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較大沖擊,農業農村投資工作也深受影響。今年一季度,全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降幅13.8%,其中占比最大的民間投資同比下降16.9%,下降趨勢如不遏制,勢必會影響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工作,明確要求研究有針對性政策舉措,擴大農業有效投資,推動農業優結構、增后勁。今年,中央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額度,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發行3.7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比去年增加了1.6萬億元,并明確支持現代農業設施、飲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環境整治建設。
近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7部委發布《關于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 加快補上 “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的意見》,要求千方百計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規模,健全投入機制,拓寬投資渠道,優化投資環境,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必將有助于夯實農業農村基礎,補牢“三農”領域短板,守住“三農”戰略后院,為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提供堅實支撐。
積極運用地方政府債券,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
上半年,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充分利用農業農村政策投資、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和貼息等政策,推動農業恢復生產,有力對沖了疫情影響,農業農村投資逐步回暖。面臨今年的特殊形勢,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充分認識到,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實現農業農村穩定發展,既要加大財政信貸支農力度,也要有效運用好地方政府債券這一政策工具,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
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是國家支持經濟恢復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發行債券是我國財政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規模發生,雖然我國經濟社會運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逐步趨于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嚴峻復雜,挑戰前所未有。在這種背景下,中央大幅增加政府債券發行額度并加快提前下達地方,反復強調各地要用足用好債券這一重要政策工具具有重要意義。只有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改變由中央撥付資金搞項目的傳統思維,緊緊抓住政策機遇,才能用好地方政府債券來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為穩住“三農”基本盤提供有力支撐。
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是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的重要渠道。當前,財政收支平衡壓力突出,依靠財政直接投入很難有增量,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必須拓寬渠道,重點要在加快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上想辦法、做文章。據了解,上半年,全國共有27個省份成功發行了支持農業農村的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總規模865億元,實施項目631個,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其中,安徽、四川、江西、山東、浙江、甘肅、河南等省發行規模靠前,形成了有效的發行模式和成功經驗。從發行領域看,主要集中在高標準農田、村莊整治、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鎮村污水處理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從各地實踐看,發行政府專項債正在成為彌補農業農村投資不足的重要渠道,這也是財政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創新模式,更是盤活農業農村資源支持農業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
謀劃儲備農業農村項目,夯實利用政府債券基礎
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專項債券發行規模,支持地方推動項目建設穩投資,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類項目建設投資面臨的新常態。目前,中央關于政府債券的投放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以地方政府為主,投向哪里、投多投少,由地方政府來組織發行和實施;二是堅持市場化運作,核心是項目,資金跟著項目走。當前,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紛紛搶抓政策機遇,爭取地方政府債券支持,努力增加發行規模,支持農業農村建設,在謀劃儲備農業農村具體項目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加強短板領域投入。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業農村建設還存在明顯的薄弱環節。總的來看,目前農業農村領域短板明顯、需求急迫、投資缺口較大的項目主要集中在高標準農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鄉鎮污水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智慧農業、沿海漁港、村莊道路以及農業科技、動植物保護、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等領域。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就要圍繞這些重大領域,謀劃重大工程項目,真金白銀地投、實打實地干。
強化項目謀劃儲備。今年初,農業農村部啟動“項目建設年”工作,組織開展“三農”領域補短板重大項目儲備庫建設。各地迅速行動,積極謀劃設計,儲備了一大批項目,并分級分類建立了項目儲備庫,為爭取利用地方政府債券擴大投資提供了龐大的“彈藥庫”,形成了很好的基礎。這些項目很多可以直接調整轉為政府債券投資項目。具體實施時,各地可對照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的發行要求,對項目庫的儲備項目進行論證,進一步完善前期工作,精準對接地方政府債券投資,為債券發行提供有力支撐。
推廣有效發債模式。從各地債券發行實踐看,針對農業農村領域項目單體規模小但又量大面廣的項目來說,有兩種模式值得推廣。第一種模式是同類項目集合打包發行,以江西省發行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債為代表,打包各地市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整體進行發行融資。第二種模式是不同類型項目打捆集合發行,以四川省發行的村莊整治建設專項債券為代表,以能夠產生土地增值收益等的高收益項目帶動農村人居環境等公益性、低收益項目,整體設計和推動區域鄉村振興建設,很好地補上了農業項目小散、收益低、周期長的弱項,在發行規模上取得了突破。從資金籌集來看,也可以充分發揮財政投資的引導撬動作用,采取投債結合、投貸結合等方式,實現“財政資金+專項債券資金”“財政資金+專項債券資金+融資”等不同籌資組合模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營造良好投資環境,推動政策落地落實
據了解,截至7月底,全國共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27萬億元,已完成全年發行計劃的60.4%,剩余額度1.48萬億元,預計將于10月底發行完畢。
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關系到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業農村基礎穩固。當下,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可以抓住政策機遇期,推動加快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爭取剩余專項債額度中能夠有更多的資金投入農業農村,有力支持農業農村建設。
其次,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主動與財政、發展改革等部門加強溝通,研究制定專項債券發行的相關配套政策,對接市、縣基層發債需求,推動項目組合打包。要加強與項目實施主體、發行中介機構溝通,為其提供“保姆式”服務,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為項目落實落地創造良好條件。
最后,各級農業農村部門也應加強對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成功經驗和案例的總結,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進行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