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宏觀戰略背景下,山東蓬萊區小門家鎮立足鎮情、著眼長遠,確定了“以點構片,以片帶面,最終實現片上開花,面上勃發的生動局面”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總體思路。通過整合各類資源,引導黨支部在村集體經濟發展中挑大梁、唱主角,主導集體經濟和村級產業發展,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多類型、多渠道、多元化發展,不斷提升村民獲得感、幸福感。
因地制宜、精準破題,引領村集體發展方向
針對合作社產業單一、單體經營困難等問題,小門家鎮堅持鎮級統籌,根據轄區村莊產品和產業特點,重點打造聯合發展片區會文河養殖、岳家圈旅游、黃水河種植三大聯合片區,初步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多元合作模式。
會文河養殖片區,以發展畜禽養殖產業鏈為主,接家溝村、泊李村、杏山村、野王村、巨山溝村五個村“握指成拳”,借助毗鄰上市公司民和牧業的便利條件,流轉接家溝村內荒地荒溝100畝,于2020年5月組建鼎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建設現代化大型養雞場,目前已建成養殖大棚3個,發展高標準肉食雞養殖項目。
岳家圈旅游片區,以發展鄉村旅游為主,利用區內豐富的山水資源和王母娘娘洞、仙人腳石等人文資源,由岳家圈、大遲家、大劉莊三個村聯合成立犇昌旅游聯合社,流轉閑散土地1000余畝,打造集景觀觀賞、休閑住宿、特色餐飲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精品區,高標準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鄉村田園旅游綜合體。
黃水河種植片區,由石橋村、小駱家、大駱家三村抱團,主要發展有機綠色果蔬大棚種植。憑借黃水河豐富肥沃的自然資源,引進中科院生態研究所科學種植技術,申請注冊“十里黃水河”品牌商標,著力培育生產六個“零”( 零農藥、零化肥、零除草劑、零激素、零膨果劑、零抗生素)的特色果蔬產品,打造立體鮮活的黃水河種植品牌。
積極引導、全面動員,推動合作社規范運行
為調動各村村民參加合作社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合作聯社抱團發展、互助共贏作用,小門家鎮黨委創新舉措,引導、扶持和規范合作社發展。
堅持黨員帶頭原則。合作社建設初期,針對部分村民入股意愿不高、對合作社持有懷疑態度現象,組織黨員挨家挨戶走訪,向村民闡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好處。舉辦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黨建晚會,推出群眾喜聞樂見的“合作社三句半”,營造氛圍,形成全村全片齊動員的良好局面。在片區增員擴股認籌中,鎮黨委明確了“兩委帶頭、區別選擇”的工作基調,兩委干部帶頭入股,且鼓勵歡迎大額入股,各支部不統一設置股權占比,可自由選擇每股股金及入股數量,既保護了多入股群眾的經濟利益,又提高了少入股群眾的參與積極性。
堅持科學規范原則。通過黨支部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四議兩公開”程序,反復研究確定合作社項目,成立合作聯社領導小組,制定合作社發展規劃,形成相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及時解決合作社發展中的問題。外聘第三方財務公司代賬,做到專賬專管,轉款專用;外聘專業律師事務所對合作社成立發展的每一個過程進行指導把關,保證程序合法規范。
堅持透明高效原則。在合作社生產運營過程中,小門家鎮黨委始終堅持黨支部集中領導、合作社成員集體參與,所有事務和財務即時公開,增設公開欄將入社群眾的股權、合作社的計劃、社員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公開并隨時接受全體群眾監督。在銀行開卡過程中,鎮黨委協調農商銀行抽調10名業務骨干,下沉基層,開辟了現場辦卡、現場入股的金融綠色通道,節省群眾時間,提高入股效率。
精雕細琢、攻堅克難,擇尋最優發展路徑
合作社項目確定后,村旅游景點的開發和品牌創建如何提高資源吸引力?果蔬產品如何解決銷售問題?肉雞養殖項目如何規避風險確保養殖收益等等,都是擺在面前的難題。圍繞如何啟動、建設、規范合作社項目,小門家鎮黨委堅持問題導向,拿出精雕細琢勁頭,逐個攻克難題,為合作社順利發展保駕護航。
抓住關鍵少數。鎮黨委制定完善村干部任職資格聯審、調整備案及工作考核等機制,指導各村書記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合作社打造提升等突破性項目,明確完成時限,年底進行驗收,公開承諾亮諾踐諾。同時,選拔195名優秀人才充實到村級后備干部隊伍,針對合作社建設、運營等內容每季度召開1次黨建專題會議,每半年召開1次村黨支部書記座談會,年終組織召開黨組織書記黨建工作述職會,督促各黨支部書記嚴格履職盡責,切實抓好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
調動各方優勢。成立片區指揮部,由鎮黨委書記指揮調度,倒排工期,制定工期進度表,實現日調度、周總結的工作機制。同時每周固定時間召開現場辦公會議,根據項目進展問題,集體研究制定臺賬,逐一解決細化落實。合作社建設過程中,村黨支部書記帶頭,黨員沖鋒在前,社員們出工出力,各個黨支部掀起了“比、幫、超”的良好干事創業氛圍,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的同時,還吸引大批外出務工人才返鄉創業,凝聚起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推動村企共建。鎮黨委積極聯系民和牧業、新三和食品等大型企業,推動企業與合作社簽訂農產品收購合同,采取社企聯合的發展模式。合作社帶領農戶進行生產、養殖,企業一方面為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另一方面對合格產品進行統一收購。既拓寬了合作社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又為企業提供了優質的原材料,真正實現了村企“雙贏”。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小門家鎮鎮政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