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益鄉譚萬和家鹽筍1400斤、文碧家核桃460斤;龍沙鎮謝幫倫家干筍210斤、崔中梅家花生740斤;橋頭鎮黃幫海家大米2400斤……10月4日,在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遠山結親”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上,一串串收購信息正不斷刷新。
通過構建電商銷售平臺、打造農產品品牌、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重慶市電商扶貧成效顯現。來自重慶市商務委電商處的統計數據顯示,1—8月,石柱、奉節、城口、巫山、巫溪等14個區縣的網絡零售額達112.8億元,同比增長10.66%。
零散農產品如何買賣?
“遠山結親”改變窘境
長假前的半個月,重慶君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君君電商”)負責人楊世尤格外忙碌——上百家農戶已精心選擇了自家產的水果、干貨、肉類等,等著他去收購,并在電商平臺“蟻農網”上推廣一把。
之前,渠道商要收購農產品,一般是派人挨家挨戶打聽,農戶分散、收購效率低;農戶要賣自家產品,則多半靠肩挑手提或用三輪、農用小貨車送到農貿市場,麻煩又勞累,銷售情況有時也不盡如人意。
而今年,石柱縣開發了一套“遠山結親”電商扶貧模式,改變了雙方的窘境。
“遠山結親”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一上線,就給每家農戶制發了二維碼,有誰要賣產品,在家掃碼就可填寫并上傳相關信息。企業則根據收到的信息開始線下精準收購。
石柱縣組織了18家電商企業常年對接全縣33個鄉鎮(街道)、242個行政村(社區),通過定責任片區、定收購時間、定對接人員開展“碼上收貨”。農戶一旦發布銷售信息,最晚7天之內就有企業上門收購。比如君君電商,即負責中益鄉、龍沙鎮、橋頭鎮等4個鄉鎮的對接。
完成收購后就進入網貨精準加工環節。石柱縣在悅崍、大歇等地布局了9家鄉鎮(街道)網貨加工中心,負責對收購的農產品進行再加工,讓“山貨”變成更標準化的“網貨”。最后,這些“網貨”將通過京東、淘寶等大型電商平臺,以及“蟻農網”等本土電商平臺,銷往全國。
石柱縣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遠山結親”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上線5個月來,截至9月16日,已審核錄入農戶訂單3980單,其中貧困戶訂單2656單,占2/3;已成功對接收購3206單,實現產銷對接銷售金額453萬元,帶動近千戶貧困戶增收。
怎樣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
品牌升級勢在必行
“農產品品種多而雜、分布廣而零散、標準不統一,這些‘天生缺陷’造成農產品品牌附加值低。”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坦言,要讓農產品賣得掉、賣得快、賣得好、賣得遠,品牌升級勢在必行。
重慶華濤藥業有限公司(下稱“華濤藥業”)的解決方案是:利用電商平臺提升品牌效應。
華濤藥業主營紅糖及其衍生產品的生產、銷售,其位于秀山工業園區的加工廠房超過1000平方米。“4月起,公司加大了在電商平臺的品牌推廣力度。品牌響了,銷售量也上去了。近半年來,公司每月銷售額都超過1000萬元。”華濤藥業秀山負責人顏鵬說。
目前,華濤藥業已開了4家天貓旗艦店,并在抖音、快手等平臺請主播帶貨,每月僅通過直播,就產生三四百萬元的銷售額。
而針對產品生產標準不一這一缺陷,“長江邊上的電商村”——奉節縣朱衣鎮硯瓦村近日有了新動作。硯瓦村離奉節縣城近10公里遠,因詩人杜甫在夔州(今奉節)任“橘官”時,在此“以瓦作硯”而得名。
這個村子面積僅7.6平方公里,卻有一半以上的土地種臍橙,全村種植面積5600多畝,年銷售8000多噸,總收入4000多萬元。
近期,硯瓦村新上馬了選果廠、有機肥加工廠兩個項目。“為了12月份臍橙成熟時能投用,我們國慶假期期間仍然不停工。”硯瓦村村支部書記田邦中介紹,選果廠用于臍橙清洗、挑選、分級等,而有機肥加工廠則根據當地土質特點,按需加工有機肥,使臍橙生長的土質條件更優質、營養元素更豐富。“產品標準化了、品質提升了,品牌升級才有可能。”田邦中說。
需要哪些支撐?
網絡、交通、物流等樣樣跟上
今年的“臍橙季”,硯瓦村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僅3—5月就銷售臍橙5000多噸,其中線上銷量超過40%。僅臍橙銷售一項,硯瓦村戶均年收入超過5萬元。
電商扶貧顯效的背后,離不開網絡、交通、物流倉儲等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的支撐。
以硯瓦村為例,這個擁有768戶農戶的村子,已實現家家光纖入戶;臍橙林間,“智慧灌溉系統”隨處可見;部分高差較大的“梯田”間,運貨軌道車上下相連;每層林地間,均有水泥路通達;一條10公里長的瀝青沿江公路,將全村交通串聯成網;村委會對面,設有淘寶直播間;順豐、中通、圓通等物流企業也紛紛在村里布局設點……
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已有33個區縣通過積極推進農村電商品牌培育,累計共培育大品類農村電商品牌79個、中品類農村電商品牌343個、小品類農村電商品牌974個;全市已創建和正在創建的電商扶貧示范鎮、村分別達到33個和164個。
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重啟市將進一步推動電商扶貧,依托電商消費大數據引導農戶生產什么、生產多少,發展以銷定產、訂單生產,調整產品結構,以消費促進生產,培育網銷產業,打造網貨生產基地。
“通過電商等渠道,打通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就有望把一個個小而散的市場培育成大而強的產業,助力農村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該負責人說。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