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人們留下許多思考,其中,萬眾居家,保供給,保民生顯得更為重要。在供求之間,農產品質量安全格外受到關注。
這是我國消費者需求從“吃飽”向“吃好”“吃得營養健康”的轉變,對食用農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綠色有機優質品牌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
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即是最大的商機和市場。
生產綠色優質農產品的過程,就是專業化生產、規模化養殖、標準化控制、產業化經營的過程。好產品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眼下,備耕春耕生產從南到北,從西到東正全面展開,與此同時,農業農村部會同公安、市場、交通等相關部門聯合開展的全國農資打假“春雷”行動也在進行。廣東省嚴把農資生產經營許可和產品登記審批關,建立健全農資追責和賠償制度;甘肅省加大打擊制售假劣農資力度;吉林省發揮“智慧農資”連鎖網大數據優勢,開展送放心農資上門行動;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利用手機上的農業執法通軟件,輸入農資信息,追溯查處違法案件。
眾所周知,一款優質特色農產品,離不開土壤、水、空氣等地域特征,但更離不開優質種子、農藥、肥料、獸藥、飼料、農機等投入品。
一年之計在于春,高質量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發展,從源頭抓起,從投入品管起,高質量的農資才能產出優質農產品。
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強調,小康之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必須牢牢守住底線,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小康水平,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農業從耕作、加工、物流、分銷等是一個有機鏈條,也是利益共同體,加強管控十分必要,但是食品安全系萬家,監督管理靠大家。農資商、耕作者、經銷商、消費者的共同努力更為重要,畢竟良心良品是我們中華農耕文明的大品牌。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