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省廣東抗疫工作進入關建階段,春耕工作也進入大忙時節。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和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一手抓農村疫情防控不松懈,一手抓春季農業生產,及時印發《關于強化農業科技服務促進春耕生產與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發布2020年49個主導品種和50項主推技術,組織全省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涉農科研院校和創新團隊、農技推廣人員和農民,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抗疫情、促生產、保供應”的號召,開展春耕生產農技服務,做到抗疫春耕兩不誤。
組織防控攻關,促進恢復春耕生產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及時調研了解廣東省科研院校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研究與防控情況,研究部署疫情科研攻關防控工作。開展兩個應急防控科研攻關項目,指導編寫《農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要求各相關單位和51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組織優勢力量,做好新型冠狀病毒全省家畜家禽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排查畜禽是否存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情況;加強與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對接,做好復工復產技術服務工作;迅速動員本單位科技人員、農村科技特派員,助力復工復產和春耕生產。
線上線下進村入戶,既送春耕技術又宣傳疫情防控
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派出工作組和農技人員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到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戶,派送《農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推送農業科技。珠海市搶抓農時早部署,早造水稻播種面積3萬畝,全市調整種植蔬菜1.5萬畝,投入春耕生產農機具1045臺套,下達種糧補貼907萬元,種植水稻每畝最高可獲補貼540元。茂名市派發主推技術主推品種簡介520多份,派送主推品種野香優9號共3千多公斤。東莞市編寫了白菜類、茄類、瓜類、馬鈴薯、豆類、玉米等作物,以及荔枝、火龍果、葡萄、草莓、柑橘、荔枝等水果的技術資料,發送或通過微信推送給農戶。云浮市組織農技人員為農戶送去《廣東省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和《農村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等宣傳資料約600多冊。湛江市組織指導服務春耕生產達1.25萬人次,發放《農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等春耕資料3萬余冊,推介主推品種20余個、主推技術10余項。梅州市發放疫情防控倡議書16000份,《農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200本,《春季柚類病蟲發生及防治意見》等資料6000余份。佛山市組織農技員到村指導種植戶春季育秧、養殖戶擴大生產,并向14個村發放水稻種子2700斤,累計派發禽流感疫苗15.9萬毫升,免疫家禽21.59萬羽。清遠市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重點傳授主推技術:蔬菜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控技術等。各地春耕生產正有序推進,春耕開局良好。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利用400余個微信大群、抖音、微博、飛信、直播、群郵件等新媒介通道,面向農業企業和數十萬農戶發布春耕生產信息超百萬條。
創新團隊專家進駐基地,加強春耕生產技術服務
涉農科研院校專家、現代農業產業創新團隊、積極參加春耕生產,把先進技術送到春耕現場。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等研究機構發揮13個地方分院(中心)和專家工作站等共建示范基地與基層聯系密切的優勢,華南農業大學等涉農高校利用掌握的農業核心技術,開展技術指導。廣州市農科院組織農業專家推廣早春栽培蔬菜防寒防雨技術,應對春耕生產可能出現的早春寒潮和暴雨。水產品質量創新團隊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指導養殖場、加工廠生產,特別是對存塘量大的烏鱧、牛蛙等水產品指導初加工、精深加工。中山大學南藥團隊攜來自廣州中醫藥大學、暨南大學與華南植物園等的專家合作伙伴,利用網絡平臺,為羅定市龍灣鎮萬畝南藥基地、紫金龍窩呀依山粵東南藥基地提供精準技術幫助。汕頭市農科所花卉創新團隊對接丹櫻生態園,以及多個省級貧困村,指導春耕生產,推廣蝴蝶蘭汕農王子、汕農小粉蝶等主推品種和蝴蝶蘭花朵增多技術等主推技術。省甘蔗劍麻創新團隊推廣生物降解地膜栽培、農用化學品減量化、性誘劑螟蟲控制等主推技術,無償提供8個甘蔗新品系30余噸種苗、藥肥10余噸、入村入戶現場指導1000余人次,發放農事操作技術資料1000多份。省畜禽疫病監測與防控技術創新團隊進駐溫氏集團,深入養殖場等,指導做好非洲豬瘟、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農業資源環境創新團隊采用生物強化有機培肥技術,指導惠城區、龍門縣、陽春市等地大白菜等作物培肥生產示范,大白菜畝產達4133公斤,較農戶常規施肥增產35.7%,效益提高2100元。淡水魚技術創新團隊集中力量保障主推品種生產供應,向市場供應優鱸3號水花3.2億尾,規格苗1340萬尾,白金豐產鯽水花3000萬尾,規格苗1580萬尾。植物重大災害預警創新團隊調研柑橘黃龍病等病害發生防控情況,向陽江市沙帽崗村、馬尾村等地村民詳細指導果樹抗病栽培技術。花生大豆創新團隊建立精品示范基地,重點示范花生良種仲愷花1號、仲愷花10號、粵油390、航花2號、汕油188和大豆良種華夏10號等省級主導品種,以及花生三減綠色高效種植技術等省級主推技術。荔枝創新團隊在荔枝花期發育的關鍵時期及時指導仙進奉荔枝品種的生產。全省各創新團隊積極開展春耕生產復工復產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畜禽疫病監測與防控創新團隊對養殖基地作遠程視頻指導。
農民采用高科技手段,積極開展春耕生產
農民采用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為春耕生產提供全過程生產作業。肇慶市懷集縣農民梁新元是當地有名的西瓜種植大戶,帶頭復工復耕,開展春耕生產,萬畝西瓜基地已開始育苗移栽,繼續做好“譚脈西瓜”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英德市農民陸國明種植茶葉面積3200畝,在抓好自身生產經營和防疫同時,積極結對幫扶貧困戶,帶動2000多戶貧困戶增收致富,向橫石塘鎮政府捐22929元,為援鄂前線醫務工作人員捐出價值125560元的茶葉產品。英德市農民劉庭標、許萬紅、李春花等在春耕生產的同時,向清遠市人民醫院、英德市人民醫院、九龍鎮衛生院運送1250斤新鮮的桑芽菜、1000盒九龍豆腐,向花都獅子會、望埠敬老院、石灰鋪敬老院、廣州中醫院、孫逸仙醫院、北京中暄慈善會和武漢市等地捐獻蔬菜75噸。梅州市五華縣農民張元杰采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積極組織帶動水稻種植大戶及968戶在冊精準扶貧戶做好春耕備耕,并提供優質水稻種子1萬斤,肥料640噸。羅定市農民陳潔玲是省農村女致富帶頭人,復工復耕后再次采取“公司+基地+農戶+銷售終端”的模式,帶動云浮市4000多戶農民種植優質辣椒近6000畝,以技術服務實現鄉村振興,幫助大批農民脫貧致富。此外,還到羅定郁南多個檢疫檢查點為一線工作人員送去口罩、消毒水、一次性手套、牛奶、方便面等醫療物品和食品。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