糖)生產基地,匯膳食品有限公司成為北方最大的魚肉調理品加工企業。
生產模式升級。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鼓勵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向前延伸建設基地帶動農戶,向后延伸建立物流和營銷體系,在融合發展中帶動農民創業、就業、增收。目前,全市家庭農場總數達到550余家,農民合作社達到2000余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04家,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93家。立足傳統優勢產業,通過企業自建、聯建以及訂單農戶的形式建立了標準化生產基地,形成了面制品、肉蛋制品、油脂加工、休閑食品4大類12個產業鏈條。
銷售渠道升級。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著力拓展銷售渠道。一是注重產品研發。支持企業圍繞市場搞研發、圍繞市場抓生產,先后研發生產了85個系列3000多個產品。二是注重品牌打造。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為主體,以“三品一標”認證和注冊商標為載體,建立健全監管體系、監測體系、追溯體系,提升質量、打造品牌,全市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57個、無公害農產品109個、綠色食品31個、登記地理標志農產品6個;擁有農產品注冊商標380個,其中知名品牌10個。三是注重宣傳推介。在鶴壁市連續多年舉辦食品產業洽談會的基礎上,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展會活動,在2019年第22屆中國(駐馬店)農產品加工投資貿易洽談會上,230余種產品參會參展,5個產品獲得“金質產品”“優質產品”獎,鶴壁食品美譽度、影響力不斷提升。四是注重渠道拓展。健全農產品產地營銷體系,推進農超、農企等形式的產銷對接,在城市社區設立鮮活農產品直銷網點。充分發揮信息進村入戶工程試點市和京東集團合作的優勢,借助建設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機遇,積極引導企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目前已有1000多個產品上網銷售,為破解產品銷售難開辟了新的路徑。
(作者單位:河南省鶴壁市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