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出來”“管出來”“四個最嚴”等重要指示精神,堅決守住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近年來組織有關科研技術單位,圍繞隱患大、問題多、社會關注度高的農產品品種、風險因子、關鍵環節和可能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投入品,開展了風險評估、監督抽查等工作。本期刊發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鄭州)供稿的報告,該報告針對韭菜腐霉利等農藥殘留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管控措施和政策建議。
韭菜是我國常見的蔬菜,市場一年四季均有供應,生產方式主要分為露地栽培和設施栽培兩種。由于前幾年“韭菜檢出有機磷類禁用農藥”事件的發生,加之因登記使用農藥腐霉利超過殘留限量上市問題頻發,政府監管部門和消費者對韭菜質量安全狀況尤其是農藥殘留問題非常關注。2019年以來,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鄭州)等7家單位聯合開展了韭菜中農藥殘留風險評估,重點針對我國東北、華北和華中等主要生產區域,開展韭菜中腐霉利、毒死蜱、克百威、氧樂果、甲拌磷等問題突出農藥調研評估(其中腐霉利為低毒性殺菌劑,在韭菜上登記使用;毒死蜱、克百威、氧樂果、甲拌磷是中高毒農藥,禁止在蔬菜上使用),摸排實際生產用藥情況,分析韭菜生產過程中農藥殘留變化規律,進而提出管控措施和政策建議,為韭菜產業健康發展、質量安全提升提供技術支撐。
韭菜生產用藥調研情況
韭菜生長期蟲害主要為韭蛆、薊馬、斑潛蠅等(韭蛆最為普遍),病害主要為灰霉病和疫病。調研了解到,當前各地韭菜病蟲害的防治方法,除了少數用殺蟲燈、粘蟲板等物理防治和苦參堿、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等生物防治方法外,主要還是依賴于化學防治。韭菜用藥情況普遍,僅地頭發現的不同農藥廢棄包裝就達20余種,種類涵蓋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以噻蟲嗪、噻蟲胺、吡蟲啉等低毒殺蟲劑(防治韭蛆)和嘧霉胺、腐霉利、多菌靈、甲霜靈等低毒殺菌劑農藥(防治灰霉病、疫病)為主。但調研過程中也發現,個別菜農確有使用甲拌磷等高毒農藥隨水澆灌防治韭蛆的現象,菊酯類農藥葉面噴施防治薊馬也較普遍。
抽樣檢測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韭菜產品中腐霉利殘留超標突出,大棚韭菜腐霉利殘留風險高于露地韭菜。通過對全國7省124個韭菜生產基地、批發市場的462份韭菜樣品進行取樣驗證,腐霉利總體檢出率為40.2%,超標率18.0%。大棚韭菜的腐霉利檢出率、超標率、超標量值都高于露地韭菜。大棚韭菜腐霉利檢出率為67.2%,超標率39.2%,超標樣品的腐霉利平均值為1.06mg/kg(標準限量為0.2 mg/kg);露地韭菜腐霉利檢出率為30.2%,超標率10.1%,超標樣品平均值為0.42mg/kg。此外,田間試驗表明,露地韭菜腐霉利的半衰期為4?5天,21?28天可降解到標準限量0.2mg/kg以下;而大棚韭菜腐霉利的半衰期為7?9天,42天的殘留量為0.46mg/kg,依然超出現有國家標準。說明大棚環境下,腐霉利的降解能力差,殘留期長,易造成超標。
(二)毒死蜱、甲拌磷、氧樂果、克百威等4種蔬菜禁用農藥仍有檢出,多存在于露地韭菜。從檢出情況看,462份樣品共檢出禁用農藥毒死蜱22次(露地14次,大棚8次)、克百威13次(露地13次)、甲拌磷5次(露地5次)、氧樂果3次(露地2次,大棚1次)。從超標情況看,毒死蜱超標11次(露地5次,大棚6次),超標率為2.4%;檢出的5次甲拌磷,均為露地韭菜且均超標,超標率為1.1%。
(三)韭菜生產混合用藥情況較為普遍,噻蟲胺檢出率較高且有一定風險。結合2017—2019年的調研和篩查情況,結果顯示韭菜上混合用藥情況普遍,檢出農藥品種有40余種。除前面分析的5種農藥外,其他在韭菜上制定有明確限量標準的農藥中,吡蟲啉、多菌靈、啶酰菌胺、氯氟氰菊酯、啶蟲脒和氯氰菊酯檢出次數較多;無明確限量標準的農藥中,噻蟲胺、噻蟲嗪、甲基硫菌靈、蟲螨腈、烯酰嗎啉、嘧霉胺檢出次數較多。其中,噻蟲胺檢出率較高,檢出率為43.3%,檢出值在0.014?4.14 mg/kg 之間(不同類蔬菜中噻蟲胺限量標準為0.01?2 mg/kg)。
韭菜農殘容易超標原因分析
(一)韭菜易發灰霉病,腐霉利作為登記用藥常用于韭菜病害防治。灰霉病易發于春季和秋冬交替的露地韭菜,以及大棚溫室生產的冬春季韭菜。據產地初步調研,北方各地的韭菜灰霉病病棚率一般在70%以上,病株率10%?30%,嚴重者可達80%以上,重病田可造成毀棚絕產。腐霉利作為防治灰霉病的登記用藥,在韭菜生產上普遍使用,尤其是大棚韭菜使用腐霉利情況更為普遍,加之在大棚特殊的生產條件下,腐霉利的降解能力下降,殘留期延長,易造成產品腐霉利檢出和超標。
(二)韭菜為周年多茬栽培,蟲害發生頻繁。韭蛆作為韭菜生產中高發地下害蟲,在春秋兩季是高發期(此時的韭菜多為露地種植),幼蟲群集啃食鱗莖部,造成根基腐爛、葉枯而死,危害較為嚴重。實際生產中沒有根治韭蛆的特效藥,而毒死蜱、甲拌磷、氧樂果、克百威在韭菜上可防治韭蛆、薊馬等蟲害,尤其是對抑制韭蛆的爆發有較好的效果,個別農戶會違規使用這幾種蔬菜禁用農藥。在夏季的養根期,盡管韭蛆可能并不嚴重,也有農戶主動施用毒死蜱和辛硫磷的藥劑防治韭菜蟲害,存在使用甲拌磷、毒死蜱灌根等情況。
(三)片面追求防治效果,加重了農藥混合使用問題。很多韭菜種植人員年齡偏大、文化水平有限,“種菜靠經驗”,不能全面掌握韭菜病蟲發生規律和農藥作用特點,為追求病蟲害防治效果,更傾向于選擇成本低、見效快的用藥方式。調查發現,韭菜種植管理中多種農藥混合使用現象比較常見,施用劑量和頻率也比推薦值高,比如存在殺蟲劑聯苯菊酯和蟲螨腈與殺菌劑腐霉利和烯酰嗎啉同時多次噴施的情況。
提升韭菜質量安全水平相關建議
(一)加強韭菜綠色生產和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攻關。針對韭菜灰霉病、韭蛆等病蟲害防治問題及農藥殘留易超標問題,需要加強跟蹤研究和攻關,提出可行的風險管控措施和問題解決方案,并大力推廣一些有效的綠色防控技術(如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張友軍團隊發明的“日曬高溫覆膜法”防治韭蛆新技術,以及胡靜榮等專家提出的臭氧水灌溉防治韭蛆的方法)。積極開展高毒農藥替代的研發驗證工作,篩選出高效、低毒、低殘留的防治藥劑,為韭菜安全生產提供新的用藥選項。
(二)制修訂相關農藥的限量標準。一是修訂腐霉利在韭菜上的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由于腐霉利本身屬于低毒農藥,相較于其他國家和地區,我國針對腐霉利設定的限量標準較為嚴格(日本韭蔥中腐霉利限量為5 mg/kg,美國釀酒葡萄中腐霉利限量為5 mg/kg,我國韭菜中腐霉利限量為0.2 mg/kg),易超出現有國家標準限量。建議依據我國居民膳食結構和韭菜生產中腐霉利的殘留水平,對韭菜限量標準進行重新評估,并適時修訂。在新標準頒布前,建議加強對農戶用藥的宣傳教育,引導農戶嚴格執行用藥安全間隔期。二是制定噻蟲胺在韭菜上的限量標準。噻蟲胺是新煙堿類殺蟲劑,防治韭蛆具有較好效果,在韭菜上使用也比較多,建議可作為甲拌磷、毒死蜱等禁用農藥的替代農藥進行推廣。目前制定了噻蟲胺在其它蔬菜上的限量標準(0.01?2 mg/kg不等),建議研究制定在韭菜或鱗莖類蔬菜上的限量值,引導農戶合理使用。
(三)將韭菜優先納入“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的試行范圍。韭菜是消費者關注的“問題菜”“高敏菜”,農藥殘留超標一直是影響韭菜產業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當前農業農村部門正在試行的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在落實農產品生產者主體責任、督促其提高質量安全意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可考慮將韭菜產品優先納入合格證試行范圍,加大對合格證開具的督導查驗力度,教育引導種植戶不使用禁用農藥,嚴格把握用藥劑量和安全間隔期,從生產源頭降低韭菜質量安全風險。
(四)加強消費者對韭菜農藥殘留的科學認識,引導理性消費。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危害與藥物毒性、殘留量和膳食攝入量均有關系,應加強科普宣傳,使消費者科學認識韭菜農藥殘留劑量與人類健康的關系,避免引發公眾不必要的恐慌。此外,建議消費者到正規的市場和超市購買韭菜,進入市場前一般都有抽檢,在生產基地也有比較嚴格的內部質量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韭菜中農藥殘留攝入風險。
(來源: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