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連日來,位于浙江寧波象山縣賢庠鎮的寧波甬港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里,育苗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公司負責人朱東敏指揮工人捕撈蝦苗,打包、裝箱,運往外地。
“甬港水產”是寧波唯一的羅氏沼蝦育苗企業。從2017年投資建育苗場開始,短短三年,公司已成為浙江省羅氏沼蝦育苗骨干企業。朱東敏自豪地說,本地養殖的羅氏沼蝦,“源頭就在這里!”
年屆五旬的朱東敏自詡是養蝦人,工作30年來,與他最鐵的“朋友”就是蝦。而小小的蝦苗,也成就了他的創業之夢。
論學歷,朱東敏只是職高畢業。20世紀90年代初,他從石浦水產技術學校畢業,進了當地大目涂圍墾開發公司,先養中國對蝦,后養南美白對蝦。幾年下來,好學的他掌握了養蝦的技術要領,遂“下海”自主創業,先后在黃避岙、涂茨兩地辦起育苗場,主攻南美白對蝦育苗,“我們從南方購進小蝦苗,進行淡化,等蝦苗養大些,適應本地水環境后銷售給養殖戶用。”
這幾年,南美白對蝦的養殖,病害時有發生,農戶稍有不慎就大面積虧損。為此,朱東敏一直在尋找新養殖品種,最后相中了羅氏沼蝦。當時,省內羅氏沼蝦育苗都集中在湖州。浙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一位在象山掛職的專家對他說:“這種個頭壯碩的淡水蝦不易得病,產量穩定,還是內地省份餐館的‘寵兒’,市場前景廣闊。你放心搞育苗,技術上我們給你支持。”
朱東敏信心倍增,決定另起爐灶。多年的經驗告訴他,育苗要搞得好,三樣東西不可少:一是優質種蝦,二要有好水,三是有一個過硬的技術團隊。2017年,朱東敏傾盡積蓄,投資1000多萬元,引來優質水庫水,建設占地38畝的育苗場。目前,“甬港水產”有120口恒溫養殖池,從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引進蝦種“南太湖2號”,采用鍋爐苗溫池養殖模式,減少病蟲害發生,提高蝦苗成活率,還能將成蝦上市時間提早到五六月份,提高了利潤。
育苗是個高風險產業。2018年育苗場投產頭一年,原計劃出2億尾蝦苗,但實際產出還不到一半,虧了近百萬元。朱東敏并不氣餒,他一個個技術環節排摸過去,從精細處改進工藝、管理手段。去年,“甬港水產”出苗率達到90%,共出產蝦苗近4億尾,銷售收入1400萬元,獲得大豐收。
去年年底,朱東敏購進了1000余公斤種蝦,早早做好各項生產準備,精心伺候種蝦待產。“場里的工人一、二月份都沒回家,陪著蝦過年,因此生產基本沒受疫情影響。”今年3月初起,就有客商陸續上門,前來收購蝦苗。日前,記者現場采訪時,正巧碰到4名嘉興的客商來公司考察。一位客商說:“以前我們一直在湖州購苗,今年第一次來象山,車間里前前后后都看了,非常滿意,準備采購幾百萬尾。”
朱東敏說,今年計劃出苗3億多尾,與去年基本持平,目前已銷售了1.2億尾,每一萬尾價格300多元,主要銷往上海、嘉興以及蘇南地區。由于能就近采購蝦苗,這兩年,在朱東敏帶動下,寧波本地養羅氏沼蝦的農戶也多起來了,象山養殖塘面積已增加到2.5萬畝,慈溪、余姚也有人在養。
朱東敏還在公司邊上建了130畝池塘,用來做示范養殖。他告訴記者,露天池養羅氏沼蝦,畝產200公斤左右,每年國慶前后上市,收入近萬元,效益還是蠻可觀的。“我希望用這小小的蝦,帶動更多農戶致富。”
(來源:《寧波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