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浙江嘉興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主政浙江時對嘉興提出的“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統籌城鄉發展的典范”的囑托,以紅船起航地的政治擔當,忠誠踐行“八八戰略”,聚焦引領性、全覆蓋和高標準, 凝心聚力、久久為功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成為浙江省城鄉融合程度最高、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市,交出了一份具有中國氣派、浙江辨識度和“五彩嘉興”標識的城鄉高水平全面小康高分答卷。
聚焦“引領性”
爭當全國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排頭兵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嘉興市始終把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政治責任,全面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堅定不移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努力爭當城鄉融合發展的示范地、排頭兵。
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連續16年居浙江省首位、全國領先。完善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和財政支農政策體系,建立健全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每年都把全部財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緊緊圍繞農民安居樂業有保障的總體要求,多措并舉增加工資性收入,提高經營性收入,擴大財產性收入,保障轉移性收入,不斷完善多元化的農民增收機制,實現農民收入持續普遍較快增長。2019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13元,連續16年居浙江省首位;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66:1,浙江省最低。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著力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均衡配置基礎設施、教文體衛、社會保障等公共資源,構建了布局合理、城鄉共享的公用設施體系,實現城鄉交通、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供氣和信息化建設一體化;構建了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戶籍人員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 95.9% 和 99.5%,城鄉低保標準統一為860元/月;構建了配置公平、發展均衡的社會事業體系,率先實現“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滿堂紅,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全省率先實現省級體育強鎮、小康體育村“雙覆蓋”,城鄉居民“20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可及性達到100%。
“三治融合”基層治理模式寫入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全國推廣。在全國率先探索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層治理模式,以“一約兩會三團”(“一約”就是村規民約或社區公約,“兩會”就是百姓議事會、鄉賢參事會,“三團”就是百事服務團、法律服務團和道德評判團)為載體,推動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構建了“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并被譽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精髓、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發展方向。
聚焦“全覆蓋”
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脫貧致富一個不能落下。嘉興市在全面解決絕對貧困的基礎上,把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著力打造解決相對貧困先行之地。
全力實施低收入農戶高水平全面小康計劃。以低保標準的2倍作為低收入農戶認定標準,開展低收入農戶動態調整、建檔立卡,確保“不落一村、不落一戶、不落一人”。實施“一戶一策”和分類分層精準救助,對有勞動能力的完善以產業幫扶為主的創業增收模式和以勞務合作為主的就業增收模式,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強化社會“大救助”體系兜底,創新實施的低收入家庭入股鄉村振興“飛地抱團”項目增收模式被中組部評價為“具有全國首創的實踐意義”。2019年全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437元,增幅14.1%,兩項數據都列全省第二。
全速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認真完成“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年家庭人均收入9720元以下和集體經濟薄弱村“三個清零”攻堅行動。開展低收入農戶結對幫扶,實行“一戶一策一干部”制度,結對率達到100%。專注農村困難群眾教育、住房、醫療等薄弱環節,織密筑牢兜底保障網,低保、低邊和特困供養人員醫保費的個人繳納部分由政府承擔,對農村困難群眾建房優先安排宅基地,確保戶有所居。
全面推進“強村”與“富民”同頻共振。連續實施四輪“強村計劃”,探索形成了“飛地抱團”等“強村九法”,實現了縣域抱團項目全覆蓋、集體經濟薄弱村全打包、“消薄”任務全兜底,所有村年經常性收入均達到100萬元以上、經營性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規范集體收益分配機制,引導符合條件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開展分紅,2019年按章程開展分紅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達到250個,分紅金額1.35億元。
聚焦“高標準”
努力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嘉興市認真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六大行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奏響新時代的田園牧歌,復興升級版的農耕文明,打造世界級的詩畫江南。
鄉村產業發展突出高效益。聚焦聚力大平臺、高品質、新業態,以“二產理念、三產思維”推進農業接二連三,農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三次產業加速融合發展。農業經濟開發區實現縣(市、區)全覆蓋,規劃面積48.6萬畝,畝均產出比面上高出42.6%;“星創天地”成果轉化基地面積超4萬畝,省級示范性農業全產業鏈6條,特色主導產業農合聯17家,農業現代化指數全省第三。培育年銷售額千萬元以上的電商專業村172個,淘寶村、淘寶鎮數量均位列全國前十。農家特色小吃銷售額達45.75億元,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超2100萬人次,營業收入15.4億元。
美麗鄉村建設突出高顏值。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統籌推進“五水共治”“五氣共治”“五廢共治”,加快生態保護系統化、環境治理全域化、村容村貌品質化,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垃圾分類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行政村覆蓋率100%,累計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縣2個、示范鎮29個、3A級景區村莊45個、美麗宜居示范村95個,規劃建設的37條美麗鄉村精品線(段)已有22條初具形象。
鄉村文化生活突出高活力。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一起抓,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農村文化禮堂主陣地,發揮文化“兩員”(鎮文化下派員、村專職管理員)和“三團三社”(鄉村藝術團、鄉村合唱團、鄉村民樂團、書畫社、攝影社、文學社)隊伍作用,每年開展活動5000余場,鄉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參與群眾超百萬人次,連續六年在浙江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評估中位列第一,農村居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滿意度達到90.2分。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嘉興將堅定不移忠誠踐行“八八戰略”,大力弘揚“紅船精神”,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建設“五彩”輝映的“最精彩板塊”,讓以紅船精神為引領的革命紅色更加鮮艷、以創新開放為動力的經濟藍色更加活躍、以均衡富庶為特征的生活金色更加燦爛、以歷史人文為積淀的文化青色更加彰顯、以秀水泱泱為基底的生態綠色更加動人,為浙江省“重要窗口”增光添彩!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