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鄉村產業生態大會落戶嘉興,一點也不意外。行走在浙江嘉興的鄉村,只見田野里生機勃勃,農家院里歡聲笑語,一個個景區村莊美輪美奐……2019年,嘉興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7413元,連續16年居浙江省首位;城鄉收入比為1.66:1,是浙江乃至全國富庶均衡發展的先行地……同一年,嘉興被列入全國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和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范省先行創建單位。如果把嘉興比作一幅詩畫,那么融合發展正是其構架所在,布局清晰,彰顯大氣,細細看去,又盡顯精致。
三產融合,夯實經濟“家底”。嘉興按照“根在鄉土、本在農業、魂在文化”的思路,全方位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夯實了鄉村振興產業基礎。一是跳出“農”字抓農業。轉變農業發展只是提供農產品的傳統觀念,注重農旅文結合、產加銷一體,在農田生產功能不變的基礎上,增加景觀、休閑、旅游等功能,推動鄉村旅游與休閑度假、體育運動、康體養生、民俗特產、農業產品、特質文化和美麗交通的深度融合,把農業區變成風景區,農業產品變成旅游商品,農民勞務變成旅游服務。二是眼睛向內挖潛力。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嘉興把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細里做。一方面,做好種養結合文章,推廣稻田養蝦、養鱉等模式,既保糧又增收,既生態又提質;另一方面,做好農村產業深度融合文章,發展精深加工和現代物流,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三治融合,筑牢執政“底盤”。嘉興建立健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全面提升鄉村社會治理能力,筑牢鄉村振興基層基礎。一是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牢牢抓住組織振興這個“牛鼻子”,強化農村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和政治功能,發布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嘉興十條”,加強農村黨組織對農村各類組織、各項事務的領導,將黨的建設融入鄉村振興的各領域和全過程,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黨員群眾創業致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展優勢,激發鄉村振興的“組織動能”。二是深化“三治融合”實踐。堅持繼承和發展楓橋經驗,積極探索實現新常態下社會治理的新途徑,在全國率先探索實踐“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創新“一約兩會三團”為主要內容的基層治理載體,實現了“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初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城鄉融合,增強共享發展“底氣”。嘉興堅持以保障和增進農民民生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健全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扎實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增強改革發展“底氣”。一是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嘉興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共享,實現了城鄉交通、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供氣和信息化建設一體化,率先建成全國第一個新農村電氣化市。二是完善城鄉均等的社會保障體系,優化城鄉一體社會事業。率先建立多險種多層次全覆蓋社會保險體系,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8%以上,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綜合參保率達到99.5%。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市、區)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20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可及性達到100%,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全覆蓋。
精工細作,勾勒美麗江南風貌。嘉興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打造國際化品質的江南水鄉文化名城為目標,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全域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勾勒出“秀水泱泱、粉墻黛瓦”的江南風貌。一是優化人居環境。統籌兼顧環境綜合整治和農村田園風貌保護,推進生態保護系統化、環境治理全域化、村容村貌品質化,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二是強化美麗創建。嘉興堅持以點帶面、示范引領,扎實開展美麗系列創建工作,全市3A級景區的村莊就有45個,3個村入榜“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名單。
時至今日,全國上下鄉村振興建設如火如荼。鄉村振興的具體路徑怎么走,需要各地不斷去探索。堅持融合發展,精工細作,嘉興給人以深刻印象。相信在廣闊的鄉村大地上,一定能涌現出更多的優秀先行者,呈現出美麗鄉村更加絢爛的畫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