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特色林業“綠美富” 天然“寶貝”促增收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方春英 吳采麗 字號:【

  春雷響,萬物長。

  貴州赤水市52萬畝楠竹林里,春筍破土而出。

  寶源鄉聯華村的谷元能家有40多畝楠竹,近幾日,每天全家出動,搶挖春筍。

  “采小留大、采密留稀,要留三分之二的竹筍讓它們長成竹材。”谷元能說,這樣的采挖方式,才能保證年年有筍、年年有竹、年年受益。

  赤水竹林面積達132.8萬畝,位居全國縣級行政區第二,全市20萬農村人口人均占有6畝竹林。

  采挖春筍,留筍種竹。赤水的竹林里,“綠色財富”在收獲,“綠色希望”在生長。竹產業幫助該縣8000多戶近3萬群眾脫貧,2017年,赤水成為貴州省和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首個脫貧出列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貴州生態環境良好,森林面積占據國土面積半壁江山。這些繁茂的森林里,藏著無法估量的天然“寶貝”,也生活著還未脫貧的父老鄉親。

  如何喚醒“沉睡的資源”?如何擺脫“富饒的貧困”?如何實現鄉村振興?

  貴州以特色林業產業作為重要抓手,正在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上加速前行!

  強保障 確保產業革命結碩果

  2020年,貴州省將特色林業產業納入全省12個特色優勢產業之中,并明確省領導領銜推進。

  堅決落實、強化保障、全力推動。

  科學謀劃走在前——

  新造與改培相結合,省特色林業產業專班研究制定《2020年特色林業產業發展推進方案》,提出今年新造和改培150萬畝的目標,力爭綜合產值達到129.4億元。林上與林下同部署,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50萬畝,著力培育龍頭企業10家以上,帶動50萬人就業、60萬群眾增收。

  聚焦“9+3”縣(區),制定《“9+3”縣(區)特色林業產業發展推進方案》,明確通過綠色產業扶貧投資基金、貸款貼息、抵押擔保等政策,支持“9+3”縣(區)今年發展特色林業產業53萬畝,其中油茶25萬畝、皂角20萬畝、花椒8萬畝。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計劃帶動24.6萬人增收,其中貧困人口6.5萬人。

  政策保障走在前——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統籌各類財政資金,引入市場運作模式,引導和擴大社會投入。通過與國開行省分行、農發行省分行等溝通協調,積極爭取將特色林業產業納入國儲林項目并給予貸款支持,目前已達成協議資金12億元。

  同時,研究和整合國家石漠化治理、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水土保持、次生林改造、生態林建設、國儲林項目、經濟林和用材林改造、生態環境保護、物資保障體系等各項政策,疊加政策與資金支持特色林業產業發展。

  資源要素走在前——

  土地保障上,把150萬畝種植任務全面分解到縣,由各縣根據實際把任務落實到具體的田間地塊,并明確對種植面積進行圖斑監測,確保按時序進度推進。

  種苗保障上,按照“省內育苗、省內保供”的思路,全面解決種苗不足的問題。推進育苗基地建設,截至目前,全省已育竹苗6025萬株、油茶苗3500萬株、花椒苗4474萬株、皂角苗1949萬株,均能滿足今年種植任務需求。

  組織保障上,堅持企業帶動,全省共組織78家農(林)投公司作為承接發展的平臺,帶動200余家民營企業參與,統籌抓好種植、加工、銷售、品牌建設等全產業鏈發展。同時,強化合作社建設,按照“一村一社”的目標,規范提升合作社300多個,組織70余萬群眾通過土地、資金入股等方式全面參與。

  把壩子、山坳、坡地、山地串聯起來;把種植、管護、加工、銷售串聯起來;把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串聯起來;把土地、資金、技術、人才串聯起來……

  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徑,多措并舉組合推進,才能切實將綠水青山轉化為林區百姓的“綠色提款機”和“幸福不動產”。

  戰春耕 打響脫貧攻堅殲滅戰

  今春以來,貴州省上下凝心聚力,趕季節、搶時間,抓好特色林業產業春耕春種,力促把“優勢資源”轉化為“優勢產業”,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

  土地迅速落實——

  在威寧縣,爐山鎮光明村規劃新造高山油茶2000畝,大年初三發動種植,到年初十就全部落實了地塊,312戶1700余人以土地入股方式參與產業發展。“體會到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老百姓的發展積極性空前高漲。”光明村黨支部書記楊明榮說。

  在從江縣,國有林場則無償拿出土地發展林下中藥材。2月10日以來,林場每天組織上百名農戶在林間勞作,灌木清理、土地平整、藥材種植等工作。截至目前,在大榕坡、岑報坡兩個基地,已完成1500畝黃精和白芨的栽種。

  資金迅速落實——

  黔東南州大力實施林下經濟“百千萬工程”(村有百畝基地、鄉有千畝基地、縣有萬畝基地),為加大財政保障力度,州級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萬元、縣(市)不低于500萬元的財政資金,用于支持產業發展。

  3月以來,晴隆縣10萬畝花椒產業開始種植。積極對接金融機構,晴隆縣農商銀行對凡是涉農經營性貸款都快審快放,并且享受利息優惠。

  種苗迅速落實——

  納雍縣計劃今年發展10萬畝刺梨,為保證良種苗木供應,在豬場鄉硐口村、灣子村建設了刺梨苗圃基地。在完成扦插3200萬條良種刺梨穗條同時,還帶動了周邊200戶貧困戶務工,每戶獲得勞務收入5000元以上。

  今年計劃種植5萬畝油茶的沿河縣,得到了兄弟縣玉屏的鼎力支持。從3月份開始,玉屏分批向沿河發送油茶苗。而除了發送100萬株油茶苗外,玉屏還將幫助沿河建設4000畝油茶基地,同時以市場價保底收購沿河已掛果基地所產的油茶果。

  技術迅速落實——

  水城縣野鐘鄉,種植了刺梨2萬余畝,覆蓋貧困戶548戶2281人。2月21日,六盤水市林業局技術服務團隊走進刺梨基地,施肥、剪枝、病蟲害防治……及時的春季田間管理技術培訓,為野鐘鄉今年刺梨豐產增收、鞏固脫貧成果提供了堅實保障。

  榕江縣寨蒿鎮林下經濟種植基地,海拔達1130米,氣候冷涼、終年有霧,適合發展反季節紅托竹蓀。4月2日,貴州大學“博士村長”技術團隊來到這里教農戶如何種植紅托竹蓀。專家講完后,定弄村老村長吳富海怕農戶聽不懂,又主動申請用侗話講解一遍。“農戶掌握了技術,在4月份完成2000畝紅托竹蓀的種植,就不擔心了。”榕江縣林業局副局長楊武說。

  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

  貴州堅持省統籌、市州為主、縣區抓落實,在資源整合、資金統籌、技術指導、物資供應、力量調配等方面全面發力,把每一個產業落實到地塊、落實到人頭,牢牢掌握全省特色林業產業的主動權、制勝權,確保奪取最后總攻的全面勝利。

  強改革 構建產業發展共同體

  十年樹木方成林。林業產業具有前期投入大、經營周期長、資金回籠慢、經營風險高等特點,產業發展長期面臨支撐不足、動力不足的困境。

  要破題,必須縱深推進“三變”改革,重構生產要素、重構組織方式、重構路徑選擇、重構利益分配。以企業為龍頭、以產業為平臺、以股權為紐帶、以農民為主體、以小康為目標,進行全面革新。

  在規模化上發力——

  作為貴州傳統林業縣之一,榕江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4.04%,位居全省第三。茂密的森林里,生長著許多野生中草藥,草珊瑚隨處可見。

  榕江縣發動群眾種植林下草珊瑚,目前已種植3.36萬畝。同時,與廣藥集團、江中制藥等大型制藥企業對接簽訂銷售合同,預計2021年榕江縣林下草珊瑚達10萬畝,成為中國草珊瑚制藥原料種植第一大縣。

  在組織化上發力——

  過去,林下養雞產業一直無法壯大。“不敢養多,惹到雞瘟就完了,多了也賣不出去。養雞要天天守到,不出去打工日常開支哪里來?”西秀區劉官鄉大黑村村民梁昌海說出了原因。

  為打消農戶的后顧之憂,安順市金雞農莊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探索實施“托五放七”和“七統一、一回收”發展模式,即雛雞由金雞農莊托管5個月后交給農戶養殖7個月,養殖期間公司統一雞苗、統一防疫、統一飼料、統一培訓、統一管理、統一保險、統一品牌,達到標準的雞蛋和出欄雞公司負責保價回收。

  組織方式的革新,讓西秀區林下養雞產業快速發展。目前,西秀區共有61個林下生態禽養殖基地,養殖量48.82萬羽,帶動著560戶貧困戶增收。

  在市場化上發力——

  油茶,是我國重要的木本油料產業,貴州及周邊的湖南、廣西、云南都是我國主要油茶種植省份。2018年,湖南省油茶林面積2111.1萬畝,產值450億元,畝產值2131元;廣西油茶林面積760萬畝,產值237億元,畝產值3118元。而貴州油茶林323.4萬畝,產值12.59億元,畝產值僅389元。

  差距,在于市場化水平不高、加工能力弱,全省現有油茶加工企業大多數為小型油茶加工廠,產品停留在初級階段,市場份額微乎其微。

  為此,從江縣引進油茶深加工企業貴州喬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年產2000噸冷榨茶油(含500噸藥用茶油)、8000噸茶皂素、7500噸茶皂素日化產品、10萬噸茶粨生物菌肥的喬盛科技,不僅帶動了從江縣10萬畝油茶種植基地的發展,還將彌補全省油茶產業加工短板,助推全省油茶跨越發展。

  在標準化上發力——

  搶時間,補損失,迎勝利。連日來,晴隆縣10萬畝花椒規劃種植區一派火熱的作戰圖景。為保障花椒產業標準化實施、規范化種植、科技化管理,實現農民穩定增收和可持續發展,晴隆縣組建了“脫貧攻堅科技先遣隊”,通過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示范、建示范基地等方式,為產業穩步推進保駕護航。

  “進入雨水季節了,排水溝要提前挖好,一旦積水過多,花椒的生長就要出問題。”4月6日,科技先遣隊晴隆隊隊長、黔西南州喀斯特研究院副院長趙偉在茶馬鎮戰馬村指導種植。科技先遣隊的現場示范,讓農戶懂得了管護技術,更為晴隆10萬畝花椒的標準化種植提供了保障。

  在專業化上發力——

  作為貴州省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縣,威寧自治縣平均海拔達到2200米。廣闊的高海拔地區,種植一般經濟作物很難適應,農民廣種薄收,成了威寧貧困的重要原因。

  但在威寧1700米至2700米的高海拔地區,卻分布了總面積達20萬畝的野生短柱油茶。這種短柱油茶具有“抗寒、抗旱、耐瘠薄土壤”和“果皮較薄、出油率高”的特性,為高寒山區發展林業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找到了新的途徑。

  結合自身地理氣候條件,威寧縣認準了短柱油茶這一特色產業。今年,威寧將發展油茶5萬畝,帶動貧困戶743戶3047人增收。

  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

  打造生態富民升級版,綠色貴州定當不負重托!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